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阵地。本书用文学史实的手法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工作者在上海从事翻译、出版等工作,生动讲述了中共早期出版业的起源。本书记录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问世,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的《新青年》,李达主编的《共产党月刊》,中共第一份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以及《劳动界》《妇女声》《前锋》《先驱》《中国青年》等报刊出版物的创办过程。作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从出版业入手,深入拓展到陈独秀、鲁迅、李大钊、陈望道、李达、李汉俊、王会悟、蔡和森、瞿秋白等重要革命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把人物、性格、形象、命运和事件、场景融合一起,可读性强。
本书是《华尔街日报》特稿内部培训实战教材。无论 你想成为卓尔不群的 媒体 记者,写出 有 新闻价值 又不失 故事性 的 一流作品 。还是 你想在文字工作中超凡脱俗, 让 自己 的 写作 起伏跳跃 又 不落俗套, 再或者你想通过讲好故事实现有效地激励、说服与影响, 你 都 应该阅读这本书。 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伟大的创意,几乎所有伟大的故事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
自2003年建立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以来,上海已形成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为主,以网络发布、书面发布为补充的基本格局。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相关部门和人员积累了很多珍贵的实际工作经验,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团队总结梳理了日常工作中的所知、所得、所感,汇编成《新闻发布实务手册》,按照 新闻发布与新闻发言人制度概述 新闻发布会的策划与组织 新闻发言人的素养 突发事件信息发布 政务舆情回应 政务新媒体发布的运行与创新 新闻发布的网络舆情工作支撑 和 重大活动新闻中心的建设运营 等八章组成,旨在为政府信息发布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进入新时代创办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本杂志。它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 赛先生 与 德先生 ,并在 五四运动 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本书以《新青年》为线索,对陈独秀从办报到参与建党一路实践其对国家与社会的革新梦想进行了总体概览,记叙了《新青年》是如何举起 文学革命 的大旗,引发并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同时叙述了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瞿秋白等《新青年》同人相识相交的故事,力图还原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所作的人生抉择,展现他们对大时代背景下国家走向、社会进步、个人命运的思考和价值追求。
南方报业融合发展的生动记录,南方报人精耕业务的战法秘笈,南方特色运营管理的智慧结晶。 以凝心铸魂、深度融合、智慧转型、多元开拓、人才支撑、治理赋能的 六步赋能法 ,讲透南方报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壮阔新程。 《新程 南方报业融合发展之路》是新时代南方报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的生动记录和全面总结,是全体南方报人传承弘扬75年前《南方日报》创刊的初心使命,不断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时代注脚。本书由胡正荣、支庭荣两位专家的专业观察开篇,分 凝心铸魂 深度融合 智慧转型 多元开拓 人才支撑 治理赋能 六大板块铺开,既有对转型历程的呈现,又有对壮阔新程的前瞻;既有对战略思维的提炼,又有对实操案例的阐析,述论结合、图文并茂、可读可感。全书旨在通过探寻南方报业守正创新、不懈探索的坚实足迹,展现其推
如果把一本书解剖了会是什么样的?当然,首先是正文,也是作者自豪地提交给出版商的文件。但围绕正文,无论是把它夹在书页中间,还是把它夹在书的前后,还有几十种其他的文本。《拆书》有别于一般的图书史著作,大胆而富有想象力地将图书 拆解 为22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书籍各个构件的故事:从书名页到衬页,从护封到索引,以及介于图书首尾之间的一切。 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的惯例和自己生动的历史。追溯印刷技术出现之前的书籍历史,展望数字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汇集当今图书史领域顶尖专家的成果,《拆书》从全新的角度看待我们日常阅读的书籍,深入分析可能被我们忽视的图书元素。
本书为2012年出版的《出版的品质》之增订版。《出版的品质》出版后曾在业内引发诸多关注,更成为国内一些高校新闻传播、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用书。此次增订在原书基础上做了扩充,一共选取中外出版史上赫赫有名的出版大家三十位,包括中国的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德国的雷克拉姆,日本的岩波茂雄,美国的珀金斯等。通过当今中国出版人的独特视角,以精简的篇幅,生动地向出版业从业者和广大读者展现各位出版家辉煌的出版功绩、优秀的出版品质和充满趣味的不凡人生。
本书以20世纪以来的畅销小说为研究对象,汇集了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诸多知名学者的前沿研究,围绕书的封面和互联网书店,书籍、音乐产业和电影之间的关系,文学奖项和书籍销售,亚文化和青少年小说的销售等重要议题,从多角度论述了图书封面的视觉特性与功能,探索图书、媒介与营销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反思文化与商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展示了关于图书封面的新的学科观点。
本书是大英图书馆与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理事会(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I, AHRC)合作项目 学术图书的未来 (Academic Book of the Future)的部分成果,邀请了13位专家从出版业、学术界、图书馆、销售链等相关生态视角共同探家当前及来来的学术图书的发展环境。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出版人、书商、图书馆员分别讨论了编辑角色、同行评议、学术书店、开放获取、数字出版等学术书籍的方方面面,提供了极具多样性的真知灼见。 编著团队显然为此书的问世投入了大量精力,这无疑是一部符合当下需求的作品 对研究项目现阶段的目标问愿进行了强有力的思考 让人不禁期待该项目将如何展现其最终成果:学术图书究竟应当怎样发展才能满足相关从业人员的要求,我们也许能在其中找到富有价值的答案。 利亚 泰瑟,《旧金山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