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马来民族各部落的居住环境和文化状况、导论的对象、对人类发展过程的总的考察、特殊精神力量的影响:文明、文化和教养、个人和民族协同作用、对语言作更详尽的考察、语言的形式、语言的一般性质和特点、语言的语音系统、内在语言形式、语音与内在语言形式的联系、对语言动作的详细分析、词的孤立、屈折和粘着和以词的统一性的进一步考察等。
《千字文》原名《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韵文,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编撰。它既是启蒙识字教材,又是习书法的范本,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影响广远的蒙学经典,还被翻译为日文、英文、拉丁文、意大利文等,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其基本目的是识字。要读懂蒙学经典,学会并使用通用汉字,必须了解文字的构形理据。《千字文探源》共分四个板块:带拼音的原文、现代汉语译文、对原文的串讲、解字,而重点是解析《千字文》1000字的构字理据及其意义系统,涉及约500个构字部件的形体分析。可适应中小学语文课程和社会上相关爱好者的识字解字需要。因此,《千字文探源》实际上是学习通用汉字的基础教材。
本书侧重于精读指导。书中选用六篇文章作例子,叙述文、短篇小说、抒情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皆有涉及。指导大概中分析文章、提示问题的态度和方法特别值得注意。具体实例中的说明文字翔实有效,可谓 纤屑不遗,发挥净尽 ,对当下的语文教学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本书基于数学和逻辑的研究方法,力图构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形式语法理论。主张语法具有自主性,判断句子是否合语法应基于形式而非意义;在有限状态模型、短语结构模型和转换模型这三种语法描写手段中,转换模型充分、有效;语法是一个三分体系,两头分别是短语结构规则序列和语素音位规则序列,中间由转换规则序列连接;语法理论的目标是为不同的备用语法提供评估程序;通过不同的表征层面可以解释不规则现象及歧义现象等。已有三十余条形式化规则初步应用于英语的句子生成和分析。本书的语法普遍性等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认知科学。
本书从训诂为主的时期,韵书为主的时期,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和西学东渐的时期这四个阶段,全面论述了中国二千年来汉语研究的情况,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语言学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勾勒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脉络,首次为中国语言学史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本书可作为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及专业研究者参考使用。
《三醉人经纶问答》是国际政治思想名著, 经纶 指国家前途的正确方向。书中借三个各具不同思想倾向的虚构人物 洋学绅士、豪杰君、南海先生 豪饮鼎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摆出当时日本正在流行的三种典型的政治、外交论,展示了明治时代日本民族探索前进道路时的真实心境和政治思潮。尤其突出的是,这本书精辟地揭示了其后日本对外军事扩张路线所赖以确立的主要逻辑,其中提出的和平思想,准确预言了60年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的发展道路。
本书系统讲授汉语音韵学的基本理论和内容,既注意讲通基本原理,又强调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全书以《切韵》-《广韵》音系为枢纽,重点讲授唐宋时期的中古音,上溯西周-东汉时期的上古音,下推元代之后的近代音,知识全面,条理清晰,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组织内容,逐层深入,透彻解析,使学习者能听懂、能理解、能联系实际予以使用。附录《国际音标的发音和例字》系统介绍国际音标,非常实用,对于科学理解汉语古代音韵大有助益。
本书共有3编105节。第1编为 论证的基本框架 ,共有14节,主要介绍作者对于论证的基本看法,强调论证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听众在论证中的重要地位。第2编为 论证的起点 ,共3章29节;作者认为业已形成的共识是论证的前提,第1章根据共识的强度和内容区分了各种类型;第2、3章探讨如何呈现各种论证素材。第3编为 论证的方法 ,共5章62节;作者将论证方法分为四类,分别是 准逻辑论辩 基于现实结构的论辩 建立现实结构的关联 概念的分离 ,并在后一章分析 论据的关联 ,指出各种论证方法并非截然分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判断、运用。整体而言,《新修辞学》提出的是立足于论证实践,致力于总结论证经验并强调实践做法的合理性的论证理论。
1.词条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书后另附笔画索引。 2.全书收语词约一千条,以虚词为主,实词主要收用法比较复杂或比较特殊的。量词只收了一小部分,另附《名词量词配合表》;所收量词不列度量衡义项。 有少数条目(如:有点儿、差点儿、来不及)也许还不能算是单词,因为用法值得注意,所以也收录了。 3.本书目的在于说明一个个词的用法,力求少用术语,多用简明的文字说明。书前有一篇《现代汉语语法要点》和一些句式表,为的是供初学的人参考。汉语语法中有许多意见分歧的问题,该书不在这上面进行讨论。 4.各词条都标明词类。如一词兼属几类,在同一条目下分项标明。词类的排列顺序为:名词、量词、指别词、代词、数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但如果名词是由动词、形容词产生的,放在动词
本书精选古汉语专家王力先生谈文言教与学的文章20余篇,按照从基本知识、方法、理论到具体问题、实践的顺序编排,涉及文言学习、古汉语常识、词汇、字义、语言形式美、文学鉴赏等方面。这些文章针对中学文言教学的实际需要,是首次结集出版,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古汉语相关知识,进而掌握文言教与学的正确方法具有指导作用。
《汉字演变五百例(第2版)》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这是一本普及性的汉字知识读物,内容是通过列举汉字几种主要字体中的一些字例,并对这些字例的字源绘写图解和浅释,力求简明形象地体现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 (二)本书共选取常用汉字500字(加上释文中提到的通用字、假借字等共为660多字),每字依次列举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等七种字体(其中有的已简化,另加简化字楷书,共八种字体)。金文的少数字用籀文或战国文字等字体代替。 (三)汉字的各种字体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写法。本书只选摹其中比较典型或比较常见的一种为例。为避免烦琐,字倒不 注明出处。 (四)本书对字源的解释,多以文字学家有公认的定论为准;也有采用或参考某一家之言的;还有作者自己的一得之见。由于本书
本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奥斯汀的一部重要著作。在书中,作者从语言的日常用法入手,揭示了哲学中许多问题都是因为对语言的误用。 本书是作者针对逻辑语言学领军人物艾耶尔的驳论。全书共分十一章。作者从艾耶尔等人的错误入手,逐一对其加以驳斥。本书中文版是我国当今*重要哲学家陈嘉映教授2001年译出的。译稿完成后,陈嘉映教授曾以此稿在华东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多次开设专题讲座,以中英文对勘的形式讲授此书。
本书共有12章,前7章主要从理论角度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语言体认性得以成立的根据,分别从哲学史、神经科学、语言起源、语言学发展史等角度做出了较为系统的尝试。书中还论述了笔者提出的 语言世界观多元论 、 语言的体认起源 、 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 认知 语言 ,且详细剖析了 认知过程 (有助于理解物质如何决定精神)。正如上文所述,认知语言学批判了索氏和乔氏的语言任意观,强调语言的像似性,本书认为,语言的体认性正可为像似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关注我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专辟一章论述中国古代学者,主要是伏羲、周文王和孔子(《易经》的作者)和荀子等人的相关观点。 本书从第8章开始运用 体认原则 较为详细地剖析了语言的语音、词法、句法、话语、修辞等层面的具体情况,这一方面可为语言提出一个统一
本卷收入王力先生的专著《汉语音韵》和《音韵学初步》。 《汉语音韵》1963年由中华书□出版,后多次重印,2013年中华书□将之收入 文史知识文库典藏本 (后称 中华本 );1986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力文集》第五卷收入《汉语音韵》(后称 文集本 ),该卷由唐作藩先生负责编校。 《音韵学初步》与《汉语音韵》均是为初学者写的深入浅出的读物,198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称 商务本 ),1986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力文集》第五卷收入(后称 文集本 ),该卷由唐作藩先生负责编校。 此次收入《王力全集》,《汉语音韵》我们以中华本为底本,同时参以文集本进行了整理和编辑;《音韵学初步》则以文集本为底本,参以商务本而进行了整理和编辑。
《说文解字通论》是研读《说文解字》的教材,系统讲授《说文》之叙表、六书、部首、隶变、版本、体例、字体、重文以及小篆的写法,具有以下特点: 1.说解系统,条分缕析,如逐个讲解《说文》全部之540个部首,洵为研读《说文》之参考; 2.创见迭出,尤以"二书"说为卓荦,以之统辖"六书",解决了"六书"说不能囊括所有汉字构造类型的问题; 3.善用出土古文字材料,用"地下之材料"印证或纠正"纸上之材料",使学习者对《说文》的理解更为深入。
《文字蒙求》是清人王筠撰写的一本指导儿童识字的教本,从《说文解字》中摘取两千多字,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卷,并列篆文和楷书,依照许慎的解释再加申说。既可以作为指导识字的入门书,又因为其订正《说文》之处颇多,因此对于研读《说文》也有参考作用。 这次整理,一切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字头的小篆用图片形式以存真,其余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并给每个字头加注汉语拼音。一些字头下增加整理者按语,按语内容包括古文字字形及释义等,方便读者理解。书后制作汉语拼音音序和汉字笔画索引。
这是一本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介绍古代汉语常识的书。是让广大中小学阶段的青少年感兴趣、看得懂、看进去的图书。 古代汉语源远流长,有关资料又浩如烟海,需要从中选取主要、有用的知识告诉给读者,特别是一些初学者,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组织相关学者,从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有关古代汉语的相关论述中,精心选择出十四篇这些方面的文章,经过适当地加工和重组而成。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训诂学、修辞学以及与学习古代汉语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既适合于初学者自学,也可供中小学生、大学生阅读和教师们参考。即使是一些专业研究工作者,也能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汉语知识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推出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有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成果;既体现出学术性,又兼顾到通俗性,是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及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是文字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主要内容有:文字的形成、汉字的性质及形成和发展、汉字形体的演变(古文字阶段的汉字、隶楷阶段的汉字)、汉字类型的划分(六书说、三书说)、表意字、形声字、假借、文字的分化和合并、字形跟音义的关系、汉字的整理和简化。 该书一版为手写影印,出版于1988年,2013年由作者做了修订,并重新排版印制。1994 年获届国家图书奖,2011年获届思勉原创奖,为大学中文系及高等教育的常备教材。
《认知语言学》是长销多年的语言学经典著作,详细阐述了语言与大脑认知加工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解释了概念结构和语言表征的认知过程,进而探讨了词汇语义的认知路向及句法表征,并强调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本书结构清晰、观点独到、论述新颖、易读性强,既可用作认知语言学教材,也可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