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概述、档案的收集、档案的管理、档案价值的鉴定、档案的保管、档案检索、档案的提供利用、档案的编研、档案登记和统计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特殊载体档案管理等内容,全书追随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化的步伐,材料新颖,实用性强。本次修订主要结合档案管理业内*方法和案例进行内容更新。
200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 GB/ 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适应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解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档案局于2010年开始组织 GB /T18894—2002 的修订工作,并于2016年正式发布GB/T18894—2016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本书是对该文件的解读。内容包括总则、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的处置等,并附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书屋”共分10大类、1000个品种。这些图书几乎涵盖了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书屋”用农民的语言、农民的话,深入浅出,使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就能读得懂;“书屋”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农村生活的实际,贴近农民的文化需求,使农民读后能够用得上。 本书为“书屋”当中的一本。它介绍了农村的档案管理,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农村档案与农村档案工作,农村文件材料的形成与归档,农村文件材料的分类和立卷,农村档案的鉴定、保管、统计,农村档案的利用,新型农村档案管理模式的法律分析。
本书是针对各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实际而编写的一本工学结合教材,由档案专业主管机关的专家会同长期从事档案专业教育的高校教师一起编写而成,全面介绍了档案工作的基础知识、工作流程以及各种不同档案的管理方法和技能。本书深入浅出、内容翔实、体例新颖,叙述生动,并以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主,理论介绍为辅,每章由相关案例导入,增加了该书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本书系格致方法 定量研究系列之一种。本书由格伦 H.埃尔德、伊莉莎 K.帕瓦尔科、伊丽莎白 C.柯里普三位亲身参与特曼纵贯研究的学者现身说法,以特曼档案为例,抽丝剥茧地向读者教授如何利用一个并非为特定研究而进行的纵贯调查,通过对其数据进行重构、修改研究问题的方式,达到研究问题与数据的契合,从而进行自己的纵贯研究。 虽然本书写于1992年,当时能够使用的较好的研究工具还只是电脑磁带(computer tape),似乎与现在的定量研究存在不小的时代落差,当时难以化约的数据难题现在在高级计算机和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下都已经不成问题。但这却并不能掩盖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因为无论研究工具如何演化,如何先进,研究问题的总是学者,其研究方法是一以贯之的。本书对如何设计问题,如何重构数据,如何修改问题、完善问题,如何进行分析等给出了
本书讲解档案信息化的内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电子政务中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面向社会的应用等。另一方面,本书还讲解将业务规则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系统的改进,建立一个基于业务规则的能够支持辅助决策、及时响应需求变化、可充分扩展并具有长久生命周期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具有深远意义。
本书共分为八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纸质档案及实物档案的保护;声像档案的保护;环境条件对档案的影响;档案有害微生物病害及其防治;档案害虫防治;档案馆建筑与档案保护等。
《气象与大数据》对大数据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叙述气象预报预测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发展历史与趋势,大数据的内涵特性、核心技术和气象应用潜力,气象数据的属性特性和大数据价值,气象业务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模式方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等;提出气象大数据规划治理的思路方法;从信息基础平台、分析与应用、挖掘与融合等不同层面设计气象大数据系统;给出气象大数据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本书以国家档案法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文件为依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全面阐述。
《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第2版)》为*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文书概述、文书的处理和整理归档,档案概述、档案收集、档案鉴定、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检索、档案利用、档案编研、档案统计,以及专门档案管理等。本教材内容翔实,与文书与档案管理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力求全面、系统、准确地阐述文书与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并着重体现文书与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技能。《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知识((第2版)》由邹绮主编,计莉玲、姜红、刘云亮、王志伟、邹成冈、张晓燕、邓倩、叶佳参与编写。
档案文献遗产是珍贵的记忆遗产,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世界记忆工程”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出炉以及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与保护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等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程的不断推进,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不仅面临发展的新机遇,也必须面对新挑战。《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由周耀林、戴旸、林明等人编著,立足于当今档案文献保护的新发展,以满足档案文献保护需求为出发点.以深入挖掘当代档案文献保护科学内涵为重点,以系统构建档案文献保护体系框架为目标.通过档案文献制成材料、档案文献保护环境、档案文献保护技术、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管理的全面阐述,不仅厘清了档案文献保护材料与保护技术的关系,档案文献保护技术与保护管理的关系,档案文献遗产预防性保护、治理性保护与修复的关系,档案文献日常保护管理与应急
《科技档案管理概论》系国家档案局组织编写的档案专业干部培训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现行档案法规性文件为依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思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应用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开拓深化,又注重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的总结提高,既注意吸取已有的科技档案管理研究成果,又着力反映科技档案管理的新鲜经验,并力求在内容上深浅适度,通俗易懂,方便教学。它不仅适用于档案专业干部岗位培训,而且适用于档案专业函授和自学考试,也可供从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同志参考。
民国初年至20世纪30年代,两地区间先后发生过3次纠纷,该书主要反映第三次康藏纠纷的始末。民国十九年(1930)六月,甘孜县大金寺与白利土司因争庙产发生纠纷,遂致驻康军队与向西康辖境进攻之藏军发生武装冲突,第三次康藏纠纷随之爆发。这次纠纷,双方发生了大规模军事冲突,嗣经中央政府派员调解,双方多次谈判和反复交涉,历经十载,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终告结束。为了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和探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将该馆所藏反映和记载第三次康藏纠纷始未的主要来往文电档案汇辑成册,以供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利用。该《选编》所辑档案史料,包括民国中央政府、行政院、蒙藏委员会、达赖喇嘛、西藏驻京办事处、川康边防总指挥刘文辉、青海省西康政务委员会、西康民众团体、中央特派专员等在处理和交涉康
《21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档案保护技术实验教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高等院校档案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技术性。《档案保护技术实验教程》是《档案保护概论》不可分割的实验教学内容。《档案保护概论》侧重于理论教学内容;《档案保护实验技术》偏重于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是加深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是掌握档案保护技能和方法,二者共同构成了档案保护学科体系。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档案管理学简明教程(第3版)》的引论,讲述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概况,使读者对档案的属性、价值、作用,以及档案工作的性质、基本原则等诸多问题有个基本上的了解与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档案业务管理知识奠定基础。 从章到第八章,依次讲解了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和编研等八个环节的业务管理知识。由于专门档案和特殊载体档案的管理有其特殊性,所以第九章讲解了人事档案和会计档案等专门档案的管理,第十章讲解了音像档案和电子档案等特殊载体档案的管理。 全书既注重于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也考虑到文秘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因而知识内容全面而简明。同时,各章附有阅读资料、思考题、操作题和问答题,力图反映出档案管理的新情况与新成果,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本书遵循“突出职业要求,强化应用能力”原则,从公文知识入手,详细介绍了公文工作的内容、原则、要求、组织管理及行文制度,介绍了常用高频文种的拟写和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详细讲解了公文处理过程中的常规管理和收发文办理、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每一个工作流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是文秘、档案工作者关键性的入门教材,可供五年制高职院校、三年制中职学校文秘、档案、公共事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各种文秘、档案干部培训班的教材,还可供各级各类单位的办公室、档案室工作人员和本科档案专业学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