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理论及实践层面介绍了中文图书编目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引言 部分介绍了文献编目的内涵、标准、原则等基本知识; 著录 部分讲解了中文图书题名、责任说明、版本等信息的著录; 标引 部分阐述了标引规则及方法,并通过几类典型文献加以解析; 名称规范 部分介绍和阐述中文名称规范工作,并分析规范数据的功能需求(FRAD)带给名称规范工作的一些启示; 编目相关问题研究 部分探讨了实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编目的应对之策。本书可供图书馆编目人员阅读参考。
《中国国家图书馆参考工作发展史 从京师图书馆到北京图书馆》是一部研究国家图书馆参考工作的断代史。《中国国家图书馆参考工作发展史 从京师图书馆到北京图书馆》以1909年至1997年为时间域限,以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图书馆事业发展为宏观背景,以历史档案和史料研究为依托,较为全面地描绘了国家图书馆参考工作孕育、产生、发展并最终成为国家图书馆核心业务的历史图景。 关于参考工作萌芽的探索,关于最早见诸文字的《参考组办事规程》的考证,以及国家图书馆参考工作发展史上三次高峰期的提出,均为值得关注的创新点。 《中国国家图书馆参考工作发展史 从京师图书馆到北京图书馆》辅以丰富的图表信息和重要业务档案书影,绝大部分为首次发布。
本书从藏书的种种概念谈起,综述中记述了藏书的历史、宁波的藏书史、宁波藏书人收藏精神、宁波的藏书楼、宁波的藏书名家等。用四十七篇文章讲述了宁波四十七个藏书人的故事,以诗歌开头,故事生动具体,让读者对藏书人的故事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本书语言精练,故事丰富,用藏书故事把书藏古今的宁波藏书文化做了一个更生动的阐释。本书以宁波藏书文化为切口,视角独特,特色鲜明,资料翔实,彰显其在专门领域全面而深入的扎实写作风格。 本书的英文翻译,对于宁波文化和浙江文化的外宣,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从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基本概念、图书馆文献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等方面,对图书馆服务及其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力求从整体上反映图书馆服务在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历经的变革,为加强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与建设提出建议,为图书馆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旨在帮助图书馆员提高论文写作能力,并成功投稿。由多位核心期刊主编撰写,内容包括: 写什么 论文选题分析 怎样写 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 如何写得更好 论文语言的逻辑架构、层次设置与提炼方向 如何规范写作 学术论文规范概述 如何提高被录用的几率 投稿指南 书后附 参考文献著录样例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信息汇总表, 配有大量写作案例。适合作为馆员学习材料。
本书在广泛参考和总结古今中外图书馆界认同度较高的图书馆基本理念范畴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归纳和阐释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图书馆基本理念范畴,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范畴结构,即图书馆基本理念的 3 1范畴结构 。该范畴结构把图书馆基本理念归纳为三个功能性范畴和一个保障性范畴。三个功能性范畴包括社会记忆理念、社会教育理念和促进阅读理念;一个保障性范畴为职业责任理念,它又包括平等服务理念、社会包容理念、开放共享理念和社会责任理念等具体理念范畴。图书馆基本理念的功能性范畴,回答的是 图书馆是什么 的本体论问题和 图书馆应该具有并履行什么样的使命与功能 的功能论问题;保障性范畴回答的是 为了保障图书馆使命与功能的实现,图书馆人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职业责任 的认识论问题。
内容介绍:《民国时期图书总目》主要收录从1911年1月至1949年9月我国出版的中文图书(酌情收录这段时间内国外出版的中文图书),是一部大型的回溯性书目。本丛书在著录内容的完整性、 藏书机构的数量方面较以往出版的民国时期图书目录,都有了较大提升。丛书按学科分卷,分册编辑出版。按照书目数量的多寡一个学科编成一册或数册;或由若干学科合成一册。每卷之后均附有书名索引,以便读者核查使用。本书为综合性图书,主要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丛书、百科全书、类书、辞典、论文集、杂著,年鉴、年刊,目录、文摘、索引等4800种。
本书是第四届全国文献编目工作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本次研讨会的获奖论文及交流论文。内容涉及:信息组织与编目原则问题、网络资源编目的探索、编目实践问题、编目理论问题等,是一部对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实践有较大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的书。
《助力 双一流 建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以助力 双一流 建设、促进图书馆服务转型,推动图书馆服务与学科建设融合发展为目标导向,综合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模糊综合评价和抽样调查法,结合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对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明确学科服务创新目标,构建学科服务创新体系,制定学科服务推进措施。 第一至三章从理论层面,分别对 双一流 建设、学科服务及创新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发展的现状需求、发展路径与内容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 双一流 建设及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要求:从 双一流 建设的提出背景、政策出台过程、各高校的应对、学界评价和取得的基本成就等角度介绍了 双一流 建设的来龙去脉;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
本书介绍了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内容,共分八章:认识文献资源采访、如何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如何搜集文献出版信息、如何采集和遴选文献资源、如何构建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如何完成文献招标采购、如何安排文献采访工作、如何拥抱智慧图书馆时代。通过分析国家图书馆外文文献招标实践和特色馆藏建设案例,为同行提供可借鉴的、实操性强的工作方法,并对智慧图书馆时代下文献资源采访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出思考。
本书为第29届全国十五城市公共图书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为了更好地迎接文化部第六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进一步推动城市图书馆发展和图书馆创新管理的研究探索,而向十五城市图书馆工作者征集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均围绕以下主题: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历史评价与未来展望);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个别问题研究;中外公共图书馆评估比较研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及其政府责任研究等。
本书对我国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进行论证、梳理与分析,在剖析我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的典型案例,以及借鉴域外公立图书馆管理外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的完善路径和改进策略,从而为推进我国政府购买图书馆运营服务的科学发展提供研究与智力支持。本书对政府部门、图书馆、社会服务机构等具有很强的实用参考价值。
《字学纂要》收录汉字三千个,汉字下方有越南喃字和方块壮字注释,是中越边境壮族族群用来学习汉字的字典,也是现存*早的汉壮喃字典。《指南解音》收录汉语词一千五百多条,汉语词下方有喃字词和方块壮字词释义,是壮族族群学习汉语的词典,也是目前发现*的汉壮喃词典。本书严格按照古籍整理规范,采用文本影印与注音、字词义注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整理,是*部体例规范完善的汉壮喃三种文字古籍文本及工具书。作为基础的工具书和习字读本,其具有不可忽视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中华民族如火如荼、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图书馆界作为中国全面抗战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以其 文化救国 的思想与实践,为抗战的 全覆盖 和 全员参与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阐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图书馆界的文化救国活动,包括通过转移珍贵文献、抢救收购沦陷区文献等方式努力保存中国优秀典籍,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克服一切困难向国际社会征集书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西部地区的图书馆建设,打造新的文化基地;等等。中国图书馆界的举措配合了政府的抗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救国模式,在文化战线上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新华书店总店旗舰店】 图书馆员能力提升十四讲,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作者 中国图书馆学会 著 原价 ¥118.00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11-05
本书汇集了程焕文教授近20年来倡导、宣传和推广自由、平等、开放、共享的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与保障民众公共图书馆权利的相关著述,既有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也有在全国各地学术会议上的演讲文稿,还有为同人著作撰写的序言。本书共分为8大部分,其中 世纪回眸 部分回顾了 20 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就与经验,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权利觉醒 部分,既有对图书馆权利思潮十年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也有基于新闻热点对图书馆权利的思考; 时代使命 部分,讨论了关乎图书馆生态和命运的部分顶层理念问题,如图书馆精神、图书馆价值、图书馆使命;等等。 本书不仅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新世纪以来程焕文教授的公共图书馆思想,而且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理念发展和实践创新,从中可见新
《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 全民阅读卷》是国家图书馆研究院重要研究品牌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出版农村图书馆卷、数字图书馆卷、少年儿童图书馆卷等。全民阅读卷以中国图书馆为研究实体,以全民阅读为研究对象,侧重从图书馆阅读资源、阅读环境、阅读推广活动、数字阅读服务、特殊群体阅读服务、全民阅读合作等视角对全民阅读事业的历史回顾、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进行研究和探索,呈现全民阅读事业的发展进程、发展特色,总结经验,分析困难和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本书基于延伸服务、嵌入式服务、“第三空间”等理论视角,以及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理论进行创新阐释。同时,对 外相关实践进行调查与研究,归纳得出相关实践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方向,并提出可行的建议。本书前三章为理论研究部分,包括对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溯源,对相关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的归纳,并构建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后三章为实践探索部分,对国外和 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进行了跨时代、深层次、多角度的探索与研究。 本书主要为图书情报领域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提供教研参考,并为图书馆从业人员提供实践指导。此外,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或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的读者,也可将本书视作通识读物。
本书基于延伸服务、嵌入式服务、“第三空间”等理论视角,以及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理论进行创新阐释。同时,对 外相关实践进行调查与研究,归纳得出相关实践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方向,并提出可行的建议。本书前三章为理论研究部分,包括对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溯源,对相关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的归纳,并构建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后三章为实践探索部分,对国外和 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进行了跨时代、深层次、多角度的探索与研究。 本书主要为图书情报领域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提供教研参考,并为图书馆从业人员提供实践指导。此外,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或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的读者,也可将本书视作通识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