《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用通俗、有趣的方式介绍传播理论。本书清晰、直接地解析理论,提供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实例与应用,帮助读者学到传播理论的基本知识,并且爱上传播理论。本书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对传播理论所知甚少、甚至完全不具备传播理论背景的读者。作者用30章的篇幅,将传播理论分成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修辞学)、大众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六类加以详细介绍,对传播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做了实用、有趣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探索。阅读本书后读者将了解,理论化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我、我们的经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文化。
本书是昆汀 塔伦蒂诺导演电影生涯的全景回顾集。以270多张拍摄实景图和精彩剧照还原了昆汀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在设计上充满了 昆汀 塔伦蒂诺 式的视觉冲击力。从导演的处女作短片《我最好朋友的生日》(1987)开始,到《八恶人》(2015),作者肖恩对塔伦蒂诺的每一部电影进行探索,将采访笔记、人物访谈、辛辣影评无缝结合,为读者揭示了潜伏在荧幕后面的故事、创作思路、困难和障碍,深入天才导演本人的电影理念和工作轨迹。书中充满有趣的细节,比如导演是如何带着满满一箱的犯罪小说,关在阿姆斯特丹的一间小公寓里写下《低俗小说》的第一稿 此外,本书的尾声还列出导演的 未完成的创意 ,这些创意读起来比已完成的作品还有趣。相信这会是一部让昆汀迷大呼过瘾的有趣读物!
【图书简介】 《国际传播的体系与运作:文化传播的观念与实践》是一部系统研究网络与数字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学术著作。本书分为三卷,上卷主题为 国际传播的格局、观念与国家形象建构 ,中卷主题为 国际传播的体系、叙事与影响力测评 ,下卷主题为 国际传播的运作、实践与经典案例 。三卷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领域所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本卷为下卷,以 国际传播的运作、实践与经典案例 为主题,是三卷本中颇为微观层面的研究,该卷是上卷和中卷所阐述理念和体系的具体展开与案例分析。本卷从中国典籍文化、中国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中国视觉文化以及中国企业形象与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这些全面、深入和详细的案例剖析,不仅研究方法独特,而且研究视
.........
湖南出版的历史天空,不仅有光彩夺目的 五先生 ,更有如繁星般璀璨的 大编辑 。本书遴选胡真、杨坚、胡昭镕、黎维新、杨德豫、弘征等十九位具有突出贡献和代表性的湖南老编辑,他们有的从军旅行业转投出版,有的从作者身份转为编辑 他们是湖南出版发展的重要见证者、亲历者与推动者,为出版事业奉献终身。这些大编辑,是当代湖南出版大展拳脚的 活的灵魂 ,也是当代湖南出版汲取智慧的 真的源泉 。 本书集访谈记录、口述历史、传记写作于一体的,辅以珍贵历史照片,记录、保藏、传播湖南大编辑们的生命故事,实现大编辑精神与年轻一代编辑之间的有效对话,期望以当下立场理解过去作为,以今日担当对接往日使命,以后辈作为承袭前辈风范,最终为中国未来出版贡献湖南力量。
本书是作者继《民国出版标记大观》《民国出版标记大观续集》之后的又一力作,收录340多家新发现的书店书局、出版社、报社出版部等近400个精彩纷呈、风格迥异的出版标记,以及近1000种各类图书版本,封面、扉页、版权页、目录、题词、插图、插照、广告等,可谓蔚为大观。作者用浅显的语言,娓娓道来。这些鲜活史料从另外一个角度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一个个侧面,从而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以及版本收藏爱好者又多了一份难得的参考资料。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聚焦“推进中文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专题”。依托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和一手官方数据,运用科学计量方法,剖析存在问题,总结发展规律,梳理中国科技期刊及科技论文的总体情况,以数据形式呈现中国科技期刊及科技论文的整体现状;基于调查研究,研判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生态及业务模式探索实践,借鉴非英语母语国家本土期刊发展经验及启示,提出推进中文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推动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自信,保护我国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促使中文科技期刊真正走向国际学术交流前沿的舞台。
本书先阐述俄罗斯藏书票的发展历程,然后展示遴选出的50至70位艺术家的若干作品,并附艺术家简历。在俄罗斯艺术史中,藏书票作为小型版画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根据俄罗斯相关学者的论述,俄罗斯藏书票的发展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节点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呈现出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点。特别是在第二个阶段,俄罗斯藏书票渐渐获得了世人的普遍喜爱和尊重。俄罗斯藏书票艺术带着自己的风格和思考角度,展现出了多样性的创作解决方案、风格以及场景的精华, 是融合了创造者和订购者的无穷想象力,真正成为书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2024)》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持编撰的关于国际传播发展的最新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人工智能篇、传播主体篇、传播内容篇、媒体和平台篇、比较与借鉴篇六个部分,全面分析中国国际传播的发展状况,解读国际传播发展趋势,总结国际传播发展规律,有助于新形势下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本书从宏观视角出发,旨在全面审视当前中国国际传播领域的最新动态。通过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展示了运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中国不同国际传播主体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的创新实践、成效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构建更加高效、多元、和谐的国际传播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抗战时期澳门地区中文报纸的出版是一大特色。无论是其语种之多,名称之繁,还是栏目内容之丰富,国内外信息密度之丰厚,所提供史料价值之珍贵,都具有其他载体媒介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研究澳门新闻出版事业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文献。 澳门理工学院人文及社会科学高等学校中西文化研究所于2015年启动了 澳门与抗日战争 系列学术研究,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收集、整理、出版抗战时期与澳门息息相关的各种报纸资料。 本书选录自澳门《大众报》,遵照大事不漏、要事必录、综合全面的原则,以出版时间为序依次编排,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治安、医疗卫生、慈善救济、教育和社团机构等多个方面,展示了战时澳门社会的时代特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本书收录的新闻发表时间在1941年7月11日至1945年12月20日之间。 《大众报》创刊于1933年7月,
互联网虽具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属性,但本质属性是传播主体多元的群体聚集性传播。速聚速散的群集,形式酷似“快闪”,但绝不同于“快闪”背后的组织传播本质。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叠加且加速流动,赋予群聚传播生成条件,促使大众传播时代的离散社会,演变为互联网空间中常态化的社会聚集,即原本非常态的集合行为常态化了。多元主体聚散瞬间化、常态化的社会表达,既直逼话语权力和舆论角逐,又反映出虚、实社会结构的“共变共振”关系。群聚传播以表征符号映射社会结构冲突,用情绪发泄裹胁民意,激发真相难辨的网络狂欢,把个体事件、局部问题扩散演化为整体问题,转化为舆情海啸,不仅可以绑架个人、机构、企业、行业,甚至可以影响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乃至战争走向和国际格局。
中国是世界上*先有报纸和*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的新闻事业有 1300 年以上的历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上中下)(第二版)》所记述的时间,起始于公元 713 年,即中国*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古老的报纸 开元杂报 问世的一年,截止于 2016 年,长达 1304 年,纵贯我国从古代近代现代到当代的整个历史时期,所记述的史实涉及新闻事业的各个方面:从报纸、刊物、通讯社、广播、电视、电子报刊到新兴媒体;从新闻摄影、新闻图片、新闻纪录电影、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新闻法、新闻社团、新闻界人物到新闻教育;从编辑、采访、出版、印刷、发行等一般新闻业务活动到新闻传播学研究。兼收并蓄,细大不捐。因为并不完全限于大事,所以不再沿用大事记这一名目,而称之为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作为一部编年性质的专业史,这部书只为读者提
船舶安全检查就是要对船舶航行和作业过程中影响正常生产的各种物与人的因素,如船体结构、主要设备、船员适任等方面进行检查,通过发现不安全因素,以求消除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这里指的“船舶”是一个抽象的集合体,并非仅是船舶硬件,而是包括船舶硬件、船员、船舶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集合。 本书是海事局检查机关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对于提高船舶安全运营和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1905595006
本书全面梳理了2023~2024年度我国对外传播领域的实践路径、发展状况及经验成效。全书由总报告、专题篇、创新篇、媒体篇、案例篇五个部分组成,深入探讨了数字技术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地方媒体与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创新实践、重点城市的对外传播策略、中资企业的对外传播实践路径、中国对外传播的话语等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对外传播实践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相对正面的国际评价,但是地缘政治博弈、经济逆全球化等风险挑战依然存在。未来,我国需通过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善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传播方式等举措,持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同时,建议增强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完善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鼓励智库机构开展对外传播实践、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支持,激发民间组织与社会个体在对外传播实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