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除了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童话等文学作品,还创作了谈论教育、学养的一系列文章,在语文教育方面更有杰出的贡献。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精选了叶圣陶谈论教育与教学、素质教育、阅读教育、写作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文章,全面反映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让大师的思想穿越时空与我们并肩同行,为我们增添新的智慧与力量。
这不是一本教育技巧指南,而是一段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 亲爱的读者,在这本书中,你能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 敏感而机智,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 看 孩子和 聆听 孩子。 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思想汇编,涉及了教育的本质、类型、任务、方式、可能性与边界,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理念和任务,等等。书中充盈着雅氏关于教育的洞见,如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堆集和智识的训练,而是人的教育,灵魂的教育,整全的教育;他提倡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互相照亮;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保持独立自由的个人意志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并提出了本真的教育的方法。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美)艾德勒,(美)范多伦,郝明义,朱衣 定价 46.00元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040945 出版日期 2004-01-01 字数 页码 37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99Kg 目录 序言 第 篇 阅读的层次 第 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第三章 阅读的第 个层次:基础阅读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第七章 透视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共分六篇十六章,大体按照教育管理原理、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教育政策和法律、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教育实务管理等内容循序编排。
本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能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教育巨著。作者详述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民主的理念剖析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不仅探讨了教育的性质、作用及目的等抽象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不同学科价值的定位、教材的性质以及劳动、休闲与教育的关系等。作者被人熟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教育无目的,成长才是目的;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面试常见英文问答》一书依托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大纲,对常见的45个英文问答进行了解析。内容涵盖自我介绍、教学组织、课堂管理、中华文化与教学、跨文化交际等多个方面,不仅适用于证书面试,而且适用于国家汉办外派项目及其他赴外任教项目的面试,同时,对实际从事国际汉语教学也极具指导意义;本书*的特色是以问题为导向,采用中英双语撰写,思路清晰,读来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初版于1925年,系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中*有价值之著作,作者为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全书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挈领之讨论;后10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
本书作者约瑟夫?E?奥恩提出了教育下一代大学生的方法: 发明、创造、发现 填补社会需求,这些需求甚至连*高端的人工智能体都无法做到。奥恩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数据素养、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需要数据素养来管理大数据流,需要科技素养来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而作为人类,他们也需要人文素养(人性、沟通和设计)以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与智能机器协同合作。同时,他认为,经济增长是必然的,而经济增长与培养生产力挂钩。为更好地培养生产力,大学应多和企业合作,让企业参与大学活动,参与调整大学课程内容的制定和设计,同时把大学当成企业一样运营。
在这本书中,当代著名哲学家玛莎 努斯鲍姆从根本上批判了一种思想,即教育首先是为经济增长服务的工具。她指出,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导致更好的生活质量;忽视和嘲讽艺术和人文学科,将使我们大家的生活质量以及我们民主制度的健康陷入危险。 作者指出,从教育的历史上说,人文学科曾经是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人文教育被认为是培养负责任的、有能力的公民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在世界很多国家,教育的目的走向了令人担忧的方向。急切地想推动经济发展,许多国家日益将培养学生的经济生产力作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知识、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这种以获利的技能为中心的教育已经腐蚀了青年人质疑权威的勇气与能力,降低了他们对弱势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同情心,削弱了他们处理
《教育何为?》原名《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写于1872年,生前未出版。这是尼采唯*一一部谈教育的专著。哲学家、诗人尼采以故事手法,讲述了两个年轻的另类大学生,一个年老的哲学家和他的弟子 一位年轻教师,于一个美丽的黄昏,在莱茵河畔一处林中空地相遇的故事。双方由误会、冲突而至于相互理解和畅谈,谈话的内容围绕着教育,分别从学生、教师和哲学家的立场对德国教育现状进行了批判。尼采对当时初露端倪的现代文化和现代教育的批判,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启人深思。
本书以美国大学为研究对象,讲述了多位美国大学生向上流动的故事,考察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经济负担、情感抉择和个人身份认同的困境。这里的 向上流动 是指人们通过高等教育体验更优质的学习和社会资源的过程。这些学生可能因为在外求学而与亲人和朋友疏离,进入陌生学习环境后面临种种不适应,毕业后要靠自己选择职业机会等。作者关注到他们在进入人生新阶段时做出的个人妥协,以冷静客观的视角阐述了美国高等教育背后的伦理叙事,再现了美国社会流动中学生的情感缺失。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本的后面,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2023年被称为 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年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人类文明发展掀开新篇章。教育与学习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前沿领域,也将随之发生深度重构。本书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习中的应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尽可能全面而精练的应用指南。全书主要分三大板块:第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概论,介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核心逻辑及其给社会和教育带来的影响;第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习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语言学习、文本写作、艺术创作、编程设计、知识学伴、计划制定、心理健康辅导等;第三是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示范案例和实用资源,可供读者参考。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在2021年版的基础上,为进步推动近平新时代中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彻落实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宣、教育组织对教材进行了修订。本书立足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要,对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理想信念、爱主义、人生观、道德观、法律观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充分论述,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件单行本。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环境,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聚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30年代就令人瞩目、今天更令人追怀的学者、文化人士,向青年读者恳谈读书经验。读书的 价值 易让人懂,读书的 方法 却难人人能求: 同样一本书,懂得方法的人读了,可以获得智识,应付环境;反之,不懂方法的人,读了却一无所得,反博得 书呆子 的绰号。 所以 把国内闻名的学者教授们 的 读书经验汇集起来 , 供读书青年的参考 ,这在民国 是读书界所急切需要的一件事 ,在今天这样的读书环境与风气下,恐怕同样急切。本书各位作者虽然经历、专业、性情各有不同,具体观点、方法也各有门道,但对读书方法的诚恳介绍,却都相当一致。希望读者阅览这本小书时,各取所需,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也找到自己读书治学的门径。
全书汇集作者谈读书和语文学习文章40余篇,分四部分:一、语文教育与读书,谈语文教学与激发读书兴趣、学好语文与养成读书习惯、课堂教学与读书方法、语文课改与阅读素养、如何阅读经典等等。二、通识教育与读书,谈通识教育中的读书、阅读书目和阅读素养。三、网络时代与经典阅读,围绕网络时代的阅读现象分析经典阅读的价值。 四、名家名作导读,《乡土中国等》十余种名著名篇导读,提示阅读方法,揭示解读关键。全书所选文章大都短小、有趣、有料、实在,其中十多篇曾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