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具身认知心理学兴起并掀起了一股沸腾的热浪。它横跨了一系列广泛的主题,为心理学描绘出一幅巨大的蓝图。本书系统回溯了具身认知在心理学史与认知科学史上的来龙去脉,介绍了具身认知的元理论、实体理论与实验证据,厚描出具身认知心理学的精细面貌,并对具身认知运动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走向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最后,本书提出“内感受具身认知科学”的设想,将内感受视为沟通具身认知内在成分与外在成分的重要桥梁,从而为具身认知提供一种构成性的理论框架。
《认知心理学(重排本)》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对各种重要认知过程的研究,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对记忆过程分章阐述了记忆结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对思维过程则分章阐述了概念、问题解决和推理。书中涉及各种认知过程的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丰富的实验资料与理论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着重介绍了各种认知过程的模型,同时指明各种认知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争论,使读者可以了解认知心理学的全貌,有助于作深入的思考。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心理学、教育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学生使用,并可供有关专业教师、研究人员和广大中学教师参考。
《认知神经科学导论》由三部分共十二章组成。部分(第1、2章)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概念、方法学原理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第3~7章)是《认知神经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分别讨论了知觉、注意、学习记忆、语言思维和社会情感等认知神经科学基础知识;第三部分(第8~12章)分别讨论了成瘾行为、测谎、精神疾病和脑与心理发展障碍等问题的当代研究进展,它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延伸与扩展,使认知神经科学基础知识更贴近社会生活和疾病等重要问题。 《认知神经科学导论》的特点在于它的系统性、前沿性和广泛性。系统性是指其对基本心理过程的认知神经科学知识进行系统性介绍;前沿性在于它吸收了认知神经科学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引用了较多2008-2009年的文献资料;广泛性指它蕴涵的多方面的内容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自1980年版出版以来,每五年更新一版,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该第7版于2010年出版,是*版。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系统地将传统认知心理学与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侧重于人脑的认知研究。并通过“启示”将研究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作者以流畅的语言,深厚的学术功底,引领读者进入认知心理学领域。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共14章,第1章介绍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和思路以及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第14章介绍了认知的个体差异。其余12章分别探讨了知觉、注意、心理表象、知识表征、记忆、问题解决、推理、判断和决策、语言等各个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其中每两章为一个专题,共六个专题。同事,吸纳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认知的神经基础,内容详尽、深入,
我们如何洞悉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对于他们以及当时的情境了解多少?我们又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理解、预测和记忆他们的行为的?我们的社会判断是完全由我们的社会知识决定的,还是也会受到感受和欲望的影响?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认知革命中兴起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我们如何理解自我、他人与社会。在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里,齐瓦?孔达深入而广泛地回顾了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和理论,不仅前瞻性地系统介绍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启发法理论,而且开创性地总结了以往社会认知研究中容易忽视的暖认知。本书条理清晰,富于思辨,论述严谨,引人启发,不仅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书,也可供该领域的研究者及感兴趣者参考阅读。
由于社会心理服务需求的增加,成本投入少、治疗效率高的短程疗法越来越受个人和心理服务机构的关注,而认知行为疗法本身具有的结构化、目标导向性、合作性等基本特点也使其特别适合短程治疗。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有用且容易理解的框架,并辅以大量的案例对话分析以及清晰的思维导图,有助于系统掌握短程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核心原则和技术。阅读本书,你将了解到: ◎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特点; ◎结合短程认知行为治疗各环节应达到的目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适合应用的各项技术; ◎意象技术、行为干预、放松技术、催眠技术和团体治疗在短程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应用。 无论是希望更多了解短程治疗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精神科医生,还是亟需认知行为疗法基础培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本书都是一本大有裨益的案头参考
生物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生物基础的一门科学,它试图从生物学和演化学的角度对感知觉、认知和行为进行解释。 《生物心理学(第10版)》取材广泛,综合了比较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药物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 究成果,详细探讨了大脑与神经系统的解剖、感知觉加工、运动控制、动机情绪、精神障碍、学习与记忆、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理论及观点,着重解释了行为及心理现象背后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全书内容有趣、文字浅显易懂;书中的插图色彩鲜艳,大小适中,标识清晰。《生物心理学(第10版)》适合心理学、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广大师生和研究者使用。
卡姆原来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在工作中也被誉为"商场杀手",一切都很顺利。某个时候,这一切都改变了,他出现了一些孩童般的举动,他会躲进儿子的游戏室的小橱柜里;漆黑的夜晚恶梦连连,爬进钢琴底下,写下"安全不安全"的字句;画一些像儿童画出来的、但却表现他小时侯的经历的线条画,甚至接个电话也会冒出几个声音,更别提单独开车了,这些都是蕴藏在心灵深处的几个分身们"现身"出演的一部人格分裂的戏剧。 整部小说的结尾虽有些类似"大团圆"的结局:卡姆终于敢于承认自己患有"多重人格障碍"(俗称"人格分裂"),本人也获得了心理学博士的学位,与妻儿也能和谐相处。但其间主人公及其家人的内心挣扎,患有病症的原因等等不只是用诡异、绝望这么几个字眼可以形容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各种各样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和听觉对人类有着潜移默化却极其重要的影响。作者从生理学、物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阐释了声音和听觉是如何影响大脑的进化、发展和日常功能的。书中从我们习以为常的听觉现象入手:为什么指甲划过黑板的声音让人极其不适?为什么我们经常在火车上或汽车上睡着?真的有什么音乐会让人觉得恶心吗?为什么城里人在乡下睡不好觉,反之亦然?为什么充满游客的威尼斯城如此安静?在这些有趣的探索中,作者逐步揭示出听觉这一普遍存在却又常被忽视的感觉是如何操纵我们的思考、消费、睡眠和感觉方式,进而发挥出塑造心智的强大力量。
本书作者在收集了大量国内外认知发展研究的手资料的基础上,以清晰的逻辑线索、透彻的论证分析呈现了新时代背景下认知发展领域崭新的研究面貌。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认知发展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研究方法及理论;从感知觉、记忆、言语、概念、表征、问题解决、推理、社会认知、元认知方面详细描述和分析了儿童青少年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心理学从一开始就把认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皮亚杰对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乔姆斯基对于语言的研究、信息加工理论的计算机隐喻、认知与情绪的关系的研究等都是人们对认知过程浓厚兴趣的体现。可以说,从认知的角度考察心理现象,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特征。正因为如此,认知心理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心理学领域的 门重要分支。 但是,人的大脑结构无比复杂,人的心智也是*难探究的。认知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研究人类如何知晓事实、记忆观点和思考问题,所以,学习认知心理学也就有了极大的挑战性。而本书出现在 新世纪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文库 众多图书之中,就是想告诉读者,无论你从事的是心理学的基础研究,还是在做心理健康咨询,都必须接受挑战 了解
认知科学以人类心智为对象,以揭开人类心智的奥秘为目标,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创立,采用的是交叉学科框架。2015年以来,本书作者提出心智进化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人类认知五层级理论,使认知科学从交叉学科转变为单一学科。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语言、思维、文化层级的高阶认知研究”(15ZDB017)的终成果。全书以人类认知五层级理论为指导,从脑与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语言认知、思维认知和文化认知五个部分共18章,展开对人类心智和认知的研究。本书是作者在清华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约30轮次的课程实践的总结,资料翔实,成果丰硕,一些研究成果属于首次披露。本书是“清华大学认知科学研究系列丛书”第二批书目中的一本,按照18周的教学内容安排,易于组织教学,适合认知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
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网络游戏成瘾的认知神经科学》梳理了20年来研究者对网络游戏成瘾进行的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研究,首先对网络游戏成瘾的源流、危害、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介绍;然后从游戏渴求、认知控制、决策特征、奖赏敏感性、执行功能、大脑功能网络、大脑结构等方面归纳了相关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及其发现;后介绍了研究者应用认识行为疗法、药物等针对网络游戏成瘾进行的干预尝试及其效果的认知神经机制。《网络游戏成瘾的认知神经科学》全面展示了当前对网络游戏成瘾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可为认识这一障碍的发病机理及危害、探究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运用烘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认知活动,包括肝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第 次出生,是离开母亲的子宫; 第二次出生,是青春叛逆期,离开家长的思想子宫; 第三次,不管年龄几何,人生旅行独自上路,我们终将学会自由进出孤独。 作者王浩一以数十年对哲学、心理、文史、风土的研究积累,从个人际遇与日常生活出发,同时结合社会热门现象,勾勒出人类 孤独 的心灵谱系和心理情境。 书中既有对个人不同时期幽微心绪的敏锐体察,又能调整焦距放眼古今及世界各地,微小与宏观之镜有机切换,呈现了对孤独的多方位观察和思考。通过探讨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这一人生终极命题,阐明如何欣赏孤独,与孤独共处。
我们如何洞悉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对于他们以及当时的情境了解多少?我们又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理解、预测和记忆他们的行为的?我们的社会判断是 由我们的社会知识决定的,还是也会受到感受和欲望的影响? 社会认知是心理学的前沿领域,它关注我们如何理解自我和他人。在《社会认知——洞悉人心的科学》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里,齐瓦·孔达深入而广泛地回顾了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和理论,不仅适合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该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社会认知——洞悉人心的科学》的 部分回顾了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包括社会概念的表征、推理规则、记忆、由动机和情感驱动的“暖”认知、自动化加工。 第二部分总结了社会认知的三个基本主题:群体刻板印象、有关
这部导论性的著作呈现了与经典的笛卡尔心智观相对应的一种全新的心智观,其并未将一切认知活动都框定在颅腔之内。罗兰兹相信,这种全新的心智观将奠定所谓“新认知科学”的基础,它强调心理过程的具身(非神经的身体结构与过程参与构成了心理过程)、嵌入(心理过程在特定环境中运行)、生成(行动是心理过程的构成成分)和延展(外部事物参与构成了心理过程)色彩,其脉络可追溯至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庞蒂等现象学家的观念之中。
心理学研究的是复杂的人类心理现象,认各理论是关于人脑活动规律的理论。对于当代科学来说,这是两个十分前沿的领域。唐孝威院士从物理学式的系统层面对当代心理学和认知理论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的分析范式。 本书部分研究统一框架下的心理学,指出心理现象中存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五种心理相互作用,这些心理相互作用都以心脑系统的活动作为共同的基础,因而具有统一性。本书第二部分研究统一框架下的认知理论,用几种心理相互作用及其统一性的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提出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与意识活动互相耦联的模型和认知统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