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借鉴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通过档案研究和话语分析,考察了18世纪晚期以来精英发明的关于美国文明特性、地缘政治身份和国际角色的叙事如何塑造美国的自我理解和外交政策,特别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形成的新国家身份叙事作为一种帝国话语在冷战时期如何推动了“西方”的形成,激发了美国的对外干预,振奋了美国人的精神,并加快了冷战终结的进程。本书为外交史研究提供新的阐释维度,有助于深化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国家战略形成过程的理解。
本书详细论述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音节结构,包括声韵母内部的组合结构、变化和变化的功能以及它与《切韵》系统联系的规律(语音演变规则和发生机制)、乃至在方言与亲属语言音韵中的反映。研究上古音系,是为了了解汉语语音史的源头状况,为了解释上古文字和文献中各种不易理解的语音现象和与语音相关的词汇、语法现象;此外还为了进一 步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一些现象的来龙去脉。
9787506668651 GB/T 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 中国标准出版社 定价 定价 85 基本信息 书 名 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作 者 编 出版时间 201205 I S B N 9787506668651 定价 85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338 (千字) 页 数 186 读者范围 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公文起草人
《匡谬正俗》是《四库全书总目》小学类训诂之属所收的唐代著作独篇,是颜师古《汉书注》外的又一代表作,全书八卷,182条,前四卷论诸经训诂音释,后四卷论诸书字义、字音及俗语相承之异,考证极为精密。古人考辨小学之书,大多失传,除颜师古祖父颜之推《颜氏家训》的《音辞》《书证》两篇外,时间之早当属本书,唐人已绝重之,后世更是训诂家之书。 严旭博士对传世《匡谬正俗》9种主要版本作了详细的校勘,以《雅雨堂丛书》本为底本,罗列异同,判别是非优劣,对相关之序跋亦并蒐罗,附录于后。 《匡谬正俗疏证》对全书182条逐条作了校勘注释,疏通考证,阐明颜氏之学,也考辨了语言文字学的许多重要问题。疏证者综合百年来六朝三唐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中字音、字义、俗语的研究成果,对颜师古所谓之谬之俗的缘由,作了爬梳;并运用内
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著作。唐孙强增字减注,成 唐玉篇 ;宋真宗年间,陈彭年在孙强本基础上修成《大广益会玉篇》;此后繁衍滋生,形成 玉篇书系 ,在汉语史、辞书史、汉字传播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界一直使用泽存堂本《大广益会玉篇》(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惜其祖本不传,而日藏宋本《大广益会玉篇》可窥其面目。吕浩先生一直致力于《玉篇》研究,以日藏本做底本,楝亭本、宋11行本、《玉篇残卷》为校本,进行了整理和校勘,并制作索引,极方便学界使用。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当历史演进到春秋时代,社会纷争局满渐出,这是一个大分化、大变革、大转折的时代。在这矛盾迭出的时代,风云激荡,叱咤风云人物相涌而出,革故鼎新,斗智斗勇,争雄天下,以其卓绝的言行绘制了春秋时代万花纷呈、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走进这里是画卷中,感受其中的斑斓色彩与波涛壮阔。
方言文化指用地域方言形式表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地方名物、民俗活动、口彩禁忌、俗语谚语、民间文艺等。本书稿共13章,以大量田野调查语料为基础,客观描写记录当代富平方言面貌,收录反映当地方言文化的条目600多个和代表性方言文化长篇语料。全部条目按内容分为9大类: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生活、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方言文化长篇语料包括口彩禁忌、俗语、歌谣、曲艺戏剧、故事、吟诵。以上涵盖了当地方言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完整地记录、展现和保存陕西富平传统方言文化的珍贵档案。书稿在形式方面,用“图+音标+文字”的形式立体、生动、直观、全方位地展现当地传统方言文化,便于读者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和文化场景代入感;在语料方面,所收录的600余幅图皆为田野调查所得原生态图
词汇场的历史演变研究是建立完整汉语词汇史的重要内容,颜色词则是其中一个具有较强系统性的词汇类聚。本书在《上古-中古汉语颜色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唐宋至元明清汉语颜色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先对近代汉语红、黑、白、绿、蓝、黄、紫、灰、褐、棕十大范畴的单音颜色词和复音颜色词进行了全面收集,再以不同的造词类型为立足点,从旧词承用、新词产生的角度说明近代汉语颜色词怎样从上古、中古颜色词演变而来,又如何进一步演变为现代汉语的颜色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汉语颜色词的演变历史与规律、汉语各时期的基本颜色词、近代汉语颜色词的释诂、汉语颜色词研究对辞书编撰的意义以及汉语颜色词的方言比较等专题问题。
本书收录 27 篇国内最xin的计量语言学实证研究成果,均为shou 次公开发表。这些研究从词汇与句法两个方面入手,使用新闻、小说、诗歌、歌词的原文与翻译文本、中介语文本等自建语料库,以及多个大型开放语料库,对语言单位分布、语体、翻译、计量风格学、数字人文、句法特征、句法复杂性、习得与认知、句法树库资源建设、语言类型学、语言网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本书研究范围广,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源丰富多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内计量语言学研究的前沿与趋势,在国际(计量)语言学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国内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化。
《藏语零基础学拼读/GaKaWa藏语教学丛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藏语文学习入门教材,以循序渐进和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且详尽地解释了从基础藏文字母和元音的书写、拼读方法到藏文单词的间架结构、拼读方法、音变规则等内容。此外,作者刘哲安还根据每节课程的内容,适当地加入基础藏文文法知识和藏文词典的查词方法等,以帮助读者自主学习藏文。
《中国濒危语言志》总主编为是著名方言学家曹志耘教授,一套丛书30册,以中国各地濒危的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为研究对象,以统一的调查材料,展开广泛的调查研究,是继《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后,近年来学术界重新关注语言文化的又一个重要项目。 《甘肃肃南西部裕固语》基于丰富的*手田野调查语料,从语音、词汇、语法角度详细描写了肃南主要是大河乡西部裕固语的全貌,并对裕固族(使用西部裕固语)的历史与现状、社会变迁、语言系属、语言使用现状及濒危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畜牧词汇、服饰词汇以及与文化仪式相关的词汇。
《吴语语法调查与研究》选取了吴方言区的十个方言点,根据吴方言的自身语法特点来设计问卷,深入探讨吴语的语法特点及其内部差异。通过语法问卷和实地调查聚焦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对外”的,即吴语相较于其他汉语方言的语法特征;二是“对内”的,即吴语各片区或地理单元的内部语法差异。《吴语语法调查与研究》详述了每个范畴和例句的调查任务,以及方言语法调查的方法论问题,旨在高效获取目标方言在各语法参项上的基本取值,从而构建相应的语法范畴系统,为后续的对比/专题研究提供基础。 ★一部集学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语言学著作 ★通过研究区域内代表性方言点洞察吴语内部差异 ★学术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构建吴语语法新体系
本书利用蒙古语口语语料对语音、语法范畴、虚词等三大问题展开研究,试图进一步揭示蒙古语口语特点。章为绪论,介绍了蒙古语语料库建设、蒙古语口语研究概况以及本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中介绍了 蒙古语口语语料库 的基本情况、标注及检索方法。第三章是语音分析,重点探讨了元音时长、元音的清化和个别音段的口语中的变体。第四章是语法分析,主要对蒙古语名词的语法形式、动词的式与态、形动词和副动词的语法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语图表现归纳出音系特征。第五章是虚词分析,对语气词、后置词、连接词、副词等四类虚词进行定量分析,归纳出口语中的语音表现形式和出现频率。
本书梳理了残障研究的学术脉络,并对残障群体的新媒体实践进行了全方位考察,有助于了解残障群体的社会融合情况及障碍,建构具有实践性、针对性的推动残障群体社会融合的策略体系,对进一步建构具有公平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和谐社会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全书根据研究主题,分为 数字社会融入 社交媒体展演 互联网慈善公益 三大部分,每部分包含三个章节的专题研究。
《成语误用辨析手册》由《成语误用辨析200例》(商务印书馆,2013)一书扩充、改编而成。《成语误用辨析200例》收录200篇小文章,基本上每篇文章是对一条易被误用的成语的解析。本手册对这些文章进行改编,改为词条形式,并新增了200多条目。 《成语误用辨析手册》共收录成语400余条,都是媒体中常常被误用的,基本涵盖目前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每条成语下包括释义、出处、范例、用法提示、误用辨析五部分。 手册形式眉目清晰,简明实用。其中 用法提示 和 误用辨析 举例充分,分析详尽,便于读者理解掌握成语,是本手册最有特色的部分。
东亚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东亚文明是由东亚诸国共同参并创建的、独特的文明形态。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文化具多样性,不同文明应该平等、互尊、互学,应该不断进行对话,这一理念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精英的共识。东亚文明可以为构筑亚洲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有益智慧。本书由海内外著名学者多篇论文构成,共同追溯东亚文明历史,探讨东亚文明发展现状及其在未来世界文明走向中应该并可以发挥的作用。主要关注三个方面:1.东亚各国文明的交流;2.东亚各国文明的现代性;3.东亚儒学的历史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