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与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
1838年至1949年,中国出现了近800份石印报刊,主要包括《述报》《点石斋画报》《时务报》《晋察冀日报》等。这些石印报刊丰富了报刊的形态,及时有效地传播了各类资讯,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然而,报刊的内容历来是报刊史研究的重点,媒介技术受到的关注度较低,目前针对中国近代石印报刊整体历史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尚付阙如,这与石印报刊在中国近代社会所起的作用不匹配。鉴于此,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师曾丹将布迪厄场域理论与中国在地的媒介实践相结合,撰写了这本《中国近代石印报刊研究 基于场域理论的视角》。作者爬梳了诸多史料,对中国近代石印报刊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评价,就其多元、复杂的发展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拓展中国报刊史研究的路径进行了富有创见的探索。
本书分理论篇和实务篇,主要在公共外交的视野下,对媒体应对涉及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阐释,揭示媒体应对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体育新闻与传播专业系列:大型赛事媒体运行理论与实务》以系统的观点,全面分析大型赛事这一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媒体运行的理论与实践,构建以媒体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大型体育赛事媒体运行系统。《体育新闻与传播专业系列:大型赛事媒体运行理论与实务》还包含大量经典的和的大型赛事媒体运行案例,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对媒体运行实践尤其是对中国职业联赛形成媒体运行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赛事研究者、赛事媒体运行操作机构也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为图书馆学专业编写的文献学通论性质的教材。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大胆地将传世文献的四分格局调整到新的七分;下编小心地介绍出土文献。编写时尽量注意到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文献分类,熟悉古典门径,多记人名书名。
从弗朗西斯 培根到巴拉克 奥巴马,历代思想家和政治领袖都曾经抨击人文主义者是不爱劳动的书呆子。而在这本赞美书籍制作的书中,享有盛誉的历史学家安东尼 格拉夫敦介绍了书籍制作过程中的诸多凌乱而复杂的细节,并邀请我们将近代早期欧洲的学者视为勤奋的劳动者。他细致入微地展现了造就书籍黄金时代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编纂笔记、誊抄并修正文本与校样、筹备复本 他让我们看到,学者们的勤勉如何塑造了那些影响深远的书本、专著和伪书。 《染墨的指尖》追溯17、18世纪的人文主义文本研究方法的转变,探究神学争论对16世纪学者所产生的、既是支持也是制约的影响。格拉夫敦在人文主义传统与智识创新、文本学习和工艺知识之间、在手稿与印刷品之间建立了全新的联系。 重要的是,格拉夫敦明确了一点:书籍制造的基本细节对思想史产生了深远
《新媒体与社会》是以新媒体与社会为基本研究范畴的学术集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新媒体与社会》(第三十五辑)推出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型 专栏,以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新闻传播学科教育变革。本专栏从三个方面聚焦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型 :一是对传播学科的发展和教育转型的研究;二是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科教育的研究;三是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教育变革与创新的研究。 学科前沿 栏目聚焦时代热点与前沿问题,对跨代数字反哺对银发族数字融入的影响因素、 家 媒 关系视角下现代家庭代际情绪传播模式、可供性视角下的全媒体国际传播体系建设、数字传播视域的文化传承路径、社交媒体中PLOG图像交往、新质生产力赋能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在事实核查中的应用与风险管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新媒体与社会》是以新媒体与社会为基本研究范畴的学术集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新媒体与社会》(第三十六辑)推出 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治理 专栏,从三个方面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网络治理:一是算法机制的困境与发展研究;二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平台治理的新范式研究;三是对未来网络治理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学科前沿 栏目聚焦时代热点与前沿问题,对Sora技术驱动下的视频生产,Sora冲击波与传播学的危机,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下战略传播的关键要素创新策略,认知战中的战略叙事影响机制、机理,复媒体环境下因倦怠引发的朋友圈用户迁徙行为,政治流行语 软宣传 的话语实践与生产策略,新闻传播学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知识生产,中国新媒体传播自主知识考察的口述史进路创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学术沙龙 栏目兼收并
《山水文化》从山水文化的相关基本概念切入,系统介绍了山水文化诞生与繁荣的重要节点,山水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简要历史,山水文化的主要形态山水传说、山水诗文、山水艺术、山水摄影、山水音乐、山水景观,同时,还对山水城市及山水文化与人文精神进行了探讨。《山水文化》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阅读《山水文化》,能帮助你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山水文化,陶冶于自然山水之秀美,沉醉于人文山水之甘醇。
本书是《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文丛》系列之一的《媒介景观与社会戏剧》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展演形态、媒介事件是怎样被当做“神话”的、语言市场与话语实践、伪造民俗、语言市场与话语实践、西方民俗学界关于“伪民俗”的争论、保卫“民俗”还是保卫“民俗学”等内容。
这是一本自传体的回忆录,作者是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谢芳。本书从作者的家人写起,谈到了自己的从影、表演经历和生活。从《小二黑结婚》里的小芹到《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从《早春二月》里的陶兰再到《九九艳阳天》中的严君茹,谢芳用自己演绎着不同的人生,用精湛的表演丰富着自己的生活。作者热爱生命,真诚待人。通过本书,您还可以了解到众多老一辈表演艺术家生活中的一面。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学经典译丛”是研究中国报刊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却又被忽略的重要史料,填补了中国报刊文化(史料)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