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有一个角落能够躲避新闻的不断轰炸, 新闻的喧嚣纷杂已经渗入自我当中, 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新闻强大的影响力: 新闻不仅能左右我们对现实的观感,还能塑造我们的心灵状态! 一场饥荒、一座遭到洪水淹没的城镇、一则明星八卦、一个政府的垮台、一位经济学家对于明年发展趋势的预测......这类外在的骚动,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获得内心平静所需要的东西。一场饥荒,一座洪水淹没的小镇,一个在逃的连环杀手,一届下台的政府,某经济学家对明年救济人口的预测--这样的外界骚动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好以此换取内心的平静。 当新闻支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帮助我们去回应和思索新闻造成的影响:包括心中因此出现的羡慕与恐慌、激动与受挫,以及裹挟在不断向我们涌来的新闻大潮中,偶尔会怀疑自己如果不知道是否会比较好的种种情境。
本书收录的 中国十大应用新闻传播创新案例 ,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组织,经过专家提名和推荐评审而出,反映了国内媒体在媒介融合和技术创新中的探索。 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系列书,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出版了至第四辑。这是第五辑,是对2021年 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榜单的阐释和点评。 书中所介绍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 国聘行动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客户端、天目新闻客户端、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河南广播电视台 中国节日 系列节目、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南风窗传媒智库、二更传媒、微信视频号、公众号 牛弹琴 等十大案例,代表了本年度中国媒体在主题报道、平台运营、技术应用等不同层面探索的成果,具有示范性、代表性和引领性。 每个案例既有来自 内部人 直接的创新
《时间所有的秘密——刘年诗歌自选集》精选了作者刘年十年内创作的诗歌,内容以赞美真情、歌颂生命、传递爱与希望为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命运的抗争、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多年的漫游
本书以 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对象来研究 一 带一路 倡议下中国对外话语策略的建立和运用机制 。研究两套话语策略:一是我国 新闻发言人的 话语,二是西方媒体对 新闻发言人话语的引用 ,即 引语 。发言人的话语代表中国对外话语,西 方媒体的引用代表西方媒体对中国对外话语的态度, 通过分析中国对外话语在西方话语中的传播与被引用 情况,来研究中国对外话语策略的建立和运用机制, 探索中国对外话语如何在西方媒体中建立话语体系。 本书围绕四个假设和一个目标展开:假设1: 新 闻发言人的话语内容可以为西方媒体设置议程。假设2 :发言人的话语态度可以为西方媒体设置议程。假设3 、西方媒体以客观话语来解读发言人话语。假设4、西 方媒体对发言人的解读立场一致,属于同一个话语体 系。目标:提出 倡议下中国对外话语策 略的建立和运用
商品参数 潜水作业应急医疗保障要求(JT/T 1366—2020) 定价 15.00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1年01月 开本 16 作者 装帧 平装 页数 9 字数 17 ISBN编码 151143508 暂时没有目录
本书是诗人娜夜1992年至2021年的诗歌精选集,收录作品200余首。娜夜诗歌的魅力,在于针尖般的穿透力,在于她一以贯之的“美的短暂性会提升美的价值”;在于爱,忧郁,赞美中隐含祈祷的姿态;在于不动声色
《财经新闻作品评析》精选近年来中西方财经新闻的经典代表性作品,并从选题、立意、构思、写作结构、语言特色、背景运用、专业术语、深度报道、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适合新闻传播类大中专院校学生、研究生,财经新闻报道研究者,财经媒体从业人员,各类自学、成人考试人员以及新闻写作爱好者使用。
本书的初衷原本是建立一套电视节目策划流程式的操作规范,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用单一的方法很难应对新闻、文艺、谈话等多种类型的节目实践,因此,大量的样本分析就成了重点。在这些样本中,既有已经风头不再、曾经的收视黑马,也有一直在节目领域独占鳌头的常青树,还有在当下风头正健的流行节目,而从内容方面也涉及到娱乐、新闻直播、电视专题节目等多种节目类型。对于初入门者,可能让大家在开始创作的时候知道起点在哪里;对于熟练的节目创作者,可以帮助大家在文本分析上找到正在困扰我们的问题的答案。
《定风波》收入胡弦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120余首,分为失而复得的花园、反复出现的奇迹、镂空的音乐、世界的尽头、孤峰的致意五辑,既有对自我的内在凝视,又有向历史、现实敞开的视野,展现出诗人从个体经验入
《媒介素养教程》一方面汲取了前辈和先贤们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在体例上进行了创新,从案例引入到理论介绍,再到运用理论评析,后是问题探讨。安排了主线和副线多重进行,主线主要遵循媒介素养提升的内在规律,即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经验获取。副线大致有三条:一条是媒介演变进化的历史,对新旧媒体的演变、运作和应用进行了辩证性考察;还有一条是传播学各个学派代表理论,如环境学派、符号学派、批判学派、经验学派等;后一条是以媒介为核心的系统层次,即媒介自身的形态和文本符号,使用媒介的传播者和受传者,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和效果等。主副线交织,将案例、知识、理论、观点和相关材料串起来,便形成本书现在的样子。
公铁联运货运枢纽功能区布设规范(JT/T 1347—2020) 定价 15.00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21年01月 开本 16 作者 装帧 平装 页数 13 字数 24 ISBN编码 151143492 暂时没有目录
本书关注"一带一路"的国内外新闻语篇,通过语篇语义学框架下的分析工具进行语篇分析。主要从五个章节介绍:首先是有关"一带一路"的背景知识,该章分为两个部分,古丝绸之路和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第二章是关于文中分析方法及理论框架的简单介绍和梳理,涉及的相关研究有:新闻话语研究、语篇分析、语篇语义学、多模态话语分析等。第三章是对于收集的新闻报道的初步整理和分析,该部分较为直观地展示了中外媒体有关"一带一路"报道的情况。第四章是对比分析,通过分析,讨论"一带一路"中外新闻语篇的异同,对比态度资源的构建、图文互动和文间互动的异同,中外新闻话语多模态资源使用的差异,以及语篇间的对话。*后一章是总结,着重根据分析和讨论的结果对新闻语篇分析和中国的政策外宣提出参考建议,对后续研究指出方向。本书希望借分析
死了两千多年的孔夫子,万万不会想到,尽管儒家提倡的“礼义廉耻 ”在这片土地上已很少有人理会,可是那本记录他生平言行的《论语》却突然火了起来。但严格地说,火的并不是《论语》本身,而是记录读了《论语》所产生的心得的那本书。几个月来,《于丹(论语)心得》风靡大江南北,成为书界一道奇异的风景线。于丹和《论语》成了当今文化界时髦的话题。 本书编者平素不喜迎潮流、赶浪头。原想在本卷中避开这一趋之若鹜的话题,没想到后在编排目录时发现,竟然也有数篇文章在谈《论语》,有的是作者自发来稿,有的是受约的作者主动写来的。看来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谈《论语》的行列。 有人对《于丹(论语)心得》如此畅销大加非议,这完全不必。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研究,倒是必需的。近些年,一些名声很大,舆论宣传铺天盖地的出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趣谈。 作者约翰·马克思韦尔·汉密尔顿是一名资深的新闻记者、媒体人士、大众传媒教授,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爱书人,他认为读者们乐于知晓关于阅读、写作和出版的赤裸裸的真相,因此他既为读者展现了图书的丰富历史——从修道士手抄文本到“泰坦尼克号”的广告一并且给出了一个包括写作、市场、促销、评论、代笔以及收藏在内的图书业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