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的阐释》中, 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发展了“浓描”的概念,并由此重写了整个学科的规则。格尔茨认为,文化并不驱动人类行为,相反,文化是一个符号的网络,帮助我们 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意义何在。“浓描”不仅阐释行为本身,而且说明产生某种行为的环境,因此,进行“浓描”是人类学家的基本任务。这部开创性的著作 改变了我们对他人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的看法,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研究者以及想要 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读者的 之书。
神奇的语言是如何产生的?语言背后的工作机制是什么?儿童是如何学习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很好年龄是几岁?为什么世界上会存在那么多种不同的语言?语言是如何进化的?史蒂芬·平克在《语言本能》中将满足你对语言的全部好奇,揭示你想知道的关于语言的一切。通过幽默的文字和有趣的例子,平克雄辩地证明:语言是人类的本能,通过进化与我们的大脑联系在一起。《语言本能》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语言器官、破解语法基因、进入人类心智本性的大门。平克从生物进化论和心理语言学的交叉视角,以大量的基于日常生活和流行文化的语言案例,揭开了语言神秘的面纱,证明了语言的生物学基础和生物遗传性。语言的无限魅力在于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日常语言并非思维的唯yi方式,由心智词汇和心智语法构成的“心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语言。
本书为语言学领域下训诂学方向学术专著,采用“比较训诂”研究范式,基于汉藏语言比较,研究汉语词义的产生、演变以及汉语方言词汇的发展;以经典训诂学为中心,结合汉藏历史语言学、语义类型学,形成新的训诂学研究模式。首先,把汉藏历史语言学引入训诂学,在汉藏语系大背景下研究训诂学,将汉语的历史往前大步推进;其次,把语义类型学引入训诂学,为词义演变提供普遍模式;再次,对重要的语言学古典文献《方言》《释名》进行全面梳理,并对《说文》段玉裁注中的假借语料进行整理;最后,以《诗经》为例将比较训诂范式应用于文献整理,验证其实用价值。
本书各篇分别从古代《尔雅》《诗经》《尚书》等文献汇集数据,包括联绵词、名物词、词头词、重言词、多音节人名、地名、国名、氏族名等现象,有些是穷尽式的,用语义关联、逻辑推理、计量统计和数学模型方法对演化过程加以论证,清晰地展现出论证结果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收入本集的还有三篇藏语材料和外语材料的讨论,同样表现了词长演变的主题。书稿价值之一是建立跨越甲骨文的汉语大历史观,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渊源提供新思路
古埃及圣书文字是世界上非常古老的文字之一,记录了古埃及悠久的语言和历史,至今依然是世界文字研究领域里亟待全面考释的神秘文字。 塞缪尔·A.B.默塞(Samuel A.B.Mercer)的《古埃及圣书手册:古代语言文字研究》,是一本专门系统讲解古埃及语言文字语法的手册,是学习圣书字和古埃及语的入门推荐书,曾作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教材,风靡美欧,现首次引进国内。手册以语法讲解和文选精读结合形式,对古埃及圣书字符、音符、词汇、句型、语法等进行简约精当而透彻的介绍,书后附录古埃及圣书字符表、词汇表,并配合针对性练习题,有利于初学者快速理解、掌握古埃及语的语法规则和基础知识。 《古埃及圣书手册:古代语言文字研究》是古埃及圣书学习的实用指南,既可以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字学、埃及学等专业的导读书,也可以作为古埃及
在汉语 ,中古汉语是指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古代汉语向近代汉语发展的过渡时期,无论是语法,词汇还是语音,都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早期白话文献十分丰富,《中古汉语读本》选取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献80余篇,内容涉及佛经、史书、诗歌、杂著、书信、契约等,仔细阅读这些文献,对研究这一时期的语法词汇演变十分重要,同时也能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情况提供重要的帮助。在汉语 ,中古汉语是指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古代汉语向近代汉语发展的过渡时期,无论是语法,词汇还是语音,都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早期白话文献十分丰富,《中古汉语读本》选取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献80余篇,内容涉及佛经、史书、诗歌、杂著、书信、契约等,仔细阅
《尔雅》是我国 早的一部词汇学著作,收集了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宋代被列入十三经。《尔雅》自汉代开始有专门注家,但限于学力或见闻,始终没有精善的本子。周祖谟先生既有精深的训诂学造诣,又有长期从事古籍校勘的经验,便以他丰富的见闻和深厚的学力,校定《尔雅》,利用多种宋刻本、敦煌古写本、多种唐以前的善本以及日本所印的《香要抄》《篆隶万象名义》《倭名类聚抄》等,为学界贡献了一部《尔雅》校定本。该书是研究《尔雅》和利用《尔雅》研究古代训诂和词汇 的一部参考书。 这次出版,以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为底本,也参考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本子。全书除文前辅文以外,共分4个部分:1. 宋监本《尔雅》郭注书影;2. 周祖谟先生校勘记;3. 五篇周先生雅学论文,分别是《尔雅之作者及其成书之年代》《尔雅郭璞注古本跋》《
《汉语语法史》从词法、句法、词序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汉语悠久的语法历史,讲述了汉语数千年维持下来的的语法特点、变化了的语法特点以及以后发展出来的一些语法特点。《汉语语法史》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学习。
统训诂术语遭遇现代化时,内涵常常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对于训诂学的理论化自然有所裨益,但一些术语的改变偏移了旧有历史规律, 古今字 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现代 古今字 理解上的各种矛盾,若仅就现代理论讨论,很容易自说自话,因此引入历史视角来考察和分析古人 古今字 的使用,无疑更能解决问题。 在 古今字 研究的发展中,清代是至为重要的一环,也是 古今字 理论化的重要阶段 几种当下的 古今字 观,都脱胎于清代学者段玉裁、王筠、徐灏等人的论述。本书立足于相对全面的清代 古今字 资料,力图展现清代 古今字 研究发展的全貌。以汉字职用学理论为指导,以黄生、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王筠、徐灏、孙诒让等为研究典型,来梳理清代 古今字 研究的具体字组、涉及内容、各家观念、发展状况及学术特色,旨在深入理解和说明古人的 古今
本书共60万字,共有词条1300余组,每组按照《现代汉语词典》拼音顺序排序,由A开头的“哎·哀·唉”至Z开头的“坐·做”,便于查检。其中,也有一些例外,如按照词组知名度、使用率或日常习惯放在一起排列。每一组词条,都是从词条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的书写讲起,追本溯源,厘清汉字内涵,并对其读音和词义进行逐一辨析,揭示出其易误易混的原因,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汉字。别字的种类,大致分为形近而误和音近而误两大类。要想找到避免别字的途径,了解字的本义,才是根本大法。本书力求在这方面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