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次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视角,通过历史文献完整、忠实地再现了新中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发展历程。书中选编的300余篇文献,均为不同历史时期对新中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有重要影响,或者能够体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在选编的基础上,本书也对这些文献作了初步的概要梳理,提出了新中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分期,提炼了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关键文献,试图勾勒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的骨架,展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变化的逻辑。
循证教育学是一门由循证医学与教育学交叉发展而来的新兴交叉学科,致力于将最佳证据与教育教学情境、教师的专业智慧和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教育研究、教育管理决策和教育教学实践。本书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案例相结合的设计框架,由循证教育学研究方法篇和循证教育学研究实践篇组成。内容由浅到深,系统全面,既有循证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介绍,也有循证教育学的研究实践及方法解析。
《精准学习》 在以超大模型为基石的人工智能如ChatGPT的出现的今天,各类知识不仅唾手可得、且其专业性可与一般专家比肩。在人类历史上,恐怕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急迫地需要重新定义学习。 《精准学习》打破了神经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边界,为我们揭示了人脑的自然学习法则,阐释了人脑的学习能力相较现行人工智能的优势,提出了高xiao学习的4大核心支柱。迪昂用丰富且富有创新性的实验及示例,将深奥难懂的认知与脑科学知识,以大众看得懂的方式娓娓道来。为人工智能、教育、医学领域带来关键应用指导,提供了一个再次激发人类潜力的学习方式。 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这本书让你直达顺应孩子学习天性的本源,掌握指导孩子学习的根本法则;如果你是终身学习者,这本书能让你明白学习的底层逻辑,重新认识学习,从
中职教师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在数字化时代应加强数字技巧和胜任力,才能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面向未来数字社会的综合能力,进而支撑我国教育信息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研究聚焦以下四个关键问题:(1)中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概念与内涵;(2)中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构建的理论基础;(3)中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的应然结构;(4)中职教师数字胜任力模型的培育。 本研究以科学的方法构建了中职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模型,拓展了模型的应用范围,为中职学校校本培训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提供了使用模型的操作方案。
开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十年来,温州市教育评估院围绕顶层设计、路径策略、实践案例等内容,从区域和学校层面进行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结果运用、综合素质评价、表现性评价、增值评价以及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的改革,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本书即是这些经验和成果的集结,尝试回答了教育评价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以及如何落地等问题,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和一定的探索性,对区域和学校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有较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和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奠基人。他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精神遗产。其中,黄炎培在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建树。 本书为四卷本,收录了黄炎培主要教育论著,大致涵盖了黄炎培一生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全面反映了他主要的教育观点及其教育思想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脉络,体现了他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十二五”国家出版规划项目。大型教育类专科工具书。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学与教育政治学、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与设计、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发展战略与各级各类教育、港澳台教育与民族教育、教育边缘学科等,涵盖教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全书以教育学分支学科为框架,以学科中的主要和重要概念以及重要问题列条目,予以全面深入的阐述。共收条约1050条,700余万字。
教育社会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把学校视为一种社会制度,关注教育与社会结构、与社会化过程、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关注学校自身的结构与组织。本书的主旨是将教育社会学领域诸多重要主题整合在一起,力求呈现它们之间复杂的内在关系;聚焦这一领域各种不同的理论问题和方法,强调这些知识在理解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本书涵盖了以下范围广且受人关注的议题:(1)教育中的功能冲突与过程;(2)阶层差异与教育机会均等;(3)性别差异与教育机会均等;(4)种族、族群背景与教育机会均等;(5)学校的社会角色;(6)教育体系中各种角色的矛盾与合作;(7)学校的核心 学生;(8) 无形的 力量对教育经验的影响;(9)教育系统和各类环境的共生关系;(10)高等教育系统;(11)比较教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学习科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其主要探究人类如何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在什么情境下发生,以及人类如何决定学习发生的源头等问题。 本手册探讨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点:(1)学习者如何理解无处不在的信息并与之交互?(2)如何设计对于学习者而言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环境?(3)如何有效设计、分析和评估教学和学习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从研究内容来看,本手册主要包括关于学习过程的研究、关于学习环境的研究、关于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三个板块。 首先,学习科学对学习过程的研究涉及心智过程和社会过程,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的文化因素、系统因素和其他有关因素,学习科学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认知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次,关于学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关注农村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服务国家重大农村教育决策,采取把自主调研数据与国家统计数据相结合、年度发展报告与政策咨询报告相结合、长期定点跟踪与数据库建设相结合的报告发展思路,按照“年度进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经典个案报告”结构立体式呈现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最新进展。年度进展报告包括农村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农村职业高中教育的事业发展、政策进展及学术进展;专题研究报告呈现了疫情期间城乡线上教学、农村义务教育师资供给侧改革、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农村学生学业效能、农村学生数学成就五个主题专题研究报告;经典个案报告分析了吉林省农安县温馨村小建设经验与成就。
《蔡元培年谱新编》(插图版)通过广泛采集包括蔡元培先生日记、自传、函电等在内的各种著述中的史料,以及目前能搜集到的海内外人士撰写发表的日记、书信、回忆录、纪念文章等原始史料以及一百四十余幅生平图片,客观翔实地记述蔡元培先生一生的史事。年谱的编写以记述谱主的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利用了近年来联机检索文献资料的手段,得以广泛检索海内外相关书籍报刊中记述与谱主生平事迹有关的资料,使得本书可以比以往出版的蔡氏年谱著作更为准确全面地介绍谱主的生平事迹。 本著作在形式上开创性地在年谱编撰中引入历史图片,使年谱更加直观,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又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本书有助于教育研究者深入了解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文史研究者深入领略中国近代文化情状。
本书对朱九思教授担任华中工学院领导长达30年左右(1953-1984)时间的治校之道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朱九思在治校实践中凝练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和领导艺术、剖析朱九思的成功方略及其影响因素。回顾了华中科技大学院系改革、人才引进与流动、教师管理、教学改革等各方面的改革情况,以*人称的视角再现了华中科技大学近30年的发展变革情况。同时,以哲学的视角呈现了一位人文研究者对改革的理解与实践。
书稿选择了埃及、印度、希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荷兰、美国、日本11个各有美术教育特色并有影响力的国家,分成古代、中世纪、近代、现当代四编,详细梳理并论述了这些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在美术教育领域有过的辉煌成就,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和理论家的美术教育建树,以及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世界文明进步起过的巨大推动作用。书稿图文并茂,涉及的历史跨度时间长,国别多,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资料详实,论述到位,文笔清新流畅,是目前我国学者著的详实外国美术教育史。对未来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书是由原欧洲大学校长常设会议、现欧洲大学协会领导的编委会组织编写,瑞士学者瓦尔特 吕埃格总主编的四卷本《欧洲大学史》的*后一卷。英文原版图书已于2011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卷重点梳理了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1世纪初欧洲大学的发展与变革历程,内容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的管理与资源、大学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等。全书结构缜密、内容完整、逻辑线索清晰,是了解现当代欧洲大学发展脉络与未来走向的经典作品,也是学习和研究欧洲大学的学者及对欧洲大学感兴趣的读者的重要参阅读物。
丛书简介: 这套老北大讲义一共九册,收集了傅斯年、鲁迅、孟森、马衡、吴梅、张星烺、姚永朴等各个领域的大师经典著作,甚至是开山之作,涵盖了文学、史学、艺术等多个学科,在现代学术和思想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对现代学术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单册简介: 《中国小说史略》 是中国*部小说史专著,书中对从上古神话到清末谴责小说的中国历代小说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总结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和成就,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就连胡适先生也给了它很高评价,说它 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 (胡适《白话文学史》);郭沫若先生更是将《中国小说史略》和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誉为 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 ,认为二者所从事的, 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