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 生动的家庭教育、人格教育教材 《梁启超家书》主要收录了 1898 1928 年间梁启超写给妻子和子女们的书信,字里行间表 达了他对妻子和子女的深切关怀。从一百多封家书里,我们可以窥见梁启超是一位和蔼开明的慈父,关心子女的情感生活;是一位颇具智慧的导师,指导子女的学业理财;是自立自强的民族脊梁,培育的子女个个成为精英。其中建筑学专家梁思成、考古学专家梁思永、火箭专家梁思礼被评选为院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其中不乏个人因素,但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他的教育理念,对当今中国家庭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及启示价值。
曼哈顿上东区的私立学校,是资产排名位于前 1% 的富豪们的角斗场。 这里的精英父母利用高超的手腕精心运作,为孩子争取常春藤联盟为数不多的宝贵席位,上演了一出出光鲜而残酷的育儿战争。 作为哈佛大学毕业生,布莱斯 格罗斯伯格迅速成为备受纽约上流阶层青睐的金牌家教。她的秘密武器不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她了解这些 盖茨比 的焦虑所在:在新镀金时代,财富非但没能让他们自在,反而助长了他们对阶层下滑的恐惧。 天下父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前途,但又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 格罗斯伯格穿梭于曼哈顿的私立学校与豪华公寓之间,她做好准备应对精英阶层急迫的育儿诉求,却意外地窥探到孩子们不堪重负的、郁郁寡欢的精神世界。
早在 双减 政策出台之前,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就在思考为天下父母写一本书,缓解他们的教育焦虑,从需求端给孩子减负,让孩子过上 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2021年夏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把 双减 旗帜鲜明地写到了文件的标题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永新教授将他对减法教育的思考写出来、分享出来,与天下父母乃至于教育职业共同体成员分享、讨论、理解减法教育的意义,缓解教育焦虑,也能够让大家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理解 双减 ,理解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本书是研讨 双减 背景之下家庭、学校、社会为何减、怎么减的系列思考,共分为三辑十一章。 辑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与父母谈减法教育,减法教育的前提是幸福生活,要把教育的减法与生命的意义结
本书在初版的基础上做了增删修订,结合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展现语文课程改革 读书为要 的核心理念。全书分三辑: 语文教学读书为本 ,谈读书兴趣培养、方法掌握等; 网络时代的经典阅读 ,围绕网络时代阅读现象展开分析讨论; 经典名作选读 ,探索如何解读与欣赏作品,提供方法示例。本书大都是面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讲演或访谈,对教学中的通病以及社会上比较关心的某些读书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力求切合实际,深入浅出,有趣有料。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在中国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 留美热 ,这一浪潮至今仍未消退,美国仍然是中国学生首选的留学目的地。然而,与公费出国的上一代留学生不同,新一代中国留学生不再是极少数的文化和学术精英,他们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中产阶级家庭,能够自掏腰包去美国读本科,既怀揣着通过国际化教育在全球舞台大展宏图的野心,却也因中美两国在教育体制、文化观念和社会规范上的差异而深感焦虑。 为了深入探究中国留学生 雄心勃勃且忧心忡忡 的原因,马颖毅马颖毅教授历时7年,深入美国50多所高校和中国的9所高中,通过507名留学生的调研样本和108位亲历者的讲述,以详实的数据和真实的材料勾勒出新一代留美中国本科生群体的多元面貌,呈现了他们的家庭背景、教育轨迹、留美时的收获和困惑以及毕业后的打算,还原了90后、00后一代成长的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是培养自动化的读写能力。南明教育、“全人之美”课程团队二十年来致力于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实践成果。本书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提出的儿童读写能力要求,系统、全面、科学、专业地提出小学阶段儿童读写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案,手把手指导一线教师开展读写课程,助力教师科学地培养儿童的自动化读写能力,为他们的终身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内容简介】 你向往量化方法,又好奇又喜欢,然而担心数学基础不厚 你畏惧计量分析,然而非学不可,希望找到便捷通达之路 那么,这本书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它三无三有 无公式推导、无数学演算、无复杂图表 有逻辑思维、有哲理情趣、有典雅文采 浏览可得知识 参考能获启示 研读会长智慧
这本书大概的内容是什么呢? 第1章:作者讲述当下家庭教育教育中的各种 悖论 :努力 卷 的父母,一心想扶起只想 躺 的孩子;多少父母对孩子 不计回报的爱 ,成了子女最大的负担 第2章:阐述大家对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的误区。阐明了重 教 轻 育 是大多数教育问题的症结。 第3章:作者探讨了 商业 和 教育 这两个看似无关的领域之间的关系。指出商业的本质是迎合,教育的本质是改变。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商业和教育的界限,让商业的回归商业,教育的回归教育,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重点讲述了AI时代,我们该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我们该如何带领孩子抵挡虚拟世界的虚无 这不是一本深奥难懂的书,而是一本 看得进去,看得下去 的书,所以,不用担心。 通过这本书,我们想告诉大家:教育没那么难,因
自2014年3月30日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基于核心素养实施丰富多样、因地制宜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识。选题收录了大量针对跨学科学习研究与实践的文章。书稿分为三个部分:章从跨学科的内涵理解着手,论述了跨学科学习的价值意义、内涵特征;第二章着重论述跨学科实施的课程设计方法、实施路径;第三章结合案例介绍了跨学科学习的实施案例。
本书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所进行对中国教育改革试验 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创办一周年之际自编的一本文集。本书反应了他对中国教育所形成的基本观点:反传统,反洋化,却不简单的拒绝中西文化,而是主张在教育改造过程中要坚持 去 与 取 ,不问 新 与 旧 、 中 与 西 ,只问 适 与 不适 。同时也反应了他在此信条下对教育理论的倡导与实践。本书展示了陶行知的 所信 、 所行 、 所写 ,是对20世纪中国教育影响至深至远的一本著作。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是联合10所相关大学的相关专家编写而成,内容囊括了从基础理论、发展与教育,到治疗与康复系列的内容。这是国内首次完成的系统而完整的特殊教育教材,代表了国内特殊教育领域的高水平。丛书主编方俊明是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终身教授。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旨在对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症等几种有代表性的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发展和教育进行重点的介绍。本书将重点介绍我国有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特殊学生群体-工读教育发展的状况,对工读生中的一种比较突出的行为表现方式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进行了系列的实验研究,为其存在的认知偏差和不良行为方式的矫正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干预的方案和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案例鲜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教育与美好生活》这部教育名著篇幅不长,除一个简短的引言之外,总共十九章,分三篇。该书的前两章构成了*篇,综论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目的。民主可以说是罗素教育思想的一条门槛式原则,他开宗明义地提出 我们所追求的未来的教育体制必须给每个孩子提供现有的蕞佳机会 , 如果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普及,我们就无法将其视为令人满意的 。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他对传统的教育理论、英国贵族式的传统教育特别是公学制度多有反思和批评,希望采用蒙台梭利等现代教育家摸索出的理论和方法破旧立新。不过,他并未一概否定古典人文教育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而是指出这方面的教育一定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方法上有所改良, 人类知识的总量和人类问题的复杂性正在不断增长,因此每一代人都必须为了找时间学习新东西而改进其教育方法 。罗素推重的
本书为著名教育学家黄炎培先生的文章集,选取了其关于 大职业教育主义 思想的主要文章55篇,分为 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区域职业教育 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补习教育 职业指导 中华职业教育社 职业教育办学实践和历史发展 六个部分,从各方面展现了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理念,也展现了他从 教育救国 到 职教救国 ,再到将职业教育融入抗战、新中国建设中的理念的嬗变历程。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为指导,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教育及其相关问题上的新思想、新观点与新主张。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教育哲学研究的新知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新成果,是一本具有时代精神和国际水准,同时又反映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文化特色的教育哲学精品教材。本教材内容涵盖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的概念、人性论与教育、认识论与教育、价值论与教育、伦理学与教育、美学与教育、社会哲学与 教育、文化哲学与教育、教育哲学与教师等。
《教育学原理五讲》简介 本书是具有教材性质的学术专著,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本科 教育学原理 课程的课堂教学实录基础上撰著而成,是作者长期从事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的结晶。主要包括: *讲 教育的概念与理想 、 第二讲 教育的历史发展 、 第三讲 人的发展与教育 、 第四讲 教育与社会发展 、 第五讲 历史情境与教育学 。 本书吸纳了史学、哲学(尤其是现象学)与社会学的重大成果,并结合新制度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对教育学原理的经典论题做了见微知著、深入浅出的全面论述。 本书从先验的善意、经验/实质的善意与理性/形式的善意的区分出发,借助教育的概念与理想、教育的历史发展、人的发展与教育、教育与社会发展以及历史情境与教育学等重大主题,梳理出魅力教育学、专业教育学与制度情境中的教育学的全新框架。 本
本书是关于职业教育思维范式转型的探索之作,把职业教育看作一种 生命 现象,从世界职业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审视职业教育的生长与变化,追寻职业教育的生命主义本质,探讨生命主义本质之下的职业教育的价值理性主义思维范式。 书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叙述性的语言回顾了现代职业教育之父裴斯泰洛齐创办世界上第一所职业学校的 生命历程 ,分析了启蒙主义时代职业教育的生命现象,得出了生命主义特征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定性的结论,这种规定性在工业效率主义时代不可避免地被规模化和标准化人力资源需求掩盖,而在数字化时代又必须以 生态 生长 的特征彰显。下篇探讨作为一种 生命 现象的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审视职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研究了职业教育的哲学基础和生命主义特征等基本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 培养什么人 为谁培养人 如何培养人 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始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发展而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为了培养大批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迫切需要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西南大学2021年校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的成果,也是2022年重庆市本科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既可以作为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也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用书。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以复杂系统观念为逻辑基点,尝试建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体系,以满足信息化时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 核心素养与项目式学习 ,主要介绍核心素养与项目式学习之间的关联,阐述了项目式学习可以促使核心素养落地的积极意义,涉及取向与方式、操作环节、高质量的项目设计等内容,是全书的引领章节。第二部分: 什么是项目式学习 ,这一章主要包括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评价和国外经验借鉴。第三部分: 项目式学习的学科实践 ,从学科和跨学科两个角度展示了项目式学习实施的案例。本书的编排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面呈现项目式学习的新发展、新思考、新实践,既有理论内涵的介绍与剖析,又有实践应用的策略与方法,期待能够为促进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本书是朱永新先生读书思想的全新整理,按照读者需求,以 谈读书 为核心,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成长、读书方法四个维度,畅谈读书理念,分享读书和教育思想经验,介绍读书方法,推介阅读书目。辑,家庭教育与读书。帮父母树立亲子共读意识,教会如何在家里营造读书氛围,为孩子选书,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第二辑,学校教育与读书。探索班级、课堂、学校、图书馆情境中的读书课程、活动以及阅读环境建设,介绍阅读评价、阅读课程开发经验,分享学科阅读、完整阅读、信息时代的阅读等新理念。第三辑,个人成长与读书。从个人精神成长角度分享读书经验。第四辑,读书的智慧与方法。梳理中国古代读书法,介绍西方哲人的读书见解和经验。
2013年,作者将女儿凯蒂在学校被欺负的遭遇发到了博客上,这篇博客得到了迅速传播,一个网络社区对她的支持还引来了国际关注。从此之后,她变成了反霸凌运动中的一个出人意料的声音。书中,作者把一些权威人士的专业意见与处理过相关遭遇的家庭所讲述的故事结合起来,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战略和具体的措施,来教育孩子们敢于说出来,并让他们更有自信;勇于面对残酷的现实;解决冲突;应对他人的戏弄、嘲笑、拳脚攻击和网络上的打压;在技术与媒体领域,当个聪明的消费者。作为一位母亲,她号召社会各界 家庭、学校、社区、零售商、明星和媒体 认真检查一下我们自己的行为,并共同承担责任,来创造一个懂得包容与尊重的文化氛围。
在今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发展知识主要的地方,已经成为社会中*重要的一种机体。大学变得越重要,就越需要对大学之理念与功能进行反思。何谓反思?知识是否是一种或一型?大学又是否只是求真,而与美、善无涉?不夸大地说,大学之发展方向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