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上海话(第二版)》以作者创设的 丁氏上海话音标 为上海话注音,学习者只需掌握其中的四个特殊语言,就可以开口说上海话,与人交流。《学说上海话(第二版)》分两部分,D一部分是学生上海话的基础,第二部分是上海话会话。第二部分按场景对话编排,对话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均为市民的口头语言,生动而不乏幽默,好学好记。在书的附录中辑选了30首上海儿歌。
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 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东言西语》 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语方言为经,横观汉语方言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全景,发散式阐明了凝聚于其中的文化偏见;以历时的古代汉语嬗变为纬,纵览中国语言与传统的历史面貌,系统性揭示了遮蔽于其下的文化记忆。由此,郑子宁用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化门槛与难度极高、向来被目为 绝学 的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为近50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与文化的核心问题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为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中国话》 本书从语言
本书由资深广东话培训教师和知名粤语主播联手打造,是一本专业地道的广东话口语学习参考书。 作者以多年的教学和主播经验为基础,精心编排了发音、日常会话、诗歌三部分的内容,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基础广东话知识。发音部分对每一个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技巧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配相应的练习单词,帮助读者掌握地道发音。日常会话部分网罗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26大主题,包含52段日常对话和26篇实用小短文,学完就可以用广东话进行基本交流。诗歌部分精选了当代诗人杨克描写广东风情的部分诗歌,可了解粤文化,也可以用作广东话播音主持考生的练习素材。*后,在附录中收录了常用量词和动词表,方便学习者区分掌握;附录还包括珠三角旅游景点的介绍,可免去上网做旅游出行攻略的烦恼。 全书所有的生词和会话都附有广东话拼音,
粤语,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以及大量使用人群的语种,至今依然在粤港澳以及广西、海南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有很多曾经活灵活现、生动活泼的词 句,变得渐渐不为年轻人所熟知,更遑论这些词句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文化背景了。对于使用粤语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因此作者精心挑选了100个粤语俚语,以风趣活泼的方式讲述粤语俚语背后的故事和来源,选取的故事生动有趣,并配上点题幽默的插图。全书全彩印刷,每个故事还配有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扫码听到粤语故事。
本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分别深入探讨了中国的饮食、数字、动物、称谓、地名等方面的文化。一方面,作者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语言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又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传播、交流。作者借由语言,探索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为我们描绘出一条清晰的、不同民族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轨迹。
全手册收录上海市区方言词语约4500余条,用丁氏注音法标注了读音,大部分词条列出了注释并且给出了例句。对其他方言区的读者了解上海市市区方言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对研究上海市区口语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 南腔北调 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维系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本书将大众熟悉的31个趣味话题分成八大版块,解读其内在的语言学原理;又从每一个话题延展开来,阐明同一话题在不同方言的流变,铺陈出一幅幅民族历史文化的画卷。读者在收获语言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从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鸣,在方言里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本套教材包含有语言基本理论,粤语基本背景介绍、国际音标基本用法、粤语基础语音、基础词汇及语法等,以及大量粤语口语语料(如惯用口头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熟语、歌谣、歌曲、粤曲、故事、古诗文、竹枝词等等)结合在一起,使学习者能在有限的教学中学习*基本的理论,*概括的粤语方言知识和*基本的口语技能,为日后进一步讲好粤语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话小词典》 浓缩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上海话词语5000条,涵盖上海俗语、外来语、流行语,遍及衣食住行及生活办事各个方面。词条按上海方言音序编排,附有词义分类的 词目义类索引 ,会读或知意均方便查找。另词条采用拼音注音,且释义明白全面,并有上海话口语例句,方便上海话学习。
本套教材包含有语言基本理论,粤语基本背景介绍、国际音标基本用法、粤语基础语音、基础词汇及语法等,以及大量粤语口语语料(如惯用口头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熟语、歌谣、歌曲、粤曲、故事、古诗文、竹枝词等等)结合在一起,使学习者能在有限的教学中学习*基本的理论,*概括的粤语方言知识和*基本的口语技能,为日后进一步讲好粤语打下坚实基础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 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 讹舛相承,几不可通 。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卢文弨《重校方言》是继戴震《方言疏证》之后清人的第二个校本。 论学识卢不如戴,论详审戴不如卢 ,卢氏在搜集版本资料的完备性和运用理校考证勘误方面成就较高。《重校方言》和《补遗》有乾隆四十九年抱经堂丛书本、同治十二年古经解汇函本以及该本的光绪十四年蜚英馆石印本、光绪十五年湘南书局刻本等,此书从未整理。此次以抱经堂丛书本为底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 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 讹舛相承,几不可通 。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戴震是清代位对郭璞注《方言》进行全面整理与研究的学者,他的《方言疏证》考辨《方言》的作者,校订传本《方言》中大量讹脱衍倒、误连误分、内容窜乱等问题,同时对《方言》原文逐条进行疏通证明,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成为后来者使用和研究《方言》的重要基础。 本书稿整理者深耕《方言》及其注家数十年,在深入调查《方言疏证》存世版本的基
全书共十七章,从温州话的概述、语音系统、特点、语流音变、文白异读、异音字、同音字汇、词汇、语缀、方言特征词以及中古音与温州话的传承、温州话的探索和传承、温州话散讲、用温州话吟诵唐诗宋词、温州地名解读等方面,全方位解读温州话,系统地阐述温州话的起源、形成特色以及传承意义,是温州方言研究领域的力作。温州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独特的奇葩,与中原古汉语一脉相承,现今的温州话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特征和读音,被学术界称为 古汉语的活化石 ,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极具地域性,极具研究价值。本书作者沈克成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温州话的研究,出版有多部温州话研究专著。本书在《温州话》与《温州话(增补本)基础上进行修改与增补,作者细细打磨,精益求精,进一步凸显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东北话是产生于黑土地的,广泛使用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广大地区的独立的方言体系。东北话具有形象生动、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表意准确的特点。近些年随着东北文艺作品如电影、电视剧、二人转、小品等的广泛传播,东北话也引起观众浓厚的兴趣。高永龙编著的《东北话词典(精)》作者历时7年,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深入民间采风,收集采撷了一万余词条,包括曾经流行使用过,现在较少使用的词语、一直流行至今的词语和少量近年流行的新词语。与市场上同类词典相比,收词量大,所收例句大部分都是从读者较为熟悉的文艺作品中选取,针对性比较强,对于非东北方言区的读者理解东北话有极大的帮助。
本书收集了一百来种不同汉语方言的用字资料,这些方言涵盖了全国各大方言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 汉语方言用字资料库 。根据这些资料库资料,分别编制官话、晋语、吴语、闽语、粤语、湘语、赣语、客家话、徽语、平话土话等10类方言的分区 方言字表 ,后总合成 全国汉语方言用字总表 ,总字数近3500字,分为式用字、宽式用字和其他用字三种。每字附有在有关汉语方言里的实际用例。本书可以作为方言学、文字学、方言文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参考。
《汉语方言学导论》(修订版)论述了汉语方言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方言的调查、记录、描写及方言地理、历史、变异、接触、比较、文字等。本书从普通方言学的立场出发,以汉语方言的事实为素材,讨论方言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由于本书的作者亲自调查并且研究心得较多的是吴语,故书中举例时也多用吴语,这可以避免用错语料,也可使读者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