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这套 加缪手记 共三卷,阿尔贝 加缪在其中记录了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写作构思。加缪在这几本笔记中,与之前相比写了更多他私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希腊旅行、阿尔及利亚战争之惨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笔记刚开始只是加缪的写作工具,到后来却更像是他的日记。 这本《加缪手记(第1卷1935.5-1942.2)》是其中一册。 内容提要 《加缪手记(第1卷1935.5-1942.2)》包含阿尔贝 加缪1935年5月到1942年2月之间的手记,是了解加缪其人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更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他在手记中写下他的读书杂感、生活随想、情感波动,以及写作构思的方式,其中充满了精彩动人的哲学思考。 书信手记最能凸显与呈现一个人内心的诸貌与真实,通过加缪的手记,我们更能全面地了解这位被称为 以睿智与热诚,阐明了我们
暂无内容简介。。。。。。
如果你是—— 想要提高工作效率的拖延症患者 每个月都打算下个月开始存钱的月光族 告诉自己“今天一定要早睡”的熬夜族 每吃一口都心中煎熬、默念“吃完这口开始”的控 把桌面设置成了“再卖剁手”却默默去购物车结账的淘宝控 心里知道今天应该早点回家陪家人却还在的工作狂 如果你是—— 游戏狗、手机控、微博控、购物狂、注意力涣散、烟鬼、酒鬼…… 你一定问过自己,为什么我们永远说一套、做一套?! 为什么人人都是伪君子?!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我”,而是一个大脑各模块共同构成的、相互争吵着的“我们”——一个离散但是相互作用的模块的组合。大脑各模块中连续不断的冲突塑造了我们和另一个个体的交互,以及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 人的踯躅矛盾、优柔寡断、知行不一、罔顾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思维、人际关系、冲动的控制,以及用某种或多或少一致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性格等许多不同的方面。并提出了两个问题:如何限度地提高呈现的逻辑,而把历史的转化降低到小限度;如何使该领域中具有各种背景的读者不感到厌烦,而不使初次阅读这本书的人感到神秘。是为心理学、社会研究、教育、咨询、精神病学、精神分析、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有关学科的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编写的。本书是“20世纪心理学通览”的一种,系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卢文格的名著。书中,卢文格把人们对自我的理解分为三个时期:前精神分析时期、精神分析时期、新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时期;把自我发展阶段的划定分为两种类型:以序列为主的阶段划分和以类型学为主的阶段划分,他阐述了自己的阶段概念的划分,既非序列、也非类型学的“发展的类型学”。《自我
本书的主要特色是在体系上突出人格理论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按照特质理论、生物学理论、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现象学理论的顺序来编排,意味着不同人格理论之间的关系,或者它们在解决人格的不同层面的问题上所起的不同作用。特质理论帮助我们描述人,即初步认识一个人的特点。生物学理论帮助我们从生理、遗传甚至进化的方向去解释人的特征。学习理论揭示了环境如何塑造人,其中社会认知理论则强调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精神分析理论挖掘人的潜意识动机,探索心理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免于心理疾病的方法。现象学理论则向我们呈现人的意识经验的整体性和主动性,强调人的选择和建构世界的能力,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
这是本领域学者的一本参考书,它涵盖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中研究设计、研究方法以及统计途径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章节均由各分支领域的大牌专家撰写,反映出了各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撰写本手册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几乎所有相关研究方法的完整且可读性强的参考知识。另外,《社会与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手册》还能为研究者提示出各种他们未曾想到过且可行的研究方法。创新性的研究方法会令研究者在提出各种理论驱动的研究问题时受益,能够扩大他们已具有的实证知识基础的深度和广度。借助这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无论是新人行的研究生还是学有所成的社会心理学家都能够了解到如何恰当地使用每一种方法,以及如何把握运用各种方法开拓知识领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