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关系疗法》中,埃伦 弗兰克和杰西卡 C.利文森利用详细的案例和临床说明,给读者展示了该取向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的临床阶段。人际关系疗法IPT是独特的,因为它在临床上较少关注来访者内在或内心的世界,而较多地关注来访者的人际关系世界和社会世界。本书作者还仔细考察了现有支持IPT用于不同群体和显现出来的不同问题的实证资料。 什么是IPT? 人际关系疗法(IPT)是一种针对抑郁症及其他集中于人际关系机能障碍和精神病症状交叉点的聚焦疗法。IPT的理论基础是这样一种观点,即精神病障碍是在人际关系背景中出现的。治疗的所有部分都一次又一次地旨在将个体症状的发展与其社会环境联系到一起。通过IPT,来访者将学会如何解决现存的人际关系挑战,如何预期将来的人际关系关注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如何促进当前症状的改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什么是潜意识、阻抗与移情?自我、本我与超我有何关系?梦意味着什么又传达了什么?俄狄普斯情结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一切文学艺术都是人类原欲冲动的 升华 ?本书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重要影响,并客观介绍了他在艺术、文学、哲学、文化与宗教方面的主要观点以及围绕这些观点的争议。在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这位心理学大师的同时,或许能够获得一种对自己心灵崭新的洞见。
米歇尔 福柯*,王杨译的《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精)/译文经典》是一本遭福柯厌弃的书,却在今天显示出非凡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书如其人,福柯 1962年于本书再版之际对1954年初版的大量修改,与其同一时期的几个人生决定惊人一致。离职、出国,福柯在寻找人生新路的同时也在开辟思想的新境,再版后的这部作品也从原来传统的并列布置走向了一种 逃逸 的格局。人如其书,福柯在题材的选择以及方法上的努力也使得本书奇妙地变成了他一生思想轨迹的缩影。这亦是福柯的专*,相信读者能从其间为他广为流传的惊人言论、奇思妙想,为他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以及他对禁忌和边缘对象的热衷找到一个答案。简言之,这部作品展示的,是一位思想大师腾飞之前的起步,对今天的学者依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br/
含蓄、幽默的日本民间故事及传说,极具想象力和神秘色彩,同时蕴含着深刻的象征内含。本书作者以其独特方式解读精彩的日本民间故事,比较日本与世界各国神话传说的异同,从深层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日本特有的文化、日本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以及人类普遍相同的心理意识及其意义。本书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曾获日本第九届大佛次郎奖。 作者以独创方式解读 浦岛太郎 鹤妻 烧炭富翁 等许多精彩的日本民间传说,与世界各国的故事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人类普遍的潜意识深层心理。另一方面,他以全书各章的故事演变,串连出纵向连结:在*章 黄莺之家 中怀抱着怨恨而离去的女性,化身为第二章 不吃饭的女人 卷土重来,在 异类女性 与 有耐力的女性 故事中展现牺牲忍耐的精神,*终在第九章 有自我意识的女性 中,开拓出完整的女性意识及全新的视野
《臭皮囊 我们为何容易生病》谈进化与疾病,谈论不少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孕妇会害喜?为什么有些人会吃土?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被感染?为什么环境太干净也会让人生病?为什么肥胖和糖尿病会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为什么会有近视眼,鼠标手?为什么会有人吸毒,吸得不能自拔?为什么母乳喂养和自然生产的孩子更健康?为什么久坐不动容易出问题?为什么人活得越久越容易得癌症?为什么所有的人都会老,都会死?即便没有十万个之多,但这些 为什么 也足以让人陷入沉思了 阅读这本书,以进化之眼,看孕妇的疯狂,辨隔壁的幽灵,探胖子的忧伤,察文明的诅咒,悟衰老的本质,走上身体的觉悟之旅。
梦既是白天心理活动的继续,也可以是被压抑的愿望的满足,可以预示心理危机,更可反映出被压抑的本能愿望。《梦醒时分解梦(精神分析学说下的梦的分析)》由顾歌所著,希望本书能有更多信梦、爱梦,并期待着圆梦的人来阅读。读罢一定能开启心智,那就跟随本书,用梦这把钥匙来打开心灵深处神秘的世界吧。
1915年—1916年,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为非专业人士开设了一门心理学讲座,课程逐渐深入。《精神分析引论》忠实地收录了当时的讲稿,并由弗洛伊德润色而成。 全书包含了弗洛伊德主要的学说:失误、性、梦、潜意识,是100年来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