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季羡林书信集》《季羡林讲演集》《季羡林散文集》《季羡林谈人生》《季羡林谈文化》《季羡林谈文学》《季羡林哲言录》《季羡林的一生》,共八册。它对于了解季羡林的生平事迹、著作情况、学术思想、生活情趣等都有极大的益处。
社会与政治变革的全球进程深刻影响到教育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如此。近年来,教育史研究从新的角度,运用性别研究、识字史、社会理论和经济史等来分析教育,已经超越了学科边界。在开创性的《牛津世界教育史手册》中,约翰 L.鲁里和艾琳 H.田村汇集了不同的声音,创作出一部综合性、跨学科的历史,对教育中的殖民主义、改革、多样性和技术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这部手册顾及了机构和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从中国古代的儒家教学和古希腊、古罗马的成人礼,到中世纪意大利大学的政治化,再到马提尼克岛的反殖民教育,及至其他内容。在36个章节中,作者们对非洲、中东、亚洲、太平洋、美洲和欧洲的教育是如何在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演进的,以及此种变化如何影响学生、家庭和教育者的经历进行了思考。他们还对教育机构、学校教
《学前儿童戏剧教育》建构了中国大陆学前儿童戏剧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完备体系,融汇了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美学、戏剧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相关成果,从儿童、戏剧和教育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出发,探究指向人文精神的儿童戏剧教育要旨,在身体与心灵、灵性与人性、做与学、独立与整合、教师与儿童、教与学等异质要素之间建立互生互补、共生共创的生态关系,对于开拓与推动中国儿童戏剧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2014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汇编,共分为育人模式创新、整体课程改革、特色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变革、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教研探索六个部分,汇集了获得2014年国家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或二等奖的论文共计37篇。
《被选中的》是迄今为止经典性的社会与文化史扛鼎之作,它清晰地阐述了美国大学三巨头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生动地揭示了过去一个世纪美国权力与精英特权的变迁。书中描绘了各色人物(包括伍德罗威尔逊、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和金曼布鲁斯特等),解释了围绕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招生竞争如何塑造了美国精英,并且形成了今日美国所拥有的奇特的大学入学制度。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精英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这些大学的取舍标准。本书详细讲述了名校不为人知的历史,呈现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入学标准的变迁史,更主要的是反映出美国精英观念一百多年来的演化,是美国社会文化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丛书简介: 这套老北大讲义一共九册,收集了傅斯年、鲁迅、孟森、马衡、吴梅、张星烺、姚永朴等各个领域的大师经典著作,甚至是开山之作,涵盖了文学、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在现代学术和思想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对现代学术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单册简介: 《中国小说史略》 是中国*部小说史专著,书中对从上古神话到清末谴责小说的中国历代小说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总结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和成就,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就连胡适先生也给了它很高评价,说它 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 (胡适《白话文学史》);郭沫若先生更是将《中国小说史略》和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誉为 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 ,认为二者所从事的, 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
张人利编著的《后茶馆式教学》基于一个基层学 校,阐释了课堂教学改革,从归纳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入手,寻找克服弊端的方法,提炼出后“茶馆式”教 学,且用于教学实践。阐述了“循环实证”的教育科 研方法,证明后“茶馆式”教学的有效性,为学校教 师认同,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阐释了课程领导 力的提升,校长与校长所领导的团队在学校课程与教 学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阐释了以全面 教育质量观、“绿色”指标为,减轻学生过重学 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 《后茶馆式教学》是写给广大校长、教师 的。有教育理论,更有教育实践。书中丰富的、生动 的教育案例,不但增加了可读性,而且可以从具体案 例中体会教学的内涵。
《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多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历时两年多编写完成的。《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凝聚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和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的集体智慧和心血。由于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系统,既有一般组织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编者力图以系统论和组织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对高等教育组织和管理的诸多要素做出合理的解释;也试图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框架和研究成果,帮助人们理解高等教育组织系统的结构、秩序和变化的复杂性。《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由4个部分12章组成,即组织理论、环境系统、行为系统,以及组织变革创新;最后还提供了若干分析案例。 《高等教育组织与管理》的读者对象为管理学、教育学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
为全面立体地反映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脉络,以事实性史料为主,大事记的收录信息主要包括如下六大类:*,政策文件类,涉及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文件,各省份发布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重大政策;第二,重要事件类,涉及重要会议、领导人讲话、重大活动、重大项目、重要改革经验等;第三,地方经验类,涉及具有典型性、影响力较大的地方发展与改革经验;第四,学校案例类,涉及典型学校的经验;第五,社会组织报告类,涉及社会组织的重要研究和调研报告;第六,专家学者观点类,涉及专家学者在研究层面对基础教育的研究内容、主要见解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人士正在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自然教育模式,虽然形式多样,但是没有太多系统的参考和指导,甚至不少单位机构、农庄和户外基地还停留在游乐体验这个层面。《自然教育理论与实践》通过国内外一些相关文献的整理,希望为探索和开展孩子自然教育的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部分:大自然中的教育;第二部分:开展自然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有准备的自然环境;第四部分: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五部分:大自然中孩子的玩耍与学习;第六部分:开展自然教育的老师。当前在国内还没有太多系统全面的参考书籍,笔者也希望通过该书给国内的相关人士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当然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后期笔者也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希望
本书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渊源、生活教育目的的观、生活教育基本内核、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生活教育的师资培养等方面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书围绕着教程的内容、框架、结构等问题,进行过多次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