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将人类的大脑描述为一台肉身机器,那么心体就是承载心智的软件。 问题是,这些充斥在我们大脑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大脑中的突触如何构建了自然世界中人类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心智与意识? 基于蛮力和巨大数据库却能出色给出优化策略的计算解决方案,是否算 真正的思考 ?仅仅因为其以一种陌生的、非人类的、非生物的方式我们就否定它吗? 本书集合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智哲学、心理学等前沿领域,对心智与意识的起源、归属与未来,给出了甚为广阔且深入的讨论与探索。 克拉克从深刻的哲学问题开始,即心智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拥有它们,然后探索符号计算、神经网络、动态系统和具身认知等在面对心智问题时的各种解决方案。这本书用学术性的语言和来自不同理论的例子,围绕心智问题,通过多个讨论环节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
《压力:评价与应对》是一部不朽的作品,也是压力研究领域引用率*的著作之一(截至2019年底,Google学术引用约60000次)。它延续了由拉扎勒斯在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压力和应对过程》中开创的传统,详尽地阐明了基于认知评价和应对的心理压力理论。 本书从生命科学里关于压力的概念、认知评价过程、人的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对概念及过程、评价与应对结果、情绪的认知分析、治疗与压力管理等方面来全面展开对压力反应的讨论。作为一个整合性文本,本书融合了二十多年的研究进展,涉及行为医学、情绪、压力管理、治疗以及生命发展等诸多方面。作为一部跨学科的经典著作,本书反映了与压力相关的许多问题维度,可以说是临床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以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者的之书。
上头 冲动了 是如何决定我们的决策的? 一身名牌才是成功吗? 为什么献血必须是无偿的? 为什么我们喜欢买奢侈品? 为什么全国性彩票被称为 智商税 ? 为什么我们工作时间长了,反而更穷了? 为什么英国社会中不富裕的人投票支持脱欧? 为什么家庭越贫穷,越会将微薄的收入花在不需要的东西上? 所有权赋予了我们生活的意义和幸福感。可能许多人盲目追求所有权,却没有真正去思考:所有权是从哪里来?为何连孩子都能理解什么东西是自己拥有的,什么是别人拥有的?所有权是否植根于思想产生的源头? 全球知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斯 胡德探讨了为什么我们需要拥有所有权,我们如何发展所有权的概念,以及为什么人类在这方面拥有独一无二的能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具备现实意义:当你明白所有权观念来自童年时期,你将会知道如何理解别人
由李占江主编的《临床心理学(供临床型研究生及专科医师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为研究生教材系列教材之一,目的是要在临床型研究生临床技能、临床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起到手电筒、导航系统的作用,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编写的切入点:在注重解决临床实际的前提下,强调诊疗现状的剖析,必要的地方辅以回顾和展望(回顾·现状·展望)。 是临床研究生和住院医师不可多得的自我提高用书。
本书从专业角度出发,首先概述了谎言的发生及测谎的历史。其次对说谎以及谎言识别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了简述,比如,什么是说服,人为什么要说谎,谎言的不同类型以及说谎的个体差异。接着解释了非言语行为和言语特征对揭示谎言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引出科学测谎的基本方法及经典研究。后介绍了测谎在司法领域和人事筛选中的实践应用,以及对其未来科学发展的展望。 本书力求在清楚介绍测谎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专业人士之外的对测谎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能够读懂。
本书在注重犯罪心理学教学体系化的同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刑法学理论发展的全新动态,将一些相关的理论成果予以吸收并于每章结尾新增了 思考与训练 部分,通过思考问题、阅读文献、分析案例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犯罪心理学知识的理解。本版顺应犯罪心理学的全新发展势态,更新了前三版的相关数据和资料,便于教师和学生参阅学习。本书适用于普通教育高等院校法学等相关专业作为教材选用。
作者撰写的《犯罪心理学》分为总论与分论。总论部分系统地论述了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发展□□和基本原理。分论部分具体地论述了社会生活中常见、社会危害性极大的四类犯罪的心理学问题。第一章阐述暴力犯罪心理,特别是探讨了杀人犯罪、抢劫犯罪、□□主义犯罪的心理。第二章财产犯罪心理,讨论了盗窃犯罪和诈骗犯罪的心理。第三章性犯罪心理,分析了强奸犯罪的心理。第四章□态心理与犯罪,述及了人格障碍、性□态、精神病等与犯罪的关系。全书的立论运用了国内外学者的新成果,尤其是关于新型犯罪的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犯罪学研究的细节与深度,引用资料力求准确严谨,在著述中还特别说明心理学视域的特色。 本书是《犯罪心理学总论》的续篇,作者分别总论、分论独立成书,各自篇幅适当,既方便读者阅读,也在体例
《心理学:关于家庭(第12版)》分为五大部分,共15章内容,从家庭制度的历史与发展、家庭的社会背景与多样性、家庭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家庭生活周期的发展变化以及家庭危机与社会政策方面全方位立体地向我们阐述了有关家庭研究的基本知识、理论、研究现状和社会热点问题。全书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可读性强。第章开篇均以紧扣主题的案例讨论作为铺垫,娓娓道来;主体部分中作者则以清晰的脉络详细梳理出了相关主题的理论、社会现状和研究现状;在每章末,作者悉心提取了相应的关键术语、知识点和讨论题,便于读者巩固所学和深入思考相关问题。
《戒毒人员心理矫治技术》是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禁毒学专业(戒毒学方向)的专业教材。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矫治的基本理论,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心理成瘾机制,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各种戒毒人员心理矫治方法与技术,以及戒毒人员心理危机干预,戒毒人员心理矫治效果评估等。
这是一本质朴而温暖的心灵归途之书。 作者以己为镜,诚恳地分享了他作为一名曾留学海外的理工男,如何从起初对中国文化持强烈批评态度,到后来用科学视角发现中国心理的合理之处, 终回归中国文化,找到心灵安放之道的心路历程。相信读者朋友们也会从作者的故事中获得极为有益的启发。 这 是一本写给所有中国人、助力人生再启航的积极之书。 作者以中国文化的精髓为根基,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科学视角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独特而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案。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国文化的修心之法,不仅深入剖析了认知、情感和精神三个方面的八种传统智慧,还融合了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揭示了中国文化如何助力我们走出心理困境、享有幸福。 若你正身处迷茫与焦虑之中,感到心力交瘁、问题重重,
你是否在考试前或考试的过程中感到焦虑?你是否在学习或考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很难保持专注?你是否平时勤学苦练,但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现在,无论你想取得哪种资质,考试都是必经之路,然而,对许多人而言,横亘在这条道路中间的便是考试造成的应激。 作为一位专长于提升表现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本·伯恩斯坦的工作不是教我们如何记住更多东西,或者强行将更多信息灌入我们的大脑。在《战胜考试焦虑》一书中,伯恩斯坦基于自己50 年的教学经验和30 年的临床心理学经历,创造了一套用以提升考试成绩的模型,旨在让应试者在考试的过程中保持冷静、自信和专注,进而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 不管你是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管理者,还是上班族或心理咨询师,考试既不可避免,其存在又有的必然性,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退出历史的舞
不管是支付宝里的钱还是“白花花”的现金,你的生活离不开金钱。你可能会觉得,金钱只是一种交换工具。事实上,金钱本身也有七情六欲,还会影响你的爱情、亲情、友情,甚至道德水平。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让你重新认识金钱、认识自己,做金钱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以下情景,你是否感到很熟悉?◎小时候,每当你想哭时,父母都会说 哭什么哭,憋回去 ;◎你觉得朋友某件事做得不好,但你又怕责备他会让他不开 ,于是你选择睁 只眼闭 只眼;◎结婚纪念日,你本以为丈夫会送你鲜花和 饰,但看到他只给你准备了 桌饭菜后,你觉得他不够懂你,甚 不够爱你;◎婆婆说孩子某个习惯不好,在你听来是在间接地责备你带得不好;◎领导突然让全员加班,你担 家里年幼的孩子没人照顾,但看到大家都干劲十足,不知如何说出口; 人活在关系里,和自己的关系 了,内在就和谐了。内在和谐了,在与人相处、与人沟通时,既可以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也可以完整地接收对方所要传达的。当人际和睦时,与家庭、与爱人和孩子甚 与全世 的关系也都能和谐了。这是萨提亚的期望与初衷,也是每个人 生都需要修炼的功课。
《健康心理学:理论与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本书从心理健康的视角,探讨心理行为、心理现象和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健康危机与预防方面的问题,以期提高国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并通过心理健康达到影响身体健康、社会健康的目的。
认知科学已经揭示了哪些学习习惯对学习真正有效。本书基于认知科学概述了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可以用来计划、监测和评估其学习的明确步骤,并为学生如何更聪明而不是更努力地学习提供了实用的建议。书中的大量案例和自我评估工具将帮助任何年龄段的学生将这些学习策略应用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情况,以帮助他们建立和保持促进终身学习的习惯。本书还论述了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原理、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本书认为,像冠军一样学习应该是基于对学习产生影响、对学习行为产生变化、对学习认知进行彻底重塑的一种学习方法。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从当代青年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以自评婚姻状态良好的40岁以下的青年人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角探讨社会转型中的青年人婚姻心理特点,针对婚姻承诺、婚姻关系保持策略、婚姻冲突应对方式、婚姻压力与社会支持等问题,对 12000名青年人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出青年人在婚姻关系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的新动向,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本书对于促进和改善青年人婚姻关系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为婚姻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友好型家庭政策提供了学术支持与参考。
杜艾文博士和赖默博士的《和平心理学》研究的领域是如何在心理学治疗中运用信念,这是国外的一个新的领域。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相信点什么,否则无法生存和与人交往,西方心理学中称之为信念(Belief)。信念的一种发展路径可能是信仰,研究信仰的心理学后来发展为西方的宗教心理学。 自从特洛尔奇提出基督信仰应该吸收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以来,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开始将信念引入心理治疗。《和平心理学》正是这种结合的有益尝试,着重探讨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其心理信念在达到心理和谐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本书以研究自杀行为的“三大势力”—社会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为起点,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心理学理论解释自杀行为的渊源和发展,包括在经典心理学流派的研究中寻找与提炼研究者对自杀行为直接或间接的解释,并在评析新近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我们对自杀心理学的理论思考并进行实证研究。同时,本书还分析了已有自杀评估工具,提出了自杀心理评估的概念结构以及尚需研究的主题,尝试探索和发展本土化的自杀心理测验工具,提出未来自杀心理学研究方向。
我们从何而来?我们与其他的生命形式有何关联?使人成其为人的心理机制又是什么?进化心理学是一门革命性的 ,是现代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在理论上的真正融合。 《进化心理学》 版荣获罗伯特?哈密尔顿图书奖(Robert W. Hamilton Book Award)。自本书出版以来,进化心理学领域又涌现出了大量的新研究。在本书中,戴维?巴斯从进化视角考察了人类行为,为读者提供了学习进化心理学并将其应用于人类心理实证研究所需的概念性工具。《进化心理学》(第6 版)扩展了对文化进化的介绍,并增添了“文化与基因协同进化”的章节;新增了讨论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杂交的研究;扩展了被实证证伪的进化假设的讨论,等等。 《进化心理学》的一大特色是内含大量辅助读者学习的内容,包括批判性思考题以及旨在展示如何将进化心理学应用于真实生活情境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