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之学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近年来的谶纬研究更多地是从政治文化史、经学史、文学史等角度切入,探讨谶纬与汉魏六朝乃至隋唐的政治、经学、文学的互动关系,对谶纬本身的基础性研究关照不足。从研究时段上看,往往是立足于某一时代,作静态考察,缺乏对谶纬从兴起到衰亡长时段的通贯性研究。从文献的使用上看,更多利用的是史传等外围资料,对谶纬文献本身的研究与利用不足。尤其对现存的谶纬文献缺乏细致的文本分析,因而忽略了今传谶纬文献的复杂文本构成。因此,《河洛与七纬:东汉图谶的文献学研究》以东汉图谶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学、观念史、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考察其成立过程、性质变迁、结构与篇目、流传与散佚、文本构成等基础性的文献学问题,并重新梳理谶纬辑佚的历史,为谶纬文
Array
《礼学文献八讲》超越了传统礼学研究的单一径路,吸纳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成果,对礼、礼学及礼学文献进行了创新性的体系构建和理论阐释。全书立足于 礼以成人 的基本功能,各讲细致入微地讨论和总结:礼之缘起的终极依据、礼经的礼学定位、践礼的主要类型、礼仪的全体面貌,以及各礼学要素的基本形态和相关文献。提出:1)礼是 中华民族为人类个体的 成人 体证出来的生活方式 ;2)礼学是一个包括礼意、礼义、礼术、礼仪、礼乐、礼器、礼法七要素的结构系统;3)作为制作与践行的礼学文献主体包括礼制、家礼、礼俗、宗教礼四个流行范式。全书立论高远,兼顾理想与现实、理论与践行、传统与重建。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实用性。1996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已经编辑出版了5卷,按时间段分别为1978—1996年、1996—2000年、2001—2007年、2007—2012年、2012—2017年,本卷为前5卷的续编。本卷收录了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党中央,中央纪委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制定的部分现行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共127件,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依规治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如何进行文献回顾》是一本关于综合文献回顾的操作化指南。书中将综合文献回顾的过程分解为七个步骤,并以此为基础向研究人员展示了如何进行全面的文献回顾。通过实施这七个步骤,文献回顾这项工作变得不再神秘、不再艰巨。 本书可以作为硕士生、博士生和研究人员的工具和指南。特别是,如果你是一位学术新秀,本书可以帮助你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的文献回顾过程,同时也会为你的研究提供支持。本书建构了一个囊括研究实践的元框架,这对于进行综合文献回顾和开展研究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宪法文献资料的宣传出版工作,解决在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缺少我国制宪修宪工作系统翔实文件资料的现状,特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宪法室相关专家在第一本的基础上继续系统整理汇编制宪修宪工作重要文献资料。本书根据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中由当时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编印的《宪法草案初稿讨论意见汇辑》编辑而成,共刊意见汇辑二十五辑,以全面展现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实践,为立法工作和理论研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此书为第二本,此前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宪修宪重要文献资料选编》一书实现了双效俱佳的好成绩,这次将收录更多关于宪法的历史文献,有些属于首次公开的文件,均保留历史资料原貌,具有极高的出版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书是中国1192年至2015年县级以上新旧地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总汇目录。本书辑录的方言范围包括大方言区下的官话和非官话,也包括仅通用于个别城镇的土语;辑录的具体内容包括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辑录的资料主要来自方言专志,新旧地方志中专设的与方言有关的卷次,以及散见于风俗和舆地等篇中的方言资料。本书的排序按照《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中的地名为准,分上下编,上编辑录旧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版本、卷次排序;下编辑录新志中的方言资料,按照志书名、编撰者、篇章(含页码)、出版者和出版年份排序。本书为中国古代语言学、语音学、文字学、方言学等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方便研究者进行检索。
本书是有关我国古代文献学学科的专门性辞典,收录包括文献学基础理论、文献载体、文献整理、文献聚散与流通、重要文献、文献阅读与文献学家等方面的词目四千六百余条。书后附录“中国文献学大事记”,辑录公元前21世纪迄2003年有关文献学科方面的重要事件,系年编排。 本辞典正是为了适应上述需要而编纂的。收词范围包括文献学基础理论、文献载体、文献整理、文献聚散与流通、重要文献、文献阅读与文献学家等方面。计有正条词目4400条余,附目1600余条。正条分别编有按笔画序次的《词目表》和依类相从的《词目分类目录》,以利读者进行专指检索或族性检索。另有《附目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检索包孕在正条中的知识单元。珍贵文献注明收藏者。部分条目附注参考文献。我们试图使科学性、知识性、情报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注意反映国内和国外
本稿分层次介绍了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形成、发展及其突出成就。从孔子整理 六经 讲起,直到清代大书,是称 中国百科全书 的《古今图书集成》。其论点鲜明,见解独到,史科宏富,功力扎实,文字更简练流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可以填补中国历史文献学史的空白,对后学者将给予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邵力子(1882 1967),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金陵图书馆收藏有邵力子先生自1911年12月29日至1913年9月4日发表在《民立报》上的文章手抄本10本、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附刊《觉悟》上的文章手抄本5本及各种演讲内容抄本4本。本书选编其中早期发表在《民立报》《觉悟》上的文章四百余篇加以标点、整理出版,主要内容为邵力子先生对民初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社会思潮等重要事件或人物的社论、时评。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研究邵力子早期思想,填补了《邵力子文集》的空白,也是研究民初历史和民众思想的重要史料。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宪法文献资料的宣传出版工作,解决在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缺少我国制宪修宪工作系统翔实文件资料的现状,特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宪法室相关专家在第一本的基础上继续系统整理汇编制宪修宪工作重要文献资料。本书根据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中由当时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编印的《宪法草案初稿讨论意见汇辑》编辑而成,共刊意见汇辑二十五辑,以全面展现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实践,为立法工作和理论研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此书为第二本,此前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宪修宪重要文献资料选编》一书实现了双效俱佳的好成绩,这次将收录更多关于宪法的历史文献,有些属于首次公开的文件,均保留历史资料原貌,具有极高的出版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该书稿从文献、历史的角度研究俗字,从俗字的角度探讨文献、历史,论证的角度新颖。该书稿对什么是俗字,俗字产生的原因,俗字的内涵与外延,俗字的类型,俗字的起源、演变、规范,俗字的识读等问题都作出了比较详实的分析。该书稿所选取的档案、文书等研究材料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些档案、文书与普通传世文献更真实,更具有研究的价值。这种研究有助于释读文献,有助于编纂字典辞书,是汉字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切实的实用价值。
致力于本科教育的文理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体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后期,众多美国基督徒踏上了前往东方传教的征程,这批传教士中有很多是来自文理学院的毕业生和教 授。他们在中国居住的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十年,返回故土时带回了大量珍贵资料。本书对美国欧柏林联盟中的80所文理学院图书馆进行调查,整理成有利于读者使用的目录 提要,目的是协助读者广泛而深入地查找美国文理学院中的中国特藏。涉及38所学院、121种中国特藏。内容包括旅行日记、信函、相册、剪报、书刊、明信片和艺术藏品等。
按照中共中央批准的编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系列的计划,继2023年7月出版《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后,现在出版《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收入自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召开,至2024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十次会议闭幕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献,共75篇。其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决议、决定、意见、通知和颁发的法律、条例等24篇;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讲话、文章等51篇。有19篇重要文献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稿都经本人审定。
本书为上海藏书家周大烈所编家藏书目,包括乡邦文献目录、校雠学书目、清诗目录和重编书目四种。一为《小书种堂劫后重编书目》,共著录其藏书1900余部,按经史子集四分法对其余藏书进行分类编排;二为《后来雨楼所藏乡邦文献目录》,共著录其收藏的松江府历代乡贤著作570余部,按传统经史子集分类,是研究松江地方文献的重要书目。三为《七录居所藏校雠学书目》,共著录其收藏的校雠目录学书籍550余部,分著录类和传本类,并附有各地营业目录,对目录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的《西厢记》研究,已放赵景深先生的指导和帮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最早的一批成果都是他亲自审阅、修改并发表的。他的指导和帮助一直到他得病逝世之前从未中断。日本的汉学耆宿波多野太郎教授把日本有关的资料以及一批《西厢记》影印本送给作者,为作者的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马少波同志和徐朔方教授二十年来对作者的研究工作不断给予支持和鼓励。中国剧协1984年举行戏剧理论著作评奖时,刘厚生同志是评委,他和其他诸位评委对作者的第一部《西厢记》版本著作非常重视,并特别请对这方面颇有研究的周续赓副教授、黄克编审参加此书的评审,最后一致同意给予戏剧理论著作奖,作者对他们都衷心感激。本书的作者把难得一见的《西厢记》的善本、珍本,并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与比较,经过多年的研究,写成论文。本书是作者对《西厢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