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用法手册》对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的17种标点符号做了全面解读,其中特别体现了对2011年新国标中新修订内容的介绍。该书既有对标点常规用法的条分缕析,又注重对特殊用法的说明。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对不同用法加以比较,注重对错误用例的剖析。书中的语例多选自近年的书刊,也采用了一些早期白话文的语例,同时注意采用小说、戏剧、诗歌、政论、广告、新闻报道等不同文体中的标点用例,目的在于体现标点符号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用法以及使用的全面性。 此外,该书还对标点符号的发展演变、功能等做了简要的介绍和阐释。
本书原为作者上世纪80年代初编写的讲课教材。1982年北京全国高校训诂学教材编写经验交流会给予好评。此次为z新修订单行本。该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强,多年来被一些高校和地方作为文科学生和成人教育的教材。全书共十章,书末附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与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富有指导性与参考价值。
《标点百诊》为《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策划的 字斟句酌 丛书之一种。该书选取*常见的100个典型标点差错进行辨析,主要是从误用的角度来谈标点的规范,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旨在为广大语言文字工作者答疑解惑,推进汉语书面语的规范化。
《中华通韵》是由*、国家语委2019年发布、试行的语言文字规范。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提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规范起草单位是中华诗词学会。规范起草人为:郑欣淼、星汉、赵京战、李文朝、范诗银、罗辉、钱志熙、林峰、李葆国。 《中华通韵》共有七个部分。一、范围,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三、术语和定义,四、总则,五、韵部划分和韵字收录原则,六、韵部表,七、韵字表。 《中华通韵》依据汉语拼音韵母表划分韵部。《中华通韵》按照《通用规范汉字表》确定韵字,照录一、二级字6500个,三级字舍弃了377个冷僻字后,录用在以往诗词中出现过的汉字1230个。共收录韵字7730个。这些规范汉字,完全可以满足诗词及各类韵文创作的需要。 韵字表中韵字的排列是按照该字在古今诗词中出现
目前社会上误用、滥用成语的现象比较严重,作者从2008年开始,陆续写了一批辨析成语误用的小文章,发表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等语文刊物和新闻刊物上,反响较好。每篇文章讲一条成语,千字左右。先说这条成语怎么讲,理解和运用这条成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举出媒体中误用的例子,分析错在哪里,原因何在,必要时也指出应该怎样修改。本书即是这些文章的汇编。
天生万物,一切从天而来,接着是山、川、水、火、气相应而生。高山沟通天地,土地生养五谷,大火烹煮食物,雨水滋润万物。 甲骨文既然以 一 代表天、地,很自然地就以 丨 来代表垂直高耸。*章所介绍的就是沟通天地的高耸之物。第二、三章介绍的是与从土地向上发展相关的汉字。与土地和祖先相关的汉字都以 丄 (上)为中心衍变,土地生养五谷菜蔬,祖先繁衍出子子孙孙,都具有从根基往上不断发展的意义。人的日常生活总离不开水火。第四、五章罗列了有关水、火的汉字,透过这些古文图像,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古人如何利用火烹煮食物、利用水灌溉良田;从有关炽烈焚烧、洪水泛滥的汉字中,窥知古人对于自然的敬畏。 本书以 丨 为基,串联与人类生息繁衍密不可分的自然万物,整理了将近600个与土地、山丘、水火相关的汉字,详细解释这些
畅销书大手笔系列作者谢亦森新力作,细讲炼成大手笔的精要,浓缩了大手笔系列丛书的要点,又站在新的时代有所推陈出新。全书既总结了理论篇、实践篇、语言篇、修炼篇等的核心要点,又结合当下的特点增加了新的内容、新的案例,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新的公文内容、新的公文风格,一书在手,带你炼成大手笔。
本书详细论述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音节结构,包括声韵母内部的组合结构、变化和变化的功能以及它与《切韵》系统联系的规律(语音演变规则和发生机制)、乃至在方言与亲属语言音韵中的反映。研究上古音系,是为了了解汉语语音史的源头状况,为了解释上古文字和文献中各种不易理解的语音现象和与语音相关的词汇、语法现象;此外还为了进一 步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一些现象的来龙去脉。
《读书指南(第三辑)/跟大师学国学》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之合集。前者介绍中国基本典籍,说明各书特点、读法,文字浅显简明。后者为他在清华学校教授 群书概要 的讲稿,印行前就已 各处纷纷函索传钞 ,深受青年学生欢迎;对《论语》、《史记》、《左传》、《诗经》等经典进行了系统介绍,对诸书作者、成书年代及过程、内容真伪及篇次、价值及读法、校释书优劣等问题一一细究,予人以翔实有用的指导。 梁启超先生谈了许多切身的读书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此次出版,附录收入《治国学的两条大路》等四篇文字,希望有益于读者。
《匡谬正俗》是《四库全书总目》小学类训诂之属所收的唐代著作独篇,是颜师古《汉书注》外的又一代表作,全书八卷,182条,前四卷论诸经训诂音释,后四卷论诸书字义、字音及俗语相承之异,考证极为精密。古人考辨小学之书,大多失传,除颜师古祖父颜之推《颜氏家训》的《音辞》《书证》两篇外,时间之早当属本书,唐人已绝重之,后世更是训诂家之书。 严旭博士对传世《匡谬正俗》9种主要版本作了详细的校勘,以《雅雨堂丛书》本为底本,罗列异同,判别是非优劣,对相关之序跋亦并蒐罗,附录于后。 《匡谬正俗疏证》对全书182条逐条作了校勘注释,疏通考证,阐明颜氏之学,也考辨了语言文字学的许多重要问题。疏证者综合百年来六朝三唐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中字音、字义、俗语的研究成果,对颜师古所谓之谬之俗的缘由,作了爬梳;并运用内
《非虚构的艺术》记述了一位作家和一位编辑在近四十年的共事中所汲取的经验教训。它的目标受众是读者和作家,是那些关心写作、关心如何写作和提高写作的人。我们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有能力学会如何写得更好。 在坚持事实方面,我们毫不含糊。非虚构远不止于事实确凿,可是它的出发点,就是不要凭空捏造。如果事件发生在星期二,那么星期二就是它发生的时间,哪怕星期四会构成一个更有条理的故事,也不能因此改动时间。当然,这并不等于把事实和真相混为一谈。 我们同样相信故事和人物的力量。我们认为,小说的各种技巧从来都不是虚构作品的专利;除了企图以虚构冒充事实之外,对于非虚构作家而言,没有哪种讲故事的技巧是禁区。我们还认为,无论是故事、论证还是沉思,图书、随笔还是家书,每一样都要做到新颖而准确,能够表达出一种独
本书将把萨义德的重要著作分为一系列 关键思想 ,这些驱动萨义德的问题会在他的作品的多个方面反复出现,类似地,也会在本书的多个章节中反复出现。 开头的两章是关于在世性的章节:首先是关于文本的;其次是关于批评家的。也许,爱德华 萨义德的文化分析的*重要的方面在于,尽管后结构主义主导了整个西方知识界,但他还是坚持对文本物质地处于世界的方式持一种坚定的、不时髦的看法。 第3章将讨论 东方学 ,这是萨义德很可能*为世人所知的那个概念和那本书。东方学展示了权力是如何在知识中运作的:西方 认识 东方的过程,一直是它对东方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 第4章将讨论《文化与帝国主义》,这部作品是帝国主义文本的在世性这个观念的延续。关于西方的文化生产,至关重要的是在这些文化产品中呈现帝国主义的政治现实的微妙方式。该书
《订正六书通》仿照《金石韵府》的体例,以《洪武正韵》统字。每一字楷书上列俗体字,下列《说文》中的小篆及反切,《说文》以大徐本《说文》为主。凡是《说文》中的部首字,均标明 建首 二字,然后列古文﹑籀文﹑钟鼎彝器以及秦汉公私印章。凡是《说文》所无者,均注明出处,自为注解,并引经史加以证明。此书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字的不同形体,闵氏《凡例》说: 灼然乖悖者,芟之稍涉疑似,安知古人之不出于疑似也,现当并存以俟千古。 凡是一笔一划不同者并录,保存了大量的字体。特别是其书引用的古器物和秦汉印章,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古体字,能够为我们的古文字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订正六书通》本身就是为了保存字体,也是研究汉字字体演变及书法篆刻的工具书。
本书为2019年度的《咬文嚼字》杂志合订本(精装)。全国知名的《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这是第25年第25本合订本。《咬文嚼字》是谈论语言文字和知识类刊物,从当代语文生活出发,寻根探源,说古道今,匡谬正误,论语衡文,知识量大,针对性强,趣味性足。每年年底杂志评选公布的 十大流行语 和 十大语文差错 在社会上反响热烈,引起广泛关注。每年12期结集成的年度合订本是杂志生命力的延续。这些文章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每年度的合订本,对已出版的月刊杂志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工作。面世20多年来,《咬文嚼字》合订本已经成为市场认可的品牌出版物。
《翻译方法论(修订本)》是《翻译方法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的*修订本,作者充分吸收翻译界和译学界的反馈意见,并将学界新成果融入其中。《翻译方法论(修订本)》主要围绕一线译者、习译者及爱好者,为其展示 如何翻译 的规律与系统方法,也为研究者提供批评与完善的对象。修订本分为概说、规律、全译和变译4篇,重新厘定了 翻译 的内涵,优化了篇章结构,为翻译实践及其理论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
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这是2016年度的杂志合订本(精装)。合订本保持了一贯的特色: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材料新颖。刊物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和年度十大流行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纷纷报道。作为关注社会语文运用的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合订本经过长期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不少读者心中形成了阅读期待。
《识字的用途》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集中解读了工人阶级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刻画与勾勒了20世纪前半叶英国的社会与文化,尤其是工人阶级文化的巨大变迁,试图证明二战前的英国工人阶级社区是具有传统的有机社会的色彩的,其中有一种典型的工人阶级的 十分丰富多彩的生活 (the full rich life)。大众娱乐的形式以及邻里和家庭关系的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的公共价值和私人实践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 1957年,霍加特的《识字的用途》出版。该书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性文本。此后,霍加特便成为英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文化批评家之一。他的作品挑战了根深蒂固的学科与社会界线,提出了包括文学、大众文化和公共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主题。霍加特的著作和文章体现了他对于规范性问题和公共话语始终如一的广泛参
你在写什么?你为谁而写?更重要的是——你为何要写?要想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你不仅要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学会有效地运用语言。本书旨在指导读者更好地将批判性与创造性结合,掌握独立思考能力,*而写出深刻、引人入胜的论文。 本书前半部分系统梳理了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简史,随后提供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和方法。接着,本书探讨了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结合的必要性及其在学术写作中的运用。*后,本书在后半部分介绍了如何利用叙述风格和修辞手法增强论证的说服力。每个章节在讲述理论的同时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练习与活动,它们有助于读者实践新的技能、巩固已有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本书提供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众多具有可操作性的训练。对于想要打磨自己批判性分析和沟通技巧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本书提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苏珊 佩特丽莉伦理符号学研究译著。本书围绕三大主要的主题展开,即作为伦理符号学的符号学,作为倾听艺术的语言哲学,以及作为符号科学或符号学组成部分的语言学论辩,力图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待符号学和语言学,阐述符号科学自语言学到生物符号学的*发展情况。该书内容属创新之作,融语言哲学、结构符号学、行为符号学、翻译研究、文论、语言学、话语分析等于一体,适合语言哲学、语言学、符号学、翻译学、文论等领域的专业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中国饮食文化极其发达,中国的饮食以味道为中心,与味道有关的汉字内涵十分丰富,深刻影响了汉字的书写和汉语的表达。本书以文字为核心,选取味、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香、臭、腥、膻16个与味道有关的汉字,每个汉字作为一章,结合鲜活的社会生活,全面阐述其字形演变,字的含义及其演变,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民俗文化等。在内容编排上,味字为总论,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等为口味,香、臭、腥、膻等为气味。通过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阐释各种味道的内涵与外延,讲清楚各种味道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从而让读者全面、深刻地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王宏志主编的《翻译史研究(2016)》探讨了近代史上翻译家、翻译事件中的翻译问题和与之相关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关系,也讨论了近代史上的汉学家对中文海外传播的探索,对历史文本中的译词比较亦有关注。本书文字流畅,内容丰富,体例清晰,论证严谨,对翻译学、近代史研究人员有一定参考和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