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用通俗、有趣的方式介绍传播理论。本书清晰、直接地解析理论,提供各种各样引人入胜的实例与应用,帮助读者学到传播理论的基本知识,并且爱上传播理论。本书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对传播理论所知甚少、甚至完全不具备传播理论背景的读者。作者用30章的篇幅,将传播理论分成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修辞学)、大众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六类加以详细介绍,对传播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做了实用、有趣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探索。阅读本书后读者将了解,理论化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我、我们的经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文化。
《传播力》一书延续了卡斯特的宏大叙事线索,记述了传播过程对于树立与维护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的重要性。卡斯特认为,在网络社会这种新型社会形态中,传播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时空。在传播这个链条上,政治、市场以及公民社会力量正在进行跨越时空的大博弈,需要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视角方能看清他们博弈的过程。虽然卡斯特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曾招来质疑,被认为缺乏学术规范,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卡斯特的思想在学术江湖中已经自成一家,构成了思考网络社会各种问题的起点,他的书籍也成为开展此方面学术辩论的书籍。此外,卡斯特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中国的走向。在他曾经撰写的书中,既可以看到孔子的只言片语,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以及此时中国复兴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面临的各种挑战。 卡斯特作品的核心观点
2023年 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也再次强调了媒体融合的重要性,而皮书项目《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媒体融合蓝皮书)是对于时代要求的回应。该报告是一本全面反映中国媒体融合进程与创新实践的重要文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指导下观察和研究中国媒体融合的重要知识成果,已按年度连续发行5本,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学习新媒体、研究新媒体的重要书籍。《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2-2023)》在之前报告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改革,以打造实用、有影响力的国内一流皮书为主要目标,为国内业界和学界提供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前沿性的丰富案例和数据的行业扫描和实践指南,计划分为总报告、探索篇、区域篇、评价篇、借鉴篇五部分,全面分析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状况,分区域、分领域解读媒体融合发展
本辞典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涵盖目前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研究成果,由全国26 家高校和研究所、近200 名新闻传播学专业人员参与撰写,学科基础知识和学术前沿成果并重,学科框架完整,知识体系完备。索引有词条标题汉语拼音索引和词条外文标题索引,以利读者检索。可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从业人员、教学和研究人员、学生和大众读者的查阅和参考工具。 内容有十四部分,正文分为13部分,包括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伦理与法、新闻传播业务、传播媒介经济学、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事件、新闻传播界人物、新闻传播教育、新闻传播管理机构与组织、新闻传播奖项、网络传播技术。共收入词条6811条,计220万字。词条采用分类编排法,按词条内容划分类别,据以编排。 附录有传播学谱系图、世界新闻
人际传播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本质,无传播,不存 在。 由美国人际传播研究的奠基人与领军学者耐普、 米勒和戴利等人编辑的《人际传播研究手册》几十年 来一直风靡美国各大专院校。该手册每隔十年左右( 1985,1994,2002,2011)*新出版一次,奠定了人 际传播研究的核心话题和关键概念的基础,追踪、整 合了该学科*前沿的成果。本《手册》是*新版,全 面介绍了人际传播研究的关键理论和方法,深入检视 了人际传播一般过程(比如,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社 会认知、每个传播者进入相遇的特征),详细考察了 人际传播具体过程和功能(比如,情感、社会支持、 社交网络、社会影响力、冲突,以及以计算机为中介 的传播),并细致阐释了人际传播能力等相关问题, 是该领域迄今为止*系统、***的工具型图书。 马克·L·耐普、约翰·A·戴利主编的《人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家现代出版企业,也是中国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年出版社。她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的开端。本书通过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等一系列著名图书品牌的出版实例,以及近年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创新的机构建设及活动实践,生动而详尽地讲述了众多感人至深的品牌故事,深刻揭示出商务印书馆百余年的品牌经营之道,再现商务印书馆面对新的时代所焕发的勃勃生机。
媒介文艺学是应数字文化时代文学发展现实和理论现实的要求而出现的新型文艺理论范式。媒介文艺学属于跨文艺学、媒介学、传播学的跨学科理论。单小曦著的《媒介与文学(媒介文艺学引论)》上编主要探讨了媒介文艺学的哲学基础、五要素文学活动、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复合符号的文学文本、媒介影响下的文学接受等理论问题。下编对数字文学和网络文学这两种新媒介文学形态的生成发展、审美特色、文化价值等进行了不同以往研究的新阐释。
能够吸引人驻足的图书馆和书店之美,在于其室内的设计、空间的布局,更在于其本身的人文历史背景。本书展现了五大洲38个国家,十七世纪以来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图书馆和书店人文风景,它们或奢华,或简易,具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多样的空间,它们都为图书而存在,都有着独特的气质。作者通过影像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宝库,同时向读者分享世界各地不同的的阅读文化和传统,让读者感受书的魅力与阅读之美。
本书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文学艺术为研究对象,探究香港文艺在新媒介时代,文学叙事与广播影视、数码网络、赛博符号、文化地理、展演艺术的跨界贯通,挖掘具有跨媒介性的作品,透视其独特之处,并论述香港跨媒介叙事的成因、形态、特色、风格和意义。
《现代图书馆服务》以现代图书馆服务为主题,对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到服务转型、传统图书馆服务到现代图书馆服务、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等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论述。全书共分七章:现代图书馆服务概述、现代图书馆服务转型、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图书馆读者服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
该书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撰委员会组编而成。全书以记录当代历史、反映新闻传播教育实态为使命,主要展现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状况,尤其是介绍新闻传播教育2021年度发展概况,各省市(区)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特点、各级各类新闻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新闻传播教育近百年来所涌现的教育家、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施政方略与卸任院长经验总结等,各级院校新闻传播教育特色学科的建设,全国新闻传播教育专业招生情况,新闻传播教育行业组织动态,以及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全面展现了2021年度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面貌。
《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以历史脉络为经,以全球视野为纬,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理论资源的活水源头保持开放性的互动,又强调社会传播分析的辩证性、具体性、互补性和条件性。书中作者试图以重建国际传播的知识论与方法论基础,一方面促进国际传播的 国际化 ,赋之以丰富的 文化性 ,一方面加强华人社会传媒研究与西方主流文献的对话,以期获得彼此 境界的交融 ;作者借助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和方法分疏近代中国新闻史上若干重要的脉络,在国际格局下动态地追寻人物事件、结构过程的同与异、常与变。
《当代世界媒体(套装上下册)》的编写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项目规模庞大、收入媒体数量多、地区分布全、媒体形态广,超过了以前所有的境外媒体研究项目。在学术乃至业界范围,对世界媒体的研究都是一大重点课题。目前国内对于当代世界主流媒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西方传媒大国的大型主流媒体上,对于其他国家地区的传媒产业以及媒体机构所知不多,存在资料不系统、信息大多较为陈旧等问题。现有相关研究多为简单检索式的资料汇编,而且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汇编出版的手册资料等。而在这个项目中,共收集了世界五大洲75个国家的437家媒体机构。涵盖了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通讯社和网络媒体在内的多种媒介形态,其中收入的媒体包括欧洲186家、亚太118家、北美75家、拉美19家、非洲39家。在这些媒体中,既有具有世界影响的
本系列专著基于我国本世纪以来规模*、涵盖面广的一项媒介与受众抽样调查而作。该调查由张国良教授领衔,在全国九省市展开,包括上海、广东、云南、四川、江西、浙江、河南、甘肃、黑龙江,覆盖东部、中部和西部,大城市、中小城镇和农村,入户访问近3000个样本。课题组对全国的传播事业状况、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以及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殚精竭虑,几易其稿,得出了许多对当前工作富有参考意义的数据和结论,并为我国发展传播学的后续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期刊文章发表与引用方面的统计报告,是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基础上,以“中文知识链接门户”为基础,以我国正式出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6000多种中文期刊(包括英文版期刊)为统计源期刊,对全部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分项切分、规范化处理和有效连接,经统计分析后编制而成。本报告可用于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期刊的特征和学科地位,较为客观地反映期刊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科研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本书是对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建馆以来制度创新工作的一个全面完整的总结,全书详细地对中央电视台音像资料馆的制度建设与发展战略,管理创新的内容和目标,具体的管理岗位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制订与运用,业务流程与管理程序,数据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进行了描述,包括大量的岗位描述和绩效考核、业务流程、工作表单与规章制度的实例,对正在从事业单位转型成企业化管理的广播电视产业的管理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本书概括了中国媒体行业进入生态融合阶段的新热点、新突破、新思考和新路径,重点阐释了 生态融合 的主要特征、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来的主要发力点和增长点;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进展,媒体融合的未来走势,短视频风口,部分省级行政区如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四川、重庆、陕西、云南、广东等地的新做法、新经验,2020~2021年度中国媒体融合先锋榜和融合发展领军人物排行榜等主题,采用点面结合、学理与案例并重的方式予以一一梳理;并专门对国外媒体在疫情冲击下的突围之路经验进行了盘点。
10多年来,一个普通的词汇-- 重中之重 ,因为在党的重要文件中一再被着重使用,而成为众所周知的常用词汇。在多数情况下,这个词汇已成为与解决 三农 问题紧密相连的关键词。 重中之重 ,目前尚未进入《辞海》,在 百度 中的解释是比喻一件事在一些重要的事中是*重要的,强调这件事至关重要。当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促进三农事业与时代共同进步,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使我国现代化建设获得坚固的基础,就是这样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近百年的历史证明,正确认识并制定正确的政策以促进解决好 三农 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当代中国,解决好 三农 问题这件重中之重的事情,是历史使命所系,责任重于泰山。
本书的前身《大众媒介与社会》在1977年出版之时,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媒介研究向高峰攀登的时候,我们从编撰者的出发点就可以看到,当年英国媒介研究当中的马克思主义者有多么自信。还有一件旗帜鲜明的事情,就是要抵制美国在传播领域的主导地位,后者的知识生产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些“捉襟见肘的共识”,一些“无穷尽的、非结论性的‘效果’研究”,与“欧洲知识思想多样性的论辩”是不能比拟的。 全书的基本结构和主题仍然沿袭了原教材的面貌,无论是作为教材还是作为学术著作,对学生和研究者来说都有着很好的延续性。当然,教材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对媒介生态整体把握的问题设置和论述框架完全突破了过去的模式。 不论是立场还是方法论上出现了什么变化,事实证明,本书的作者们抓到了媒介活动的重要性和实质性——作为一种日
这是我国一部新闻漫画史。在这部书中,至少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梳理了中国新闻漫画的历史,描述了其发展轨迹;第二,用大量可靠的材料,说明了新闻漫画的历史作用、艺术品位和新闻传播价值;第三,对于有关我国新闻漫画的理论见解,作了简要的评介;第四,对于我国著名的新闻漫画家和著名的新闻漫画作品,作了具体的评介;第五,为中国新闻漫画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包括研究的指导思想、历史分期、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等。因此,《中国新闻漫画发展史》的出版既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漫画史,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文本,也为学界深入研究准备了充实的材料和有效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