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全球电视产业发展的视角出发,以专业电视人的眼光与头脑,全面系统地深入介绍英美主流电视节目模式,解析当今的电视节目潮流,分析当前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模式及电视业界的运行机制和电视理念。本书选择全球近年来热播和较有影响力的40个节目模式进行研究,收集了一批有代表性并获得成功的优秀电视节目,包括脱口秀类、真人秀类、民生类、新闻类、游戏类、科教类和儿童类等节目种类。除了对电视节目模式创意及制作的介绍之外,还结合近一两年的*剧集对经典节目模式类型加以解析和评论,并对电视节目模式的营销、跨国流动与节目模式本土化改造进行深入分析。有些案例涉及中国观众所熟知的外国经典节目的中国化改造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本书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和欣赏价值。
陈若愚主编的《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4)》对 2013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从收视环境、观众特征、观众收视行为、频道竞争、节目竞争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描述与分析。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部分,综述。主要从收视环境、观众特征、观众收视行为、频率竞争格局等方面对2013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进行全景式扫描与分析;第二部分,专题研究。对 2... 显示全部信息 陈若愚主编的《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4)》对 2013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从收视环境、观众特征、观众收视行为、频道竞争、节目竞争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描述与分析。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部分,综述。主要从收视环境、观众特征、观众收视行为、频率竞争格局等方面对2013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进行全景式扫描与分析;第二部分,专题研究。对 2013年新闻、交通、音乐、文艺等主要频率
《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7》分为四个部分,以翔实的收视数据为依据,分别从收视环境、观众特征、观众行为、频道竞争、节目竞争等方面对2016年的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进行全方位的描述和分析,本年度年鉴还特别对2016里约奥运会收视状态、电视与互联网重度受众媒体行为为、模式节目在中国的发展变迁路径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还对2016年热点IP剧跨屏传播效果以及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及电视综艺的应对、CSM实时收视数据与多屏测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为媒介经营机构、广告代理公司、广告主以及节目制作机构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通过总报告、行业扫描、发展聚焦、亮点展现、观点荟萃、环球视野、附录七个部分着重反映了2011年和2012年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的总体情况,书中总结分析了中国视听新媒体行业,如互联网音视频、IP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移动互联网音视频、视听新媒体内容、视听新媒体终端、视听新媒体广告等的*进展情况。
《美丽的岁月电波:纪念广播100周年1910-2010》赋予了这些带着书卷陈香的故事以鲜活的生命和时代气息,形成了书籍本身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在这里,我要感谢听众朋友对节目和活动的支持和关爱,正是你们值得赞赏的爱护之心与文化品位促使了这种富于人文色彩的活动和书籍的诞生。我还要感谢《美丽的岁月电波:纪念广播100周年1910-2010》的作者们,是你们用阅历、激情和文笔,让读者得以采摘和分享你们记忆中些许闪光的片段,呈现给社会这道丰富多彩的精神盛宴。
本书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数据信息量和加深分析深度。上到中国传媒市场渗透,下到广播广告经营剖析,从频率间竞争到广播受众经营,多方位、多层面考量,深入浅出分析。打破了传统分析局限,将一个系统全面、客观公正的2006广播发展架构图展现给广大读者。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加入了广告公司以及广告主的各位高层代表进行的多方对话、从更开阔的思考角度解析了2006年广播市场的发展与问题。
本书分四个部分,以翔实的收视数据为依据,从收视环境、观众特征、观众收视行为、频道竞争、节目竞争等方面对2014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进行全方位的描述与分析。
组织对全国优秀广播节目的评选并将获奖作品编辑出版,是国际广播学会重要的工作之一。从“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评选工作的启动伊始,承办这一工作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就高度重视评选程序、评选标准的规范,重视评奖工作的严格、统一管理,重视加强专家评委会阵容的遴选,以确保这一奖项评选的权威性与公正性。 本书集纳了“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5和2006年度对外广播节目评选的部分优秀广播作品,共计121篇。 《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5~2006年度获奖作品选》集纳了“中国国际广播新闻奖”2005和2006年度对外广播节目评选的部分优秀广播作品,共计121篇。这是我国从事国际广播工作者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也是对我国国际广播工作者在对外报道中努力探索、勇于创新所做工作的展示。
本书是全面反映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风貌,客观记述上一年度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各方面新情况、新资料的大型年刊。《2011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坚持实事求是的编辑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原则,追求图文并茂的编纂方向,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决策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了解和研究中国广播电视事业提供可靠信息。
《中国广播研究报告(2011-2012)》不仅记录了2011年中国广播市场的前进脚步,而且思考和探索了中国广播的经营管理策略和发展之路。本书分为分析篇和数据篇。分析篇收录了由资深研究人员撰写的中国广播市场研究报告,涉及2011-2012年度中国广播市场,各级电台、各类频率的竞争格局和广播市场发展的一些新趋势。通过赛立信媒介研究在全国范围的收听率调查数据,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2011年广播市场以及听众的特点和趋势,并在包括专业化广播、手机广播、广播收听率调查的自动仪器测量(BSM)、广播媒体的广告价值和电台广告营销、中国移动收听市场以及美国移动收听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数据篇以全国*的广播调查网络为支撑,以大量科学数据为基础,以简单直观的图表为主要表现形式,收录了全国50个重点城市的收听率调查数据和10个主要城
《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3)》对2012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从收视环境、观众特征、观众收视行为、频道竞争、节目竞争节目特点、节目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描述与分析。《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3)》对电视收视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参考,内容翔实,条分缕析。
经过60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广东广播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这是广东广播人不断探索与实践的结果,也是广东广播事业的领导人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结果。60多年的辉煌成就,凝聚着几代广播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他们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团结拼搏、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我们以《广播的跨越——广东广播插图史》一书,总结广东广播事业的发展成就、经验与得失,并将此书献给老一辈广东广播事业的开拓者、新一代勇于创新的领航者,献给无数默默奉献、坚守理想的广东广播人,献给始终关怀、帮助广东广播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同时还要献给支持与厚爱广东广播事业的广大听众。
《译书公会报》是译书公会的刊物,因此该报在选译外国报刊杂志文章的同翻译和介绍东西方比较有系统、有体系的著作,曾经连载过的翻译著作有奉未》、《拿破仑兵败失国记》、《威灵吞大事记》、《维多利亚载记》、《英民史通志》、《柬游随笔》、《中日构兵记》、《万国中古史略》、《各国金银铜三品货寿新法》等。 片会成立后势头很猛,特别是《译书公会报》出版发行后,传播日广,影响很奎年出版四十六册,稍后则计划改周刊为日报,「以期迅捷」,日报的报名也外捷报》。但是《译书公会报》出版了仅半年左右,就遇到经费支绌的尴尬二十册,即于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五日(一八九八年五月一一十四日》终刊。影印的《译书公会报》后一册虽有著录,但在各大图书馆遍寻不得,为方便学术计,先将前十九册影印刊行,待获得后一册,再行增补,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连续发布的,反映中国信息化*进展的年度报告。2011年度报告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主题,力图全方位描述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作用及可能的愿景。报告从全球化视角出发,描述和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信息化的*动态,世界主要国家在物联网等技术领域的国家战略、应用的*进展和经验。报告重点对我国信息化总体状况,尤其是以物联网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泛在应用与创新这一年度主题进行了全面描述,内容涵盖了国家的物联网发展战略和政策、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演进路线、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育和成长、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和试点状况、物联网的发展前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