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 生动的家庭教育、人格教育教材 《梁启超家书》主要收录了 1898 1928 年间梁启超写给妻子和子女们的书信,字里行间表 达了他对妻子和子女的深切关怀。从一百多封家书里,我们可以窥见梁启超是一位和蔼开明的慈父,关心子女的情感生活;是一位颇具智慧的导师,指导子女的学业理财;是自立自强的民族脊梁,培育的子女个个成为精英。其中建筑学专家梁思成、考古学专家梁思永、火箭专家梁思礼被评选为院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其中不乏个人因素,但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他的教育理念,对当今中国家庭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鉴及启示价值。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美)艾德勒,(美)范多伦,郝明义,朱衣 定价 46.00元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040945 出版日期 2004-01-01 字数 页码 37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99Kg 目录 序言 第 篇 阅读的层次 第 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第三章 阅读的第 个层次:基础阅读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第七章 透视
文件单行本。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环境,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本书是一个一线教育者的行走和思考、观察与行动。 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的教育情怀、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师、学生、学校文化、家校合作等问题的独到的思考,是一本接地气的教育著作。 本书是对弋阳教育生态从局部到整体、从城镇到乡村真正改良的记录与描述,思想性、现实性、可操作性都很强,是 做 出来的,是真正的 做 而论道,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与阅读,也适合教育管理者和关注教育的人士阅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在2021年版的基础上,为进步推动近平新时代中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彻落实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宣、教育组织对教材进行了修订。本书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要,对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理想信念、爱主义、人生观、道德观、法律观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充分论述,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早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就在思考为天下父母写一本书,缓解他们的教育焦虑,从需求端给孩子减负,让孩子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021年夏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把“双减”旗帜鲜明地写到了文件的标题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永新教授将他对减法教育的思考写出来、分享出来,与天下父母乃至于教育职业共同体成员分享、讨论、理解减法教育的意义,缓解教育焦虑,也能够让大家站在更高的立场上理解“双减”,理解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本书是研讨“双减”背景之下家庭、学校、社会为何减、怎么减的系列思考,共分为三辑十一章。 第一辑主要是从认识论的角度
《做最好的班主任》: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近四十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教育智慧的集萃,全面体现了李镇西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家长观,以及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实践。 李镇西老师是学生信赖、家长信任、教师信服的班主任。他以爱心、民主和尊重,让他的所有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他创新的班级管理艺术,真诚智慧的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处处体现出他的人文情怀和对教育的虔敬之心。阅读本书,你会受到感染和激励,并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教学,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爱心与教育》: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
《教育何为?》原名《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2年,生前未出版。这是尼采唯*一一部谈教育的专著。哲学家、诗人尼采以故事手法,讲述了两个年轻的另类大学生,一个年老的哲学家和他的弟子 一位年轻教师,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在莱茵河畔一处林中空地相遇的故事。双方由误会、冲突而至于相互理解和畅谈,谈话的内容围绕着教育,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哲学家的立场对德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批判。尼采对当时初露端倪的现代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批判,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启人深思。
本书详细介绍了作者在长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吸纳中国古代文论 意境说 ,从中概括出 真、美、情、思 四大核心元素,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当代儿童教育的探索历程。作者提出的 审美的愉悦产生儿童主动学习的力 与儿童真情交融,让情感伴随认知活动 广远的意境开发潜在智慧 等崭新理念及操作策略,以及四大领域网络结构的情境课程等,形成了既具时代气息又蕴含东方文化智慧的情境教育理论和操作体系。作者几十年来扎根教育教学实践的沃土,本书理论阐释与具体案例相互交融,适合一线教师研读与借鉴。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是系统而完整的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活动设计和典型案例系列丛书,分册作者由各学科领域的特级教师组成,代表了国内这一领域的高水平。 本丛书所收集的活动,不同于以往的案例,它是课堂上的一个教学环节,或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导入,或是一个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而设计的小游戏 每一个活动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丛书具有很强普适性,使用任何版本的教材教学的教师都可使用,其中所设计的活动类型多种多样,宛如一个课堂活动的超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任意选用和组合,即便是每本书或每个设计,也没有强求体例一致,而是让每个教师鲜明的个性跃然纸上,这套丛书可以说是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论(第2 版)》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荣伟教授《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概论》的修订版,该书围绕我国基础教育及基础教育改革,从哲学层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合理性、合法性、可行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一些比较有影响的重大教育实验改革案例进行了评析;对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片面化、简单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了批评,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确立了一个哲学框架。
《梁启超家书》梁启超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有儿女9人,成人有7人,他们个个成才,都成为自己行业的专家,这和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3人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一个家庭出了3位院士是极为少见的。这本书是梁启超晚年给儿女们的信件,每篇皆是美文,信中流露出对儿女们深切的父爱,对他们未来人生的规划和关心,对他们生活无微不至的牵挂,以及对他们的个人修养、为人处事等多方面的教诲。从今天看,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也是超前和有现实意义的。一百多年前的信件,朴素经典的教育文本。
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发展遵循了什么逻辑? 审视当前职业教育课程错综复杂问题的理论框架是什么? 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实践的科学化发展急需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徐国庆编*的这本《职业教育课程论(第2版)》可看作为对上述这些问题的一种尝试解答。 该书以工作体系与学术体系的相互独立性为论证出发点,基于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演进机制,围绕职业教育课程实践的问题结构展开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基本逻辑体系。该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庞征博引,清晰地梳理出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中错综复杂的理论观点,形成了富有启发性的学术观点,继而借助这些理论论述,系统地探讨了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主要热点问题,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体系。 尽管该书把写作内容定位在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主
《教育的本质》是一本读了马上可以用、读到的人都觉得相见恨晚的好书,全国知名校长、 牛爸 陈钱林把自己执教30多年,做校长近20年,以及如何培养 牛娃 的经验、理念总结梳理成体系,分享给教师与父母。 在陈校长看来,东方教育重学科基础,西方教育重素养基础,而他的探索,则兼顾 学科 与 儿童 。以他培养的龙凤胎 牛娃 为例,他们在东方教育模式下是优秀的,在西方教育评价体系中同样是优秀的。他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的探索,对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中国教育有着很大的启示,堪称教育探索与实践的典范。 陈钱林既是优秀校长,又是优秀家长,这一独特身份,使他讲述的关于 教育的本质 的思想与理念,无论对教师,还是对父母,都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相应地,《教育的本质》这本书既是教师的进阶宝典,又是父母提高
我们是如何学习的?记忆、动机、愿望和情绪在学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我们对于人脑惊人的能力又知道多少?为什么有些孩子和成人在学习时困难重重?作为曾经的差生,本书作者安德烈 焦尔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他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常常充满冲突,需要打破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 安德烈 焦尔当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学习的实际建议,并重新定义了学校的角色和地位。他认为在一个日新月异、不得不时刻创新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发展一种 质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