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汉语谚语名句法译辞典
    •   ( 37 条评论 )
    • 黄建华 /2019-07-01/ 商务印书馆
    • 本辞典收录汉语条目四千余条,内容包括民间谚语、习语和一些报刊杂志常引用的诗词名句。汉语条目添加汉语拼音,法语释义由字面义、引申义或对应的法语谚语等几部分构成,后附法语关键词表以及各主题下的条目索引。

    • ¥49 ¥68 折扣:7.2折
    • 临淄成语典故 上下
    •   ( 0 条评论 )
    • 临淄成语典故》编纂委员会 /2011-12-01/ 齐鲁书社
    • 《临淄成语典故》收集成语典故一百多个,通过将精练的文字、生动的故事、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再现了千百年来产生的众多临淄成语典故,使读者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临淄成语典故的深刻内涵。相信《临淄成语典故》在宣传临淄、扩大齐文化影响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广大文化工作者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让齐文化这朵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 ¥62.4 ¥63.4 折扣:9.8折
    • 世博词库
    •   ( 6 条评论 )
    • 陈燮君 主编 /2012-01-01/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世博词库》是一本介绍世界上历届世博会方方面面知识的准工具书类型的图书,规模较大、内容全面、科学性和知识性都很强。《世博词库》由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领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历时三年多编写完成。全书共分14章,分别从世博会历史、世博组织与规则、世博主题演绎、世博会徽和吉祥物、世博人物、世博建筑、世博活动、世博展示,以及世博与科技、生活、艺术的关系和世博会的后续利用等方面全面介绍了与世博会有关的各类知识。书中共收入近1500个条目,千余幅图片。

    • ¥141.8 ¥180 折扣:7.9折
    • 俗语一千条
    •   ( 11 条评论 )
    • 孙立群巫建英 著 /2003-11-01/ 格致出版社
    • 俗语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这份珍贵的遗产,对两个文明建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俗语中精选了千余条,逐条注释,配有用例。例句都是从古今文学作品、名人文集和报刊杂志中摘录的。而且每一条俗语的后面标明了语性。

    • ¥7.1 ¥9 折扣:7.9折
    • 《老乞大谚解》谚文研究
    •   ( 0 条评论 )
    • 朱炜 /2025-02-15/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老乞大》是古代朝鲜通行的汉语会话教本之一,《老乞大谚解》利用谚文(古朝鲜语)对其中的汉语进行注音和注释,真实反映了17世纪中期朝鲜语的音韵特点及标记方法。由于谚文与现代朝鲜语有较大区别,研究者认读谚文往往存在困难。本书在作者前期开发的谚译《老朴》数据库基础上,对《老乞大谚解》进行文本对照整理,用现代朝鲜语对其中的谚文逐句译注,并对重要和疑难谚文词汇进行语义解释。本书是《老乞大》《朴通事》研究系列的第二本,有助于读者认识和研究古代朝鲜语的演变过程。

    • ¥63.4 ¥88 折扣:7.2折
    • 谚语与歇后语【正版图书,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于童蒙 主编 /2007-12-01/ 中国纺织出版社
    • 谚语、歇后语是汉语语言高度提炼后的智慧妙语,是流传于乡间田埂的精彩、经典的语句。本书文字精练、版式新颖,插图精美,让读者赏心悦目的同时,轻松掌握汉语语言的精髓,开阔心胸,让读者在语言的世界里学习到深刻的哲理,在想象的世界里让思想随心遨游。

    • ¥20 ¥27.8 折扣:7.2折
    • 杭州方言词语释义
    •   ( 0 条评论 )
    • 编者:柴剑虹|责编:宋旭华 /2020-08-01/ 浙江大学
    • 杭州方言属吴语太湖片方言,一般指仅通行于西湖周边范围不大的特定地区内的“杭州话”。历 杭州话受多种外来方言的影响,特别是宋朝都城南迁到临安后,临安城里的居民多数是北方移民,遗民所带来的北方话对杭州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加上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促使它逐渐变成一种带有官话色彩的吴语。元明之际,杭州不但又一次和周边方言融合在一起,而且因为不少民族官员主政东南地域,他们的一些民族语汇也进入杭州地区;从清朝初期起,杭州话相较于其他吴语方言有了 多的文读特色……本书全面收入现今杭州通用的实用词汇,保留原汁原味的“杭州方言词语”,力争成为杭州话的工具书。

    • ¥30.4 ¥38 折扣:8折
    • 名师指导GMAT数学——博森英语系列
    •   ( 0 条评论 )
    • 管卫东贾大 编著 /2003-09-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为GMAT考试三大项目之一的数学,历来是考生头疼的一个问题,其不但要结合英语的基础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往往由于英语理解上、逻辑推理上以及不应当的失误,而造成前功尽弃,使得考生望而兴吧。如何巧妙地将三大能力综合发挥,成为GMAT数学考试的一大难题。 本书由全国知名的GMAT机考专家,巧妙地道出GMAT数学考试的奥秘,讲解全新的GMAT数学思维理念,对GMAT数学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对常见的失分原因进行总结,结合*的练习题和模拟题,整体提高考生的数学解题思维和技巧。 本书可作为GMAT数学辅导教材,由于内容涉及数学的基本考点,也可作为GRE考试的案头参考工具书,提高考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19.5 ¥26 折扣:7.5折
    • 歇后语集萃
    •   ( 0 条评论 )
    • 夏雨楚风 编著 /2009-01-01/ 中国纺织出版社
    •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构思巧妙,幽默风趣,往往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十分耐人寻味。无怪乎作家、艺术家爱用它。它生动地表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开朗乐观与独特的幽默感。表现了群众语言艺术的创造天才。 本书收集、辑录和整理了各地的歇后语,希望能保存一点中国固有的风俗民情,将中国人的幽默尽可能记载保存下来,以供后人的参考,并为现代人紧张忙碌的生活加入一点调料,在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增添无限的趣味。 歇后语不但出现在人们的日常言谈之中而且出现在故事、歌谣里,在一些民间集会中,歇后语还被画成漫画,出现在“走马灯”、“风灯”、谜语、笑话等民间文艺活动之中。它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艺术,有时也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语言游戏。正因如此,歇后语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随着时代的发展

    • ¥20.8 ¥26 折扣:8折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民谚俗语》【正版图书,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呼志强 编著 /2014-01-01/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在中国,每个人的一生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老百姓来说,民俗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民俗的内涵很广,包含很多方面,其中风俗习惯、民谚俗语都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中,一些流传多年的俗语、谚语等“老话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有些民谚俗语口口相传,流传甚广,影响很深。中国的民谚俗语以简短的句子,把为人处世、生活工作等方面概括得十分全面。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这里面所蕴含的大智慧。

    • ¥27 ¥29.8 折扣:9.1折
    • 《翻译老乞大》谚文研究
    •   ( 0 条评论 )
    • 朱炜 /2024-11-09/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老乞大》是古代朝鲜通行的汉语会话教本之一,《翻译老乞大》利用谚文(古朝鲜文)对其中的汉语进行注音和注释,真实反映了16世纪初朝鲜语的音韵特点及标记方法。由于谚文与现代朝鲜语有较大区别,研究者认读谚文往往存在困难。本书在作者前期开发的 谚译《老朴》 数据库基础上,对《翻译老乞大》进行文本对照整理,用现代朝鲜语对谚文注释进行逐句译注,并对重要和疑难谚文词汇进行语义解释。本书是《老乞大》《朴通事》研究系列的第一本,有助于读者认识和研究古代朝鲜语的演变过程。

    • ¥56.2 ¥78 折扣:7.2折
    • 惯用语一千条
    •   ( 3 条评论 )
    • 孙治平叶敏华 编 /2004-10-01/ 上海文艺出版社
    • 惯用语是活在群众口头上的一种洗练、含蓄的语言,属于熟语范畴。它由定型的词组构成,一般通过比喻途径,表达虚指的意义。其表意能力,却超越了构成惯用语的词组的本身意义。 本书收的大都是近代和现代广泛流传的惯用语。一些源于方言的惯用语,如“拆烂污”、“摆龙门阵”、“耍贫嘴”等,因为已突破了方言区,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语言,我们也予以收录。不少新出现的惯用语,如“弹钢琴”、“打预防针”、“摘桃子”等,已为群众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约定俗成,亦加辑录。 本书实收惯用语约一千七百条。少量是从《恒言录》、《通俗编》、《俗语典》等前人著作中辑录的;部分是从小说、戏曲作品中收辑的;部分是从群众口头搜集的;也有一些是从《现代汉语词典》、《同义词词林》等工具书中辑录的。对有些难懂的条目,就其主要含

    • ¥4.7 ¥6 折扣:7.8折
    • 视觉表达:2002
    •   ( 1 条评论 )
    • 邓启耀 主编 /2003-04-01/ 云南人民出版社
    • 本书所取角度为广义的视觉人类学,主要论述通过影视手段记录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事实的拍摄和研究。全书分焦点、视觉史、视点、讨论与对话、观点、作者观者面对面、影视艺术、影像工作室、视觉活动创意等部分。 文化是影像记录 人文的视觉表达 图像信息是人类基础的信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字产生之前的史前时代。21世纪更是一个图像化信息程序很高的时代,遍布世界的影视传媒每分钟都在传播着大量的视觉信息及其以视听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以致有人称当今时代为“读图时代”。 “视觉”和”“表达”交汇的基础是人类学、传播学、文化研究等。将其结合,可能找到一个新的视角。

    • ¥30.4 ¥38 折扣: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