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本书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和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本书出版以后影响深远,书中内容不但广为国内学者征引,而且全书已经翻译成英、日、韩多种文字,是国内外学者、学生了解、研究汉字的**书。
本书分为五编,包括*编:一般原则;第二编:共时语言学;第三编:历时语言学;第四编:地理语言学;第五编:回顾语言学的问题、结论。
在本书的编写中,我们首先重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把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选文既重视语言的典范性,又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努力贯彻批判继承的精神。第三,在编排上注意体现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注释上比较详细,并力求用词确切,重视语法分析,因此,本书虽然是作为大学教材编写的,那却也尽量照顾到便于一般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自学。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古代汉语》课程是高等院校中文系和历史系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工具课。 《古代汉语(修订本)》分上、下两册。 《古代汉语(下 修订本)》为下册,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汉语常识、词义分析举例、唐宋古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在本书的编写中,我们首先重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把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选文既重视语言的典范性,又重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努力贯彻批判继承的精神。第三,在编排上注意体现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注释上比较详细,并力求用词确切,重视语法分析,因此,本书虽然是作为大学教材编写的,那却也尽量照顾到便于一般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自学。 《古代汉语》初版是1981年版。修订工作是在广泛征求使用者意见的基础上,遵循国家J委新颁布的培训中学师资中文专业教学大纲而进行的。 《古代汉语》分上、下册。 《古代汉语(上 修订本)》为文选,从语言学角度精选了40篇文言文,均是传世佳作。选文以先秦两汉为主,兼及唐宋名篇。文后注释体现了古汉语工具课性质,不仅注解字、词、句的意义,而且作了必要的语法说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马来民族各部落的居住环境和文化状况、导论的对象、对人类发展过程的总的考察、特殊精神力量的影响:文明、文化和教养、个人和民族协同作用、对语言作更详尽的考察、语言的形式、语言的一般性质和特点、语言的语音系统、内在语言形式、语音与内在语言形式的联系、对语言动作的详细分析、词的孤立、屈折和粘着和以词的统一性的进一步考察等。
本书基于数学和逻辑的研究方法,力图构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形式语法理论。主张语法具有自主性,判断句子是否合语法应基于形式而非意义;在有限状态模型、短语结构模型和转换模型这三种语法描写手段中,转换模型充分、有效;语法是一个三分体系,两头分别是短语结构规则序列和语素音位规则序列,中间由转换规则序列连接;语法理论的目标是为不同的备用语法提供评估程序;通过不同的表征层面可以解释不规则现象及歧义现象等。已有三十余条形式化规则初步应用于英语的句子生成和分析。本书的语法普遍性等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认知科学。
《语法修辞讲话》是汉语语法著作。吕叔湘、熙合著。1952年靠前版 1979年第二版。内容分为语法基本知识、词汇、虚字、结构、表达、标点等6讲。该书着重实际用例的分析,强调语言知识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是只说明一些术语格式,而是更重视分析语言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达到 匡谬正俗 的目的。该书以语法为中心,以语法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提出分别主干和枝叶的分析方法,用这个方法去辨识句子的脉络,从这个脉络来观察结构上、表达上的正误,也联系词汇、修辞和逻辑的分析。该书对语言教学以至语言研究,都有很大影响,在促进汉语规范化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本书从训诂为主的时期,韵书为主的时期,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和西学东渐的时期这四个阶段,全面论述了中国二千年来汉语研究的情况,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语言学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勾勒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脉络,首次为中国语言学史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本书可作为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及专业研究者参考使用。
本书系统讲授汉语音韵学的基本理论和内容,既注意讲通基本原理,又强调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全书以《切韵》-《广韵》音系为枢纽,重点讲授唐宋时期的中古音,上溯西周-东汉时期的上古音,下推元代之后的近代音,知识全面,条理清晰,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组织内容,逐层深入,透彻解析,使学习者能听懂、能理解、能联系实际予以使用。附录《国际音标的发音和例字》系统介绍国际音标,非常实用,对于科学理解汉语古代音韵大有助益。
本书精选古汉语专家王力先生谈文言教与学的文章20余篇,按照从基本知识、方法、理论到具体问题、实践的顺序编排,涉及文言学习、古汉语常识、词汇、字义、语言形式美、文学鉴赏等方面。这些文章针对中学文言教学的实际需要,是首次结集出版,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古汉语相关知识,进而掌握文言教与学的正确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汉字演变五百例(第2版)》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这是一本普及性的汉字知识读物,内容是通过列举汉字几种主要字体中的一些字例,并对这些字例的字源绘写图解和浅释,力求简明形象地体现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 (二)本书共选取常用汉字500字(加上释文中提到的通用字、假借字等共为660多字),每字依次列举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七种字体(其中有的已简化,另加简化字楷书,共八种字体)。金文的少数字用籀文或战国文字等字体代替。 (三)汉字的各种字体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写法。本书只选摹其中比较典型或比较常见的一种为例。为避免烦琐,字倒不 注明出处。 (四)本书对字源的解释,多以文字学家有公认的定论为准;也有采用或参考某一家之言的;还有作者自己的一得之见。由于本书
本卷收入王力先生的专著《汉语音韵》和《音韵学初步》。 《汉语音韵》1963年由中华书□出版,后多次重印,2013年中华书□将之收入 文史知识文库典藏本 (后称 中华本 );1986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力文集》第五卷收入《汉语音韵》(后称 文集本 ),该卷由唐作藩先生负责编校。 《音韵学初步》与《汉语音韵》均是为初学者写的深入浅出的读物,198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称 商务本 ),1986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力文集》第五卷收入(后称 文集本 ),该卷由唐作藩先生负责编校。 此次收入《王力全集》,《汉语音韵》我们以中华本为底本,同时参以文集本进行了整理和编辑;《音韵学初步》则以文集本为底本,参以商务本而进行了整理和编辑。
《说文解字通论》是研读《说文解字》的教材,系统讲授《说文》之叙表、六书、部首、隶变、版本、体例、字体、重文以及小篆的写法,具有以下特点: 1.说解系统,条分缕析,如逐个讲解《说文》全部之540个部首,洵为研读《说文》之参考; 2.创见迭出,尤以"二书"说为卓荦,以之统辖"六书",解决了"六书"说不能囊括所有汉字构造类型的问题; 3.善用出土古文字材料,用"地下之材料"印证或纠正"纸上之材料",使学习者对《说文》的理解更为深入。
本书分为理论和应用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五章。章说明 语言学哲学 是其方法, 语言哲学 是其研究学科。第二章界定了 表达式、意义、言语行为 这三个基本概念。第三章以 允诺 为例具体说明了行事行为的结构,并把这种分析扩展到了其他言语行为。第四、第五章分别讨论了作为言语行为的指称和述谓。第二部分的三章批驳了当代哲学的三个谬误,论证了指称理论的问题以及如何从事实衍生价值的问题。
本书是把存在于汉语语文中的种种修辞方法、方式,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方式的原理原则,加以系统的阐释,并且指明它的发展趋向。在阐释和说明中,引用了丰富、适切的白话和文言的例证。对于系统地研究修辞学,对于古今作品的阅读理解欣赏和练习写作,都有助益。 全书共分十二篇。篇概括地述说修辞现象和修辞学的全貌。指出修辞现象有消极和积极两大分野,又指出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和修辞所须适合的题旨和情境。第二篇述说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第三篇述说消极和积极两大修辞分野的互相区别和互相联系。第四篇述说消极修辞的一般情况。第五篇至第九篇述说积极修辞,其中第五至第八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格,第九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趣。第十篇述说修辞现象随种种不同情况而变化,以及它的统一的线索。第十一
语言景观研究关注各类标识牌上的语言文字选择和使用规律,通过系统描写和分析城市公共空间中语言呈现和突显的状况,探究当地的社会语言生态,揭示不同语言及其使用群体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身份、地位、权势、活力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语言景观本质上属于语言社会学研究的范畴。本书首先介绍语言景观的研究概况,梳理其分析维度和理论体系,然后选取三个长三角核心城市作为案例,分析和解读我国大城市公共空间语言表征的政策机制、语言实践以及意识形态,探讨语言选择和使用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情感等多方面的机制和动因。书中既有语言景观理论和方法的阐述,也有利用比较成熟的概念工具对我国语言景观问题的具体分析,希望能对社会语言学研究者有所启发和助益。
这是一本讲解传统诗词写作的大众普及读物。作者徐晋如继《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之后,特针对零基础的诗词爱好者,撰写此书。从诗词的格律、押韵、平仄、属对、粘对、炼句、排布意象、虚实相生、时空对照、借题发挥等方面,翔实切当地讲解了学写诗词的诸要领,让初学诗词者不走弯路。 作者徐晋如久负诗名,深明诗词创作的甘苦,故能将什么是好诗好词,怎样才能写出好诗好词,讲得简明著切,启人至深。他在长期的诗词写作和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一套实用的诗词学习方法,读者只要肯按照这种方法去学习,自不难懂得诗词,欣赏诗词,进而写出好诗好词。
本书为 中华译学馆 汉外翻译工具书系列 之一,系奥运会主题图书。本书是德、英、汉三语对照马术专业词汇翻译工具书。本书词汇归纳完整,分类清晰;覆盖马术专业广泛,解释具有深度。本书内容包括繁育饲养、调教训练、骑手比赛、马匹买卖等,共有12个大板块,95个分支内容,5000个以上的德、英、汉三语对照马术专业词汇以及30多幅配套图片。 作为具有shou创性的实用工具书,期待本书对马术专业运动员、马匹交易人员、马术翻译人员、马术装备和马场设备公司销售人员等相关从业人员,申请国际裁判的考试人员及国际赛事工作人员,马术运动爱好者,以及马术专业学生和英语、德语学习者有所裨益,更好地推动中国马术运动的发展和中外马术专业的交流。
《汉字演变五百例续篇(第2版)》的特点: (一)这是一本普及性的汉字知识读物,内容是通过列举汉字几种主要字体中的一些字例,并对这些字例的字源绘写图解和浅释,力求简明形象地体现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 (二)《汉字演变五百例续篇(第2版)》共选取常用汉字500字(加上释文中提到的通用字、假借字等共为660多字),每字依次列举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七种字体(其中有的已简化,另加简化字楷书,共八种字体)。金文的少数字用籀文或战国文字等字体代替。 (三)汉字的各种字体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写法。《汉字演变五百例续篇(第2版)》只选摹其中比较典型或比较常见的一种为例。为避免烦琐,字倒不 注明出处。 (四)《汉字演变五百例续篇(第2版)》对字源的解释,多以文字学家有
本书是由唐圭璋先生的弟子武汉大学教授王兆鹏重新编订的词学论著集。以1986年出版的《词学论丛》为基础。全书分上下两编。王兆鹏先生将唐先生*代表性且今天仍有典范和借鉴意义的学术论文如《宋词互见考》、《宋词别集版本续录》、《论词之作法》、《名句的承袭与创新》等文重新编次,突出文献整理与词学理论研究两大领域的成果,集中体现唐圭璋先生对现代词学研究的贡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