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的基础在教育,而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民教育更是处于极低的水平,其中,乡村的教育境况尤为严峻。因此,普及教育,尤其是普及乡村的中小学教育,成为新中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一场轰轰烈烈的 村村有学校、人人有学上 的乡村教育大发展拉开了序幕。在这场惠及普通农民且极大提升了中国民众文化素质的伟大事业中,数以千万计的乡村教师奋战在农村教育一线,用辛劳的汗水浇灌了原先那片思想落后、知识贫瘠的土壤,用数十载的光阴岁月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又振奋人心的青春赞歌。时至今日,回望7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乡村教师群体所做的工作和付出的辛劳功不可没。在经济落后、物资短缺的年岁中,乡村教师们扎根农村、克服种
《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中的评估(第13版)》以23章的篇幅,全面细致地介绍了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领域中评估的相关知识,不仅有概念有方法,而且有实践有应用。作为专业教科书,可以帮助读者加强对评估概念和原则的掌握,以及在学校环境中的有效应用。
本卷从欧洲文明的视角,勾勒大学的演进轨迹。在中世纪部分,本卷重点分析大学的母体 欧洲社会的社团性,阐释了原发型大学与基督教会、世俗君主、城市当局和著名教师等重要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而揭示出大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其外化的大学自治权利和自治机构,也是大学与其他公权力博弈的武器。在近代部分,本卷梳理了欧洲大学的经费来源、选聘教师、考试变化等核心要素与现代国家的关系,讲述了欧洲大学自近代以来的 国家化 进程,并且在这一进程中大学也保留了相当程度的社团性。此外,本卷还考察了德国和法国的技术学院、英国城市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分析认为这些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高等教育机构,依然是一个社团,并没有丧失传统大学的自治特性。最后,本卷还讨论了欧洲大学在二战后对某些极端 国家化 行为的强烈反应,以及回归 早期
女性创业的稳健增长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本书综合运用知识图谱、半结构访谈、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法,遵循 女性创业理论--创业障碍识别-创业异质性剖析--创业政策和创业教育复杂作用机制 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数字时代女性创业者现状特征素描和比较,并基于女性创业障碍和异质性剖析女性创业政策和创业教育复杂作用机制,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生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各中学生涯教育的开展状况却参差不齐。基于此,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朱红团队携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一方面广泛调研,从宏观上了解全国各中学生涯教育的进展、问题与成效;另一方面,邀请全国各地中学代表,从学校整体发展以及教师教育实践等方面分享生涯教育的经验。希望本书能给即将开展生涯教育的学校提供参考,给有需要的家长和学生带来启发,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决策贡献绵薄之力,从而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本书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理论,系统梳理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及动力,深入剖析科技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提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理念,并就如何打通“通道”,从人、技术、资本、市场、政策等多维度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及面临的挑战。同时,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案例,研究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改革路径与政策环境变化之关联,探讨科技政策助力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之路由线至网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调研访谈,提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疏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的建议。
李吉林是当代著名教育家、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完整梳理李吉林的人生历程,不仅有助于揭示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的创生过程,也有助于探究普通小学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内在规律,更可为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典型案例。本书是国内第一部详细记述李吉林生平和思想发展史的编年体著作。全书坚持学术性和文献性相统一的编撰原则,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搜集、考证和整理,结合对相关人士的访谈,以编年体形式,全面记录了李吉林的生平事迹、家庭生活、日常交往、教育实践、科学研究、主要论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和学术评价,重点呈现其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情境课程再到情境学习的探索过程,充分展现了她在平凡中铸就辉煌的81年人生历程,客观反映其真实形象,准确揭示她的主要贡献与历史影响。
开明教育书系 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以下简称民进)历时数年编写完成的一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丛书。民进一直以推进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己任,本丛书选取的教育家皆为民进会史上涌现的著名教育家,如叶圣陶、周建人、吴贻芳等,他们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各个分支上的里程碑人物,收集整理前人的教育著作和教育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邀请了研究此领域的专家进行丛书的编选,除汇集著作外,还撰写前言和教育家小传,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每位教育家的生平与思想发展,并在文后附载全新修订的《著述年表》,方便学者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传承他们的光辉思想与教育使命。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叶圣陶教育文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编选,叶圣陶先生一辈子都在和教育打交道,留下的教育论述极为丰富,本书分为上下册,共五辑:教育本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理论大系》是一部全面回顾和总结自1902年以来百廿年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理论大系。入选 十四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四川省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资助项目等。 本丛书共5卷460万字,精选、编研400余位语文教育家、学术大家、语文名师等语文教育理论文章,贯穿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从奠基期、发展期、复兴期到创新期各阶段,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语文教育理论文献梳理和总结之作。旨在提要钩玄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学术精华,研精覃思语文学人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助力构建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 本丛书充分依托互联网时代数据库建设成就,对新发掘的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解放区红色语文教育等珍贵史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0余年间丰硕的理论成果进行系
本书由北京教育学科研究院主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市委市政府、市教育两委的高水平智库,在立德树人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北京市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书从历史文化和政策视角系统梳理了北京大中小学教育立德树人、一体化德育研究的相关政策、理论与文献,全面介绍了2022年度院首都一体化德育研究的进展和突破;特别是一体化德育政策与文献,全面梳理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有关立德树人、德育一体化的政策,为开展一体化研究提供指导和方向,专业参考性强。
本书汇集了中国历史上十二位著名教育思想家,即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愈、柳宗元、朱熹、王夫之、蔡元培、梁启超、陶行知和杨贤江的教师教育思想,呈现了他们对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观点、基本思想,系统展示了他们对成为优秀教师的深刻思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