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先生藏有许多新文学作家的重要作品,鲁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胡适、周作人、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几乎全有,而同一部作品的各种版本也多有收藏。唐弢先生的藏书可谓“精、足、早”。他是当之无愧的新文学版本第一收藏家。唐弢先生藏书还有一大特色,就是签名本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他所藏签名本近600种,涉及巴金、茅盾、戈宝权、施蛰存、黄瓽、钱锺书、楼适夷、郑振铎、夏衍、张天翼、叶圣陶、曹禺、丁玲、赵家璧、骆宾基、傅雷、阿英、姚雪根、柯灵、辛笛等上百位知名作家。 本书选择贴近藏书家以书传情与审美心境的新视角,于其有特色有签名题字的封面、扉页或版权页,据原书版样彩色印刷,使读者能够走进历史风貌的原生态情境,感悟收藏所带来的美丽和温馨。
繁荣社会科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科学研究在中国发展和繁荣的过程。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集中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创新,“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新的世纪,新的千年,呼唤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呼唤着社会科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换言之,没有社会科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也就没有社会科学真正的发展和繁荣。理论贵在创新,创新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执着的追求和艰辛的探索;理论重在创新,创新需要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
魏大威主编的《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务》开创性地将数字图书馆系统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指南融合起来,并深入剖析有代表性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案例,从而为实践提供直观生动的参考借鉴。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实务篇两大部分,理论篇对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围绕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技术发展与应用以及组织管理等数字图书馆建设基本要素,对数字图书馆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细致介绍,力求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数字图书馆基本理论;实务篇则强调结合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具体实践,对数字图书馆建设规划、数字资源建设、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平台搭建等问题做了深入阐述,力求为数字图书馆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实践指导。此外,本书还特别选取了国家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办学的重要支柱,在高等学校的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高等学校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学校图书馆从理念到管理都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校园内的教育教学环境及时空概念都在悄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各要素都需要重新定义,对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构成及图书馆的服务任务、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方式等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 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在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使高等学校的不同层次读者群能在图书馆中迅速而便捷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研究高等学校图书馆适应当今时代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随着高等学校事业的发展,图书
本书对新闻学进行研究,论述了“理论新闻学”的学科定位,新闻观念,新闻作为符号的性质,新闻作品的类别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