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人的世界》是一本在当代美国主流的内容行业 出版业以及内容创作者中颇有影响力的经典读物。本版据1993年第3次修订版翻译,收录了38位美国当代知名编辑人撰写的38篇文章,你将从这里了解到:什么是好的表达,什么是消遣性、重要性、知识性兼具的内容;一个创意构想在各方辅助下从无到有的完整孵化过程;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如何及时调整策略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除了深入细致的实操指导外,还精心选录了在理论、伦理等方面富有启发性,甚至争议性的文章,来锚定行业与职业定位。简言之,它将带领读者进入真正的 编辑人的世界 。
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树立文化自信、重视文化创新等战略决策和要求,对文化出版单位来说,参与这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是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也面临着重大考验和挑战。出版单位的核心战斗力是编辑,提高编辑素养,是打赢这场文化自信、创新战的关键。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先生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合作,专门为青年编辑撰写了十二封信,弘扬韬奋精神,提升青年编辑素养。以此十二封信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集结、设计并出版《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图书。 书中,聂先生以书信的形式,与青年编辑进行交流,为青年编辑答疑解惑,向青年编辑传递著名出版人的情怀、理念、经验。书中还收录了聂先生关于编辑出版的随笔,包含了其对出版精神、编辑素养、精品书编辑等问题的理解感悟。
本书系统梳理图书和期刊各种辅文的概念,解说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行业惯例,评析真实辅文案例,对一些当前业界做法各异的辅文事项提出了规范的意见。本书有较强实用性,可供编辑校对人员和出版专业学生参考。
本书为著名出版人翟德芳在三联书店工作期间积累的文字,分为编辑实务、选题琐谈、书业之思、鬻书人语、问道前贤、我道出版等六辑,其中既有编辑的实务知识,也有对于选题、书业、书店等的思考与感悟,可作为出版从业者的案头参考。
周振甫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型编辑,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亲历者和参与者之典范。本书遴选周氏围绕编辑出版工作所撰写的文章近四十篇,分为 经验脞谈 审稿纪实 编辑忆旧 出版杂议 文心书简 等编,既富书林掌故,亦有经验总结,可为当代出版人提供宝贵借鉴和启示。
人民出版社编著的《光辉曲折的编辑生涯--戴文葆先生90诞辰纪念文集》收有纪念戴文葆先生诞辰90周年文章51篇,从生平事迹,著作编年等方面回顾他终生心系并奉献于新闻出版事业的坎坷的人生历程。戴文葆先生从事编辑工作60余年。他用功读书,学识渊博,在国际问题,政治、历史、编辑学诸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他敬业、认真、执著,编辑经验丰富,能在社会科学范围内系统地考虑和提出有重大价值的选题,擅长编辑难度甚大、涉及范围广的书稿。他思想解放,勇于冲破思想禁区。他热情地、不厌其烦地扶持青年编辑同志……他享有崇高的声誉,深受新闻出版界人士爱戴。是编辑的典范。
《新闻编辑(第2版)》围绕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基本职能及业务素养,详细阐述了新闻编辑学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巧,内容主要包括报纸的策划过程、稿件的选择及修改、标题的制作、稿件的配置、版面的设计、图片的编辑等,所选实例以近年的新闻作品及版面为主,强调理论性、实用性和阐释过程的清晰性,在行文中力求生动、全面地展示内容。 与上一版相比,《新闻编辑(第2版)》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材料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尽量做到用新近的典型实例来论证观点。二是在提高实用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理论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二章内容的拓展上,本章对新闻编辑的社会职能、新闻价值、新闻发现及新闻评价做了深入的论述。三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本次修订使用了较多的图片。其质量也有较大提高。 章末所附思考题,既强调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又可
《辞海论》是一部全面研究《辞海》编纂经验的学术专著,由徐庆凯、秦振庭合著,历时近四年时间完成。 《辞海论》共十二章,包括十一章词典版社《辞海》的所有项目——性质、编纂方针、框架、体例、立目、释文、交叉工作、插图、编排法、附属成分、编纂工作程序等等;《辞海》的全部历史——从开始编纂到五次修订重版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在掌握较多的事实的基础上,其中不乏著作者自身在实践中积累的大量例证,既研究《辞海》编纂过程中的优点,也研究其缺点;既研究其成功之处,也研究其失误所在。其立论、剖析、反思、建议,亦为辞书学特别是综合性词典编纂理论阐述的一个新发展。书稿具原创性意义,其探精索微,条分缕析,更体现了相当深切的学术研究成果。
2022年1月,由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作嫁衣者 说 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一书出版,受到学术期刊界和出版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 本书是《 作嫁衣者 说 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的姊妹篇,两书在内容与风格上总体保持一致。作者仍为中国社科院各学术期刊的一线编辑,主要内容包括从事期刊编辑工作的感受、感想、感悟;关于社科学术期刊、期刊编辑工作、编辑人员地位、作用、角色的认识、体会、思考;从事编辑工作以来遇到的难忘的人、难忘的事;对社科期刊办刊工作的思考与展望等。
本书收入作者2015年以来在《党建》《经济日报》《人民论坛》《学习时报》等报刊上公开发表的理论文章。这些文章都是紧紧围绕新时代新思想这一主题撰写的,主要包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宣传工作的思路与工作经验等方面,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握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等。书稿编选的文章阐释了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有助于深化对新思想的学习和理解,文字通俗易懂,有助于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和领会新时代新思想。
“书林守望”丛书中有编辑家编辑《鲁迅全集》《茅盾全集》《巴金全集》的背后故事和经验谈,有编辑家与一些著名作家的交往纪实,有一批文学名著诞生经过的追记,有与书结缘的妙趣横生的回忆文章,有对书评写作与赏析之道的精彩讲述,有对破解编辑工作难题的悉心指点,有对出版管理,特别是文化、精神管理的创见,也有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探讨,内容非常丰富。这些编辑家凭借数十年的从业经验,娓娓道来,述说他们“为书籍的一生”。他们的著述,对新一代出版人和广大读者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本书分为“幽燕拾遗”、“文化点滴”、“英豪留影”、“皇城故事”、“春明书话”、“宣南诗话”六个部类,集中代表了一位终生“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资深编辑的治学心迹。
作者苏福忠在出版社工作三十多年,参与了大量译稿的编辑工作。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纠错。要纠错,尤其是给名家纠错,就要有理有据,模棱两可是不行的。《编译曲直》一书中列举的例子大多选自作者日常编辑工作积累的资料,很有代表性。编辑工作之外,作者还进行了大量的翻译,有较深厚的翻译功力。作者从编辑和译者的视角,结合实例,娓娓讲述英译汉时容易出现的种种问题。作者还对名著翻译的标准和弹性,诗歌的翻译等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此书对从事英译汉的翻译者和大专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很有裨益。
本书从图书编辑工作的性质、功能、基本特征、基本方针和原则等方面,对编辑工作的内涵与运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对编辑概念、编辑原理、编辑素养等编辑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深入探讨了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今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个媒介的编辑工作特点及技巧做出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本书是《编辑忆旧》的续集。作者在本书中继续追忆了与蔡元培、鲁迅、茅盾、叶圣陶、巴金、胡愈之、夏衍、葛琴、罗洪、徐梵澄等师友的交往,尤其是以大量笔墨细致地讲述了与老舍、靳以、郁达夫这三位现代作家之间的情谊,勾绘出《四世同堂》、《闲书》、《总退却》、《尼采自传》、《新中国版画集》、《美国文学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日译本等图书出版背后的种种细节。
历史已经证明,出版业作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核心,如果没有文化理想和文化追求,便失去了发展的根基。而出版工作者的文化价值取向、人文素养、文化责任、文化运作能力和学术品评能力,又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文化含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文化的坚守,不仅是一种出版理念,也是一项出版实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文化市场中,能否坚持文化本位,能否坚守文化责任,对新时期的出版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书林守望丛书》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关于新中国出版人的精神文化启示录。其中反映出的经过沉淀而彰显的文化品格,尤其应该成为新时期出版工作者的精神支柱。
本书作者是一位老编辑、老出版,在厦门大学出版社担任主要领导长达20年,收入本书的文章,见证了一家出版社从初创时期的艰苦探索,在改革发展中成长壮大,直到成为国家一级出版社的历史进程。本书所呈现的作者在编辑工作中的感悟与心得、精品图书的策划与审读、编辑出版理论的研究,以及对一家出版社在特色品牌的创建与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队伍素质建设等进行的全方位展示,不仅有理论价值,也有实际的参考意义。全书分四辑:编辑絮语,审读文档,出版理念,制胜留痕。本书是编辑出版从业人员的良师益友,也是高等院校传媒专业、编辑出版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内容包括选题策划、图书营销、相关会务工作等。借助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资源和平台,作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今年被聘为 师带徒 计划带教导师,在新人带教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经验、常规流程等值的梳理成册,也便于日后教学。本书具有如下特点:1.以能力为导向,设置章节内容,更注重能力的自我培养。我在编写时,将每一章对应了一个编辑需要的能力。2.除了常规的选题策划内容,将沟通、宣传和相关会务工作的内容也加以总结,给新编辑日常工作予以参考。3.作者沟通部分和相关法务问题部分,采用了 情境 和 案例 的编写方式,以提高可读性和实用性。4.书末附出版常用基本英文词汇,是作者在美国公司培训的时候总结的,希望能给想要阅读英文文章的新编辑一些帮助。5.数字出版、3D出版以及出版相关的一些进展,我在书的*后几章也加以介绍
全书分为上、下篇,共六章。上篇(章)为基础理论篇,主要从宏观角度按照视听节目制作流程阐述制作基础理论,主要内容有策划、采访、拍摄、撰稿、编辑等五节。下篇(从第二章至第六章)为实务操作篇,主要从微观角度阐述常见的五种体裁视听节目的编导与制作,分别是纪录片、专题片、广告片、栏目剧、微电影。
本书通过讲授国内外信息图表的发展历程,在各类媒体上的使用情况、采编流程,以及设计原理与制作技术,帮助读者掌握信息图表编辑工作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理念,通过操作训练,培养新闻信息的视觉表达思维和制作多种类型信息图表的专业技能,以应对新闻传播事业的新发展和新闻人才市场需求的新趋势。 本书在写作上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先理论梳理,后实操讲解,再案例赏析。附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制图技巧,体现出本教材侧重务实的特点。
作者比较注意古汉语虚词的收集和整理,曾撰就《古汉语虚词源流》一稿。与此同时,也涉猎了一些虚词趣闻和故事,今在《文言虚词故事》一书中摘取精要部分,期以与读者共飨!故事题为200则,有些每则中又包含几个相关内容,实为300余则,标题的拟定,或据故事内容,或据虚词特点。
2011年《澳门理工学报》“总编视角”栏目初创时,编者就在“主持人语”中提出“学术期刊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并饱含深情地呼唤海内外学术界、期刊界的“家园守护人”,从默默奉献的幕后走向台前,拿起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