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基础篇》是粤语学习入门级教材,从基础语音、词汇、语序读写到日常生活场景对话练习,每一个新字词都配有粤语拼音,全书有9个声调、60个常用词以及180个常用字,每天1小时的学习内容,非常适合零基础入门学习者。 《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交际篇》在姊妹篇《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基础篇)的基础上,设计了20个生活场景,基本囊括衣食住行工作交友等生活各方面,并针对每个场景提炼出经典例句30个,为初学者进行类似场景会话提供方便,做足准备。每课分为单词学习和句子学习两大块,针对性非常强。 《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基础篇》和《20天学会粤语(广州话)交际篇》 是专门为粤语零基础学习者学习粤语而编写的入门级教材。从基础语音、词汇、语序读写到日常生活场景对话练习,每一个字词都配有粤语拼音
《学说上海话(第二版)》以作者创设的 丁氏上海话音标 为上海话注音,学习者只需掌握其中的四个特殊语言,就可以开口说上海话,与人交流。《学说上海话(第二版)》分两部分,D一部分是学生上海话的基础,第二部分是上海话会话。第二部分按场景对话编排,对话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均为市民的口头语言,生动而不乏幽默,好学好记。在书的附录中辑选了30首上海儿歌。
本书由资深广东话培训教师和知名粤语主播联手打造,是一本专业地道的广东话口语学习参考书。 作者以多年的教学和主播经验为基础,精心编排了发音、日常会话、诗歌三部分的内容,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基础广东话知识。发音部分对每一个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技巧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配相应的练习单词,帮助读者掌握地道发音。日常会话部分网罗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26大主题,包含52段日常对话和26篇实用小短文,学完就可以用广东话进行基本交流。诗歌部分精选了当代诗人杨克描写广东风情的部分诗歌,可了解粤文化,也可以用作广东话播音主持考生的练习素材。*后,在附录中收录了常用量词和动词表,方便学习者区分掌握;附录还包括珠三角旅游景点的介绍,可免去上网做旅游出行攻略的烦恼。 全书所有的生词和会话都附有广东话拼音,
粤语,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以及大量使用人群的语种,至今依然在粤港澳以及广西、海南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有很多曾经活灵活现、生动活泼的词 句,变得渐渐不为年轻人所熟知,更遑论这些词句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文化背景了。对于使用粤语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因此作者精心挑选了100个粤语俚语,以风趣活泼的方式讲述粤语俚语背后的故事和来源,选取的故事生动有趣,并配上点题幽默的插图。全书全彩印刷,每个故事还配有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扫码听到粤语故事。
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 南腔北调 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维系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本书将大众熟悉的31个趣味话题分成八大版块,解读其内在的语言学原理;又从每一个话题延展开来,阐明同一话题在不同方言的流变,铺陈出一幅幅民族历史文化的画卷。读者在收获语言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从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鸣,在方言里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我深深感到杨子静、潘邦榛两位同志编写的《广州话分韵词林》是很有意义之作。静公是一位资深的粤剧编剧家,对广州话极有研究,他既深入民间,又深知广州话和古汉语的关系,能够钩沉发微,在书中提供了不少鲜见的资料。潘君则是编剧界的新生力量,勤奋好学,和静公一道完成此书,是令人高兴的事。这本书列出广州话韵目52个,其中特有的入声韵目17个。它以词尾的字为提示单字,把尾字相同的词目编列,检查起来很是方便。所收词目,既有广州流行的俗语、口头语、惯用语,其中如艰难韵中的“黄鳝上沙滩”、“撞板”、“大食懒”、“生螆猫入眼”,工农韵中的“斩脚趾避沙虫”、“发开口梦”,入声字尾的“坏到加零一”、“老而不”、“零星落索”、“捉到鹿唔会脱角”等,都是十分生动而有特色的;也有一般通用的古词语、新词语,而且数量不
本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分别深入探讨了中国的饮食、数字、动物、称谓、地名等方面的文化。一方面,作者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语言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又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传播、交流。作者借由语言,探索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为我们描绘出一条清晰的、不同民族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轨迹。
方言分类和历史层次都是多年来争论未休的问题,《汉语方言的共时分类与历史层次》是作者近十年来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分上、下两编。上编为 方言分区 ,包括对汉语方言分区方法的再认识、现代汉语方言的历史鸟瞰,具体讨论了两广地区汉语方言和平话的归属问题。下编为 历史层次 ,讨论了 历史层次 的含义、争议问题、学术渊源、分析框架和文白异读问题,深入论述了苏州话、杭州话、闽南话入声尾韵、粤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文白异读和历史层次,并对徽州方言古全浊声母无条件分化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汉语方言学教程》(第二版)综合汉语方言学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概述 汉语方言学 这一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调查方言的语音学和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方言分类、方言历史、方言接触、方言演变、方言调查法、方言的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学史等。教程对各大方言的音系及主要特点作了介绍,而以探讨汉语方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为主全面反映了本学科的新研究进展。
主要选取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小报上的相关专栏,包括尉迟梦文,陈青如图的《上海新俗语图说》,与汪仲贤先生《上海俗语图说》均一脉相承,为之 续篇 不为过;以及姜太公撰述的《上海闲话新篇》、浅草撰述的《新语林》,仍然保持 俗语图说 特色,这些俗语和漫画展现了当时上海的风土人情和上海民众的人生百态,可谓是一幅上海 浮世绘 ,一定意义上也是早期海派文化的缩影。本次重新整理出版,无疑对于语言、民俗、文化、社会等各界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有助于真实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字的变迁,对海派文化传承与研究具有较大意义。
方言是某一地域中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天津方言。天津话常常被形容为 哏 ,哏不但代表了天津话幽默,也说明了天津人一种化解意识和轻松乐观的人生态度。天津话给人的印象是干净利索、语言简练、齿音重,粗野并不计小节。天津话有极为丰富的俚语、土语,生动活泼形象,很难用普通话代替。本套书通过对方言的研究,将方言的特色和趣味逐一呈现,展现方言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联系,体现方言与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历史性,丰富性。
《浙江方言资源典藏 丽水》是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浙江汉语方言调查 项目成果(*辑)之一。本丛书*辑共16本,包括衢州、嵊州、海盐、宁波、定海、余杭、东阳、丽水、遂昌、乐清、瑞安、庆元、诸暨、长兴、浦江、天台。丛书所有语料均来自浙江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团队的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方言的概况、语音、词汇、语法、话语、口头文化,以及地方普通话。本丛书也是全国首个以省为单位编写出版的语言资源成果。丛书按地区分册,每一册都简要介绍了该调查点的方言的声韵调、连读变调、文白异读、小称音变等语音知识,以国际音标标注1000个汉字的老派与新派读音,收集1200条方言词及50个语法例句;语料方面既有规定内容的《牛郎和织女》长篇故事,又有广泛流传于当地的歌谣、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曲艺等口头文化作品,还有即席讲述的
本书为进行方言文化田野调查的记录手册,包括两大部分:第一编是工作规范,对进行方言文化田野调查的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调查规范、语料整理规范、图册编写规范、音像加工规范、资料提交规范。第二编是调查表,详列了方言文化田野调查中需要记录、描写的九个方面:概况、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收录近万条方言文化条目,是实现方言文化调查规范化、精准化、全面化的重要工具。
《浙江方言资源典藏 衢州》是浙江省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成果(*辑)之一。本书简要介绍了衢州方言的声韵调、连读变调、文白异读、小称音变等,以国际音标标注1000个汉字的老派与新派读音,收集1200条方言词及50个语法例句;语料方面既有规定内容的《牛郎和织女》长篇故事,又有广泛流传于当地的童谣、谚语、俗语、歇后语、谜语、传说等口头方言文化作品,还有即席讲述的反映当地文化风俗的自然话语,具有十分珍贵的方言语料价值,所有方言文化的内容均有对应的方言转写及普通话译文,同时还以二维码方式附有音频及视频。 方言本体部分的单字、词语、例句等内容及数量全国统一,便于对照比较;方言文化部分的熟语、歌谣、传说、曲艺、对话等彰显地方特色,方言与译文对照,文字与音视频对照,图文音像相结合,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