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介绍汉字基本知识的通俗读物。原书曾以《汉字例话》、《汉字例话续编》刊行于世,深受读者喜爱。现将两册合于一本,改为现书名出版,并选配了与内容相关的460余幅插图。全书以1000个有代表性的常用汉字为例,分别说明了它们是如何由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书、简化字演变的;同时通过形体分析,具体地解释了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还以古代诗文中的例句为证,述及了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对某些容易认错、读错、用错的字,分别从形、音、义等方面作出比较,指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该书有助于提高读者阅读古代诗文和正确使用文字的能力;对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来说,也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松田行正为形状着迷,从零(ZERO)出发,进入121座复杂奇妙的符号宇宙,逐渐偏离 (ERR/ERROR)了沟通和文法的秩序,形成一幅系谱式的符号大观。书中列出的记号群只是根据形状的趣味性来选择,也有很多记号是已经超越了沟通途径的复杂形状。有很多文字系统因为形状和文法太过复杂而无法流通,自然消失,也有一些像神代文字那般怪异的文字系统。除了感到形状有趣外,再加上被这些瞬息万变的文字、记号所迷惑,*后他集结了11章 11种=121个文字群、记号群,形成本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页的大小也是11的倍数,宽121毫米 长209毫米,正文的版面篇幅也是以11毫米为单位。各章的内容并非完全有系统的分类,主要以形状相似,还有渐渐演变而成的组合来编排。各章开头的记号是象征每一章的变形字母。那么就请读者进入这个入昆虫图鉴般奇妙的形状世界
20世纪中国,风起云涌的汉字革命是一个几被遗忘的重要历史事件。这场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伴生同行,在废除汉字的号召下,试图在中文土壤里移植拼音字母系统、拼写大众声音,被理解成激进且进步的文学与政治革命之有机组成部分 本书以语音中心主义内部的辩证关系为切入视角,讨论汉字革命的发生、变异和中止,追索汉字革命在与文学革命的合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异。赵元任、瞿秋白、许地山、晏阳初、叶圣陶、陈梦家、唐兰等语言学家和文学家,以各自的背景和立场,厕身于这场 革命 中,他们不同的 拼音化 实践,让对 声音 的追寻,融入了汉字罗马化、汉字拉丁化、五四白话话语、语体文和新形声字等不同形式的语言文字策略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汉字革命的诉求,也与20世纪中国民族革命的紧张进程相呼应、重叠,与民族救亡、抗日战
《千字文》原名《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韵文,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编撰。它既是启蒙识字教材,又是习书法的范本,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影响广远的蒙学经典,还被翻译为日文、英文、拉丁文、意大利文等,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其基本目的是识字。要读懂蒙学经典,学会并使用通用汉字,必须了解文字的构形理据。《千字文探源》共分四个板块:带拼音的原文、现代汉语译文、对原文的串讲、解字,而重点是解析《千字文》1000字的构字理据及其意义系统,涉及约500个构字部件的形体分析。可适应中小学语文课程和社会上相关爱好者的识字解字需要。因此,《千字文探源》实际上是学习通用汉字的基础教材。
《古代汉语》 1961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后,成立了古代汉语编纂小组,由原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先生负责全面工作。到1964年,《古代汉语》四册出齐。这是我国靠前套古代汉语教材,创立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凡例,影响了靠前外几代学子,推动了我国的学术研究,培养了大量人才,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出版后,不断接受各方面的建议,不断对书稿进行修订,已经出版三版60余次。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决定下功夫废弃原来的胶片,重新排版,采用环保印制。 《古代汉语 第2册(校订重排本)》 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韻、训诂,有的把它讲成
本书聚焦学术文献阅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针对学术文献阅读的需求痛点和常见的问题,系统介绍学术文献阅读的各种技巧与诸多注意事项,并辅以实战任务,帮助读者攻克学习重点。 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学术文献的常识,阅读学术文献的原因,常用的四类学术文献的结构与特点,学术文献阅读的四个基本原则,学术文献检索、分析与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学术文献泛读、精读的方法和技巧,学术文献阅读方法复盘。 本书适合作为学术研究新手以及研究生等群体的学习工具书,能较好地助力读者顺利、高效、愉快地开启学术文献阅读之路,并为学术写作奠定基础。
《训诂学原理(增补本)》是一部关于训诂学的相关原理及其应用的学术专著,在1996年初版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订,增加了28篇文章。本书从古人实际的训诂工作、训诂材料中,总结和概括出训诂学的基础理论,并应用于相关领域。就训诂理论方面,该书围绕着训诂原理、训释原理、词源原理三个部分,辨别了词的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训和义的差别,阐发了形义关系、音义关系、引申理论、反训问题等训诂学核心理论命题,并就一分为二的义素分析法在词义辨析、词源理据的探求中的运用加以阐明。就训诂学的相关应方面,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训诂学史、训诂学与语言学、训诂学的普及与应用方面的相关论著及单篇考证。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明了训诂学的相关原理,明确了训诂学在当代的学科定位,奠定了当代训诂学的术语体系,在学界有着有重要的
有没有为写作感到头疼? 有没有为文章空洞而烦恼? 有没有为堆砌论据而痛苦? 《论证的艺术》是融汇批判性思维、论证、写作于一体的入门读物。读者不需要系统性学习逻辑学、哲学等专业知识,可以轻松掌握书面论证的要点。通过学习和练习,每个人都能够自如地写出清晰、合理和富有说服力的观点。 为了实现这样的学习特色,每一章会有4个以上的部分,多角度、多种方式理解论证的本质、组成部分和目标,以及对我们所言所行的影响。从策略、流程、校对清单和写作工具对计划、研究、起草、修改和协作的完整写作过程进行全过程指导。合理论证的思维越清晰,写作的价值就越高;充分论证的过程越完整,就越能让读者理解你的观点。 手把手提供充分的论点和论据,理解主张、推理和证据背后的逻辑关系,培养创造理性、分享理性的基本能力。写出
本书是认知语言学的经典著作,是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的集大成者。作者采用大量翔实的例证,探究了使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强大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本书不仅发展了原有的心理空间理论,展示了概念整合的普遍作用和基础地位,还探究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这个古老的问题。作者批评了语言能力天赋和语言产生呈现渐进性等理论,对人类思维的整合能力发展模式提出了假设,并以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论证了整合能力发展的渐进性和语言产生的突发性,强调了双域整合是语言和现代人类产生的必要前提,是语言和人类的其他特有能力同步发展的基础。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8章)论述概念整合网络模型,是理论框架构建部分;第二部分(9-18章)论述概念整合如何造就了认知意义上的现代人,是本书的实证和应用研究部分。
古文字构形学是研究古文字的构形方式和演变规律的学问,是古文字研究的基础理论,它不仅有古文字学上的理论意义,而且有指导分析和考释古文字的实践意义。该书可用作研究生教材。
传统学术领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大多数有志于以学术研究为终生职业的学子来说,他们可以从哪里得到坦率而有效的建议和忠告?本书中,三位在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慕尼黑大学等知名高校担任系主任,拥有几十年教学、科研以及指导研究生经验的杰出学者,开诚布公地讨论了从本科毕业到成为终身教授的学术之路上将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及应对措施。 全书采用对话形式,解答了学术新人的疑虑和担忧:你是否适合选择学术人生?利弊几何?如何从学生跨越成为学术界的一员?如何确定专业?如何选择导师?如何选择研究项目?如何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如何在大学获得教职?从助理教授开始如何平衡教学与研究?如何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并向终身教职迈进?如何突破职业瓶颈,实现晋升?如何寻得校外聘用机会?如何兼顾家庭与职业发展? 本书
本书是继《公文写作32讲:从思维构思到笔法语言》《笔杆子修炼36堂课:公文写作精进 以灵动的思维、生动的语言、独特的方法,丝丝入扣、娓娓道来,有趣、有料、有味。全书 一篇讲道理分7个专题,第二篇讲思维分8个专题,第三篇讲方法分6个专题,第四篇讲实战 之 法 ,特点是:讲通道理,以基本规律破解成长之困;疏通思维,以底层逻辑破解思 接通实践,以跨界创新破解实战之困。本书虽是公文写作书,却不限于公文写作,也不限 考
本卷收人王力先生的专著《中国现代语法》,这是《马氏文通》以后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是由一部书发展而来的,原来是1940年度王力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所编的一部讲义,那时就叫做《中国现代语法》。后来根据闻一多先生的建议,把它分为两部书:一部专谈理论,即《中国语法理论》;一部专讲规律,即《中国现代语法》,并于1943~1944年由商务印书馆分上、下册出版。1954年中华书局用原纸型增订重印时(后称 中华本 ),王力先生写了一篇新版自序,并将西南联大讲义的三篇附录补入。1985年商务印书馆根据中华本重排,并请作者校阅一过,合为一册出版(后称 商务本 )。
语言类型学研究各语言的特征,区分世界上各种语言之间异同。《语言类型学导论》为这一学科做了概论和指导,以提供给学生基本的语言学知识。《语言类型学导论》广泛涉及概论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演变、语言习得和语言处理。读者们将通过《语言类型学导论》获得大量有关跨语言概括以及句法、形态、音韵、词汇、协作系统、符号语言的实例,以加深对这门学科的了解。《语言类型学导论》还有章节框架和总结、关键词、术语表和大量的参考文献,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内化《语言类型学导论》的内容。每章后的活动可用于加深对本章关键点的理解。
《梵语入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梵文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 所编著的梵文教材。书稿沿用了季羡林和金克木两位先生20世纪60年代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梵巴专业班授课的方法,详细讲述了梵文语法。 附录中收录了季羡林先生根据德国学者斯坦茨勒的《梵语基础读本》翻译的《梵文语法讲义》,与金克木先生编写的《梵文文法》。对于梵语学习者而言,本书是必不可少的优秀教材。 在现代中国的科研机构里开设梵文班,是1960年北京大学东语系的创举。季羡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白手起家,亲自编写了语法和课文讲义。当时的油印本讲义,有季先生编译的《梵文语法讲义》、金克木先生编写的《梵文文法》。这两部讲义详尽地讲述了梵语语法和构词法。大师手笔,自然非同一般:季先生匠心独具地在编译时加入了不少汉语、英
本书由*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商务印书馆等相关专家参与选编。分详版《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简版《常用语言文字规范手册》。 本书《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主要遴选在语文教学、编辑出版、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中常用的规范标准,主要包括: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政府各种有关的管理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国家、地方、行业制定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如《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等;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引导性规范等。对政府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本书出版五十余年来长销不衰,至今仍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全书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共十四章,涵括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代汉语常识》 背书除择选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常识》《中国古代的历法》《文言的学习》等数篇关于古代汉语的一些常识性论文、讲义等外,又补充了一些王力先生写作的与古代汉语相关的趣味性小文,内容通俗易懂,以普及为目的,方便读者对古代汉语有一个初步了解。王力先生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极
《汉语语音史/王力全集》收入王力先生的专著《汉语语音史》。 《汉语语音史》是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的基础上修订改写的一部新著。据《王力文集》第十卷的编印说明介绍,王力先生1978年秋开始改写,1980年春完成。期间曾经给78级汉语史研究生和古代汉语进修教师讲授过。 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汉语语音史》单行本。1987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力文集》第十卷收入《汉语语音史》(后称 文集本 ),该卷由唐作藩先生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本编校。商务印书馆2010年再版。 此次收入《王力全集》,我们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本为底本,同时参以商务本和文集本进行了整理和编辑。并请孙玉文先生通读了书稿,在此谨向孙先生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书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语言学界诞生的几部汉语语法著作之一,影响深远,至今仍是研究汉语语法的经典。全书共包括二十三章,行文严谨,尤其以下卷 表达论 极具启发性。 表达论 发展了法国语言学家吕诺的设想,认为学习一门语言既要能理解,又要能表达,故作者独辟蹊径,包括了从形式到意义与从意义到形式两个角度的描写,既有句子形式的理解,又有语法意义的表达,这部分相当于语法手段的 同义词典 ,与语义学、修辞学关系密切,在汉语语法研究上是一个首创。
本书将东汉以前文献中出现的全部汉字(包括异体字)提取出来,标注上古音,是郭锡良先生上古音研究最新成果的集中反映。书稿分四部分:字表、谐声表、韵表、说明。字表部分按开合四等详细列出每部所有字,注以国际音标、现代汉语拼音,部分字有简单训释;谐声表详列声符和代表字,以及单字;韵表部分则穷尽形地详列《诗经》《楚辞》的韵谱和合韵谱;说明部分则对一些学界有争议的字的归属,一些例外字进行说解,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将各字在《诗经》《楚辞》的出现频次予以说明。后附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本书作为《文献语言学》(第八辑)专刊初版于2018年,2020年作为单行本出版。本次,我们依据郭先生在单行本上所做的手校(主要涉及变更个别字的韵部归属、开合等第,补充完善训释及切语,修改了音标和字形讹误等等),改订原版,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