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森催眠治疗大典》第 2 卷《基本催眠引导与暗示》共 4 篇,16 章。 本书介绍了催眠的基本知识、历史与现状,是由米尔顿 艾瑞克森(以下称艾瑞克森)、简 海利和约翰 威克兰德三人共同解读的有史以来最详细的催眠治疗逐字稿,是读者学习和理解艾瑞克森催眠的 抓手 。 本书具体介绍了 6 种催眠技术,均为艾瑞克森原创,如双重束缚、间接暗示、手臂悬浮、双重沟通、震惊技术和催眠后暗示的行为和状态,有说明、有原理、有举例、有分析,合在一起仿佛是艾瑞克森催眠的百宝箱。 本书还引入了由欧内斯特 罗西(以下称罗西)首创的社会心理基因组学的核心概念,罗西试图用当代神经科学的发展来解释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的原理和机制,让读者看到了罗西的努力、用心和与时俱进。 本书内容经典、表述形式多样,适用于心理工作者、脑科学研究者、行为研究者、心身科学研
《艾瑞克森催眠治疗大典》第3卷《敞开心扉:创新性心理治疗》共5篇,32章。 本书书名源自1980年米尔顿 艾瑞克森(以下称艾瑞克森)与欧内斯特 罗西(以下称罗西)、马里恩 摩尔之间一次互动的誊录,在最后一章有翔实的记录。 当时罗西提出了一个请求: 敞开我的心扉,学习为了成为一名治疗性催眠的优秀从业者我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本卷不仅汇集了艾瑞克森做过的不寻常的治疗,还涵盖了他的学生和同事对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的深入探究和传承。 罗西在书中探讨了昼夜基本休息 活动周期(BRAC)在艾瑞克森催眠治疗中的有效应用,以及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周期是心身沟通的终极源泉,为催眠从业者打开了新的视角。 本书内容经典、表述形式多样,适用于心理工作者、语言研究者、行为研究者、脑科学研究者、心身科学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及想改变人生的探索者。
《艾瑞克森催眠治疗大典》第 4 卷《治疗性催眠的高阶技术》共 5 篇,25 章。 本书收录了艾瑞克森逾 50 年职业生涯中的部分案例,这些案例均在临床意义上实现了治愈,共涉及四类问题:阻抗的应对、全新自我认同的创建、对神经症的处理,以及对精神疾病的开创性探索试验。 而在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技术层面,艾瑞克森采用技术原理结合真实案例并辅以技术要点剖析的方式,对一些高阶方法,如困惑技术、非言语(或哑剧)技术及散缀式暗示技术进行了详细阐释。 这些阐述细致、缜密,可操作性强。案例则堪称艺术,饱含艾瑞克森对心理疾病、对人类、对生活的理解。 本书无论是对寻求创新治疗理念与方法的心理工作从业者,还是对想收获自我成长、深化生活的普通个人而言,都具有极大的阅读价值。
《艾瑞克森催眠治疗大典》第 1 卷《治疗性催眠的本质》共 4 篇,17 章。 本书从探索意识和催眠的本质开始,介绍了米尔顿 艾瑞克森(以下称艾瑞克森)为区分催眠性和非催眠性现实所做的催眠实验,以及在探索梦游式催眠状态方面所做的实验研究,以此来澄清大多数催眠工作者对催眠反应与暗示感受性关系的误解。 欧内斯特 罗西(以下称罗西)还从神经心理生理学角度探讨了艾瑞克森的四阶段创造力周期,探索心理活动调节分子活动和生理功能的本质,从神经科学角度解释治疗性催眠、心理治疗和疗愈在促进心身康复方面的功效。 本书内容经典、表述形式多样,适用于心理工作者、语言研究者、行为研究者、脑科学研究者、身心科学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及想改变人生的探索者。
《艾瑞克森和他的催眠疗法》呈现艾瑞克森对来访者所秉持的态度和运用的方法。 艾瑞克森强调个体的独特性,每个来访者都有独特的需求和防卫模式,因此每个来访者都需要原创的介入模式。他会创造情境,让来访者自发地理解并运用自身的改变潜能,靠来访者自身的独特才能或缺点来缓解症状和解决问题。 艾瑞克森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无意建立任何心理治疗理论,也无意建立任何心理治疗学派。他经常在独特操作模式的架构中综合运用行为、认知、精神分析和其他心理学派的方法,而艾瑞克森用自然催眠法来引发治疗反应,目的是让来访者合作。 艾瑞克森治疗强调弹性的治疗方式,对于所需的疗程并没有预设立场,治疗倾向于短期和问题导向,采用不直击要害的间接沟通技巧例如趣闻轶事或比喻等方式来实现不直击要害的平行沟通,有效减少了来访者的抗
这是*一本既记录了艾瑞克森所做的一个完整案例又记录了他本人对这个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讨论的书。案例中,艾瑞克森在被试的催眠年龄退行中以每次被试生日次月都会出现的 二月人 与被试在穿越的心理空间里相会,与她交谈,提供更全面的视角,让被试重新审视过往发生的那些与她对游泳和水的恐惧有关的生活事件,从而帮助她消除对游泳和水的恐惧,促进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这个案例是艾瑞克森1945年做的,当时艾瑞克森还聚焦在心理动力学上,正在从实验性研究向临床治疗应用转换。从这个案例中,读者可以看到艾瑞克森敏锐的直觉,也可以看到不少艾瑞克森在心理动力学方面的思考,而后者可能正是很多在学艾瑞克森催眠的专业人士所孜孜以求的。
艾瑞克森对他所使用的各项催眠技术的详细讲解。 虽然已有相当多的文章介绍已故的艾瑞森博士的工作,艾瑞克森编著的《艾瑞克森催眠教学实录 (I)催眠实务:催眠诱导与间接暗示》仍值得大力推荐。它不但提供读者一个了解艾瑞克森博士的机会,还可通过其教学实录的逐字记录,尽可能地亲近他,直接向他学习催眠治疗知识。
以艾瑞克森真实催眠过程的详细记录为材料,由艾瑞克森向学生Rossi讲解催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虽然已有相当多的文章介绍已故的艾瑞克森博士的工作,本书仍值得大力推荐。它不但提供读者一个了解艾瑞克森博士的机会,还可通过其教学实录的逐字记录,尽可能地亲近他,直接向他学习催眠治疗知识。
《中庸催眠术》从集体催眠术的技术人手,分析了《中庸》其逻辑建模的方式.对比于龙树大师因明学逻辑形态的格式,来试图比较出孔子 中道思想 ,与龙树佛教中道思想的差异性。阐释千年华语环境之下,两个不同文化体系下的诸多概念共用,又各为逻辑内涵的地域文化奇观。由于本书是对《中庸》一书全文的逐句点评,所以我将重点对孔子中庸思想,做逻辑与概念的分析,与以往人类已有的逻辑成就做现代判断。比如,某句所具的逻辑,孑L子用了什么逻辑悖论的形式,它造成的非逻辑后果是什么,做一个归纳总结,以方便从哲学上把握住两者的关系。
对于催眠的误解始终未消失。普通民众依旧认为催眠是神秘的、强大的,甚至可以操控人心。催眠作为一种有用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心理咨询的各个领域。它能够帮助现代人从忙碌的外在世界里抽离,将所有注意力聚焦于所关注的问题或行为。它是心理咨询过程的催化剂,也是整合不同咨询流派的黏合剂。本书汇集了临床催眠治疗领域的专家,通过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案例展示了现代催眠术的全景图,全面介绍了有关临床催眠术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不同观点及方法。
本书是专享一本既记录了艾瑞克森所做的一个完整案例又记录了他本人对这个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讨论的书。案例中,艾瑞克森在被试的催眠年龄退行中以每次被试生日次月都会出现的“二月人”与被试在穿越的心理空间里相会,与她交谈,提供更全面的视角,让被试重新审视过往发生的那些与她对游泳和水的恐惧有关的生活事件,从而帮助她消除对游泳和水的恐惧,促进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其实,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任何问题。 它不会抑郁,没有压力,和几亿年前没任何区别。 是我们出了问题。 我们抑郁,承受压力,甚至崩溃。 我们挣扎在左或右,却忘记了平衡。 所以我们以为一切都出了问题。 我们怀疑一切。 我们因此不安。 如果福尔摩斯主攻心理学,而华生会催眠,他们的故事大概就是 催眠师手记 系列。 案情提要 那一夜她们要的是幻想,而我要的,是回到现实。 《佣兵》 我用剩下20%的感情换你的真心,你会接受吗? 《冷餐》 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这块表没问题,出问题的,是时间。 《时间线》 如果梦跑出来了,怎么办? 《一个人的世界》 不管是劫、还是缘,都在你身上 《驱魔》 会不会有人用梦境来制造遗憾? 《飞行课》 你可以继续说一切都过去了
《什么是影响》译自著名心理学家鲁斯唐于1991年出版的一本名为《影响》的心理哲学随笔: 影响 是一种持续而隐秘地决定人的命运的行为,在今天,它被归为 无意识 ,是人自身内在心理的结果。 《什么是影响》中,鲁斯唐将厘清从佛洛依德、拉康以来的心理分析学如何将 影响 从外在解释为内在,并对现代人的灵魂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催眠术》于2005年出版以来,获得了市场很大的反响,曾加印了很多次,销售业绩良好。近来作者对该书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如增加了“疲劳”一节。 你想减肥吗?你想戒烟吗?你想缓解你的焦虑和抑郁吗?你想开发你的潜能吗?那么,试试催眠术吧。尽管催眠术备受争议,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催眠术在治疗身心疾病、开发个体潜能方面有着其他疗法难以比拟的神奇功效。本书介绍了16种简单实用的催眠方法,并针对现代社会的不同人群、不同需要,提出了科学的催眠治疗方案。
传统的催眠被简化为一种服从的、蛊惑的、失去知觉的现象,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缺乏可以理解它的方法,而只是研究了其消极面和投射的阴影。实际上,经《什么是催眠》作者弗朗索瓦·鲁斯唐所重新定义的催眠是一种异相的醒觉状态,这种状态把构成我们存在的参量交由我们支配,同时让我们获得建构世界的能力。催眠向我们的世界的诸多次元开放,它和我们熟知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受限醒觉截然不同。在这层意义上的催眠疗法使我们通过想象和预期改变我们的举止和行为,这种能力对建立我们与他者以及我们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位置起决定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它并不属于心理学,而是属于一种宇宙论。催眠是更为宽广、更为敏感的醒觉,它的实践可以成为一门生活的艺术。它意味着一种学习,这种学习不存在任何深奥的东西,激活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潜在的
传统的催眠被简化为一种服从的、蛊惑的、失去知觉的现象,那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缺乏可以理解它的方法,而只是研究了其消极面和投射的阴影。实际上,经《什么是催眠》作者弗朗索瓦·鲁斯唐所重新定义的催眠是一种异相的醒觉状态,这种状态把构成我们存在的参量交由我们支配,同时让我们获得建构世界的能力。催眠向我们的世界的诸多次元开放,它和我们熟知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受限醒觉截然不同。在这层意义上的催眠疗法使我们通过想象和预期改变我们的举止和行为,这种能力对建立我们与他者以及我们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位置起决定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它并不属于心理学,而是属于一种宇宙论。催眠是更为宽广、更为敏感的醒觉,它的实践可以成为一门生活的艺术。它意味着一种学习,这种学习不存在任何深奥的东西,激活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潜在的
《什么是催眠》译自法国当代哲学家、著名心理学家、催眠治疗师弗朗索 鲁斯唐于1994年出版的一本名为《什么是催眠》的心理哲学随笔。在心理分析学中,催眠方法已应用多年,它可以有助病人释放自身的压力,让医生进入病人开放的意识,而本书的特别之处则在于指明 催眠 不仅是一种医疗方法,更是一种深度休憩的艺术,一种每个人都能付诸实践的生活方式。作者认为,催眠绝非被动,它使我们通过想象来预期和改变我们的举止和行为,同时,催眠还可以激发我们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对建立我们与他者以及我们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位置起决定作用,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催眠是更为宽广、更为敏感的醒觉,它的实践可以成为一门生活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