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将人类的大脑描述为一台肉身机器,那么心体就是承载心智的软件。 问题是,这些充斥在我们大脑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大脑中的突触如何构建了自然世界中人类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心智与意识? 基于蛮力和巨大数据库却能出色给出优化策略的计算解决方案,是否算 真正的思考 ?仅仅因为其以一种陌生的、非人类的、非生物的方式我们就否定它吗? 本书集合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智哲学、心理学等前沿领域,对心智与意识的起源、归属与未来,给出了甚为广阔且深入的讨论与探索。 克拉克从深刻的哲学问题开始,即心智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拥有它们,然后探索符号计算、神经网络、动态系统和具身认知等在面对心智问题时的各种解决方案。这本书用学术性的语言和来自不同理论的例子,围绕心智问题,通过多个讨论环节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
上头 冲动了 是如何决定我们的决策的? 一身名牌才是成功吗? 为什么献血必须是无偿的? 为什么我们喜欢买奢侈品? 为什么全国性彩票被称为 智商税 ? 为什么我们工作时间长了,反而更穷了? 为什么英国社会中不富裕的人投票支持脱欧? 为什么家庭越贫穷,越会将微薄的收入花在不需要的东西上? 所有权赋予了我们生活的意义和幸福感。可能许多人盲目追求所有权,却没有真正去思考:所有权是从哪里来?为何连孩子都能理解什么东西是自己拥有的,什么是别人拥有的?所有权是否植根于思想产生的源头? 全球知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斯 胡德探讨了为什么我们需要拥有所有权,我们如何发展所有权的概念,以及为什么人类在这方面拥有独一无二的能力。这些问题的答案具备现实意义:当你明白所有权观念来自童年时期,你将会知道如何理解别人
教练技术是过去30 年的领导力及管理实践中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在教练行业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不仅要促进个人成长,同时还要服务于整个组织的战略和业务发展。本书介绍了创建教练文化的三大基础支柱和七大步骤以及如何对教练活动进行评估,进而使教练技术在促进组织进步中发挥更大影响力,并让教练活动走出教练室,成为管理、领导以及调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一种方式。本书写给所有想要加入教练技术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人。无论是CEO、人力资源总监、组织发展或领导力发展负责人、教练经理、内部或外部教练、教练培训师或著述者,都能利用书中介绍的步骤和方法,在推动教练活动与整体业务发展相结合并创造真正价值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心理冲突 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构成了社会心理学大厦的一根支柱,对态度、习惯、认知、角色、记忆研究等心理学诸多核心领域都很关键。本书讨论了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有的明确,有的隐晦,包括: ◎ 戈登 奥尔波特对态度冲突的思考,以及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的种族态度提出了 内在冲突 的概念; ◎ 欧内斯特 迪希特在分析香烟市场时,用精神分析理论研究香烟品牌市场营销和人们吸烟习惯的冲突; ◎ 利昂 费斯廷格提出认知失调理论,认为这是态度改变的驱动因素; ◎ 格雷戈里 贝特森尝试把前后冲突的达界定为心理障碍的潜在先兆,并提出了 双重束缚 理论; ◎ 詹姆斯 彭尼贝克关于冲突的记忆和情感表露的研究; ◎ 弗雷德里克 巴特莱特关于人类记忆的构建、回忆和复述的矛盾点的研究; ◎ 斯坦利 米尔格拉姆关于服从与矛盾心
本书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深入探讨大数据心理学研究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集合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与行为科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多位老师及研究生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大数据心理建模的技术思路、并结合案例分析全面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社会治理的新方法、新模式。我们希望这本书可以作为大数据心理学研究者的工具书、社会治理相关工作者的参考书、爱好心理学与计算机交叉学科人士的课外书,帮助读者快速、全面了解大数据分析方法在社交媒体数据挖掘中的应用,以及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新思路、新探索。
《压力:评价与应对》是一部不朽的作品,也是压力研究领域引用率*的著作之一(截至2019年底,Google学术引用约60000次)。它延续了由拉扎勒斯在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压力和应对过程》中开创的传统,详尽地阐明了基于认知评价和应对的心理压力理论。 本书从生命科学里关于压力的概念、认知评价过程、人的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对概念及过程、评价与应对结果、情绪的认知分析、治疗与压力管理等方面来全面展开对压力反应的讨论。作为一个整合性文本,本书融合了二十多年的研究进展,涉及行为医学、情绪、压力管理、治疗以及生命发展等诸多方面。作为一部跨学科的经典著作,本书反映了与压力相关的许多问题维度,可以说是临床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以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者的之书。
杜艾文博士和赖默博士的《和平心理学》研究的领域是如何在心理学治疗中运用信念,这是国外的一个新的领域。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相信点什么,否则无法生存和与人交往,西方心理学中称之为信念(Belief)。信念的一种发展路径可能是信仰,研究信仰的心理学后来发展为西方的宗教心理学。 自从特洛尔奇提出基督信仰应该吸收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以来,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开始将信念引入心理治疗。《和平心理学》正是这种结合的有益尝试,着重探讨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其心理信念在达到心理和谐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本书从专业角度出发,首先概述了谎言的发生及测谎的历史。其次对说谎以及谎言识别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了简述,比如,什么是说服,人为什么要说谎,谎言的不同类型以及说谎的个体差异。接着解释了非言语行为和言语特征对揭示谎言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引出科学测谎的基本方法及经典研究。后介绍了测谎在司法领域和人事筛选中的实践应用,以及对其未来科学发展的展望。 本书力求在清楚介绍测谎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专业人士之外的对测谎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也能够读懂。
本书主要从生活中的设计心理学、知觉与知觉行动、认知与认知行为、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用户调研与产品优化、设计以人为本等方面阐述产品设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本书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清晰,从日常产品入手,侧重案例解析,并结合设计心理学理论分析用户心理机制和产品使用体验,引导设计师成为的观察者、分析者和实践者,帮助设计师更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维,并推广和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本书可以作为产品设计师、产品经理及设计领域工作人员的入门参考书,同时也可以供设计相关专业师生研究和学习参考。
本书是由心理咨询师卢熠翎老师所著,作者集中关注每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剖析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认知、信念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系列实用的小方法和小练习,引导读者一步步改善人际关系,学会科学管理情绪。
这是一部有关心理辅导的教科书级的入门书。书中详细介绍了数种有影响力的辅导理论,并以“辅导关系”为主线探讨了辅导过程中多方面的实际问题,此外还论及了辅导的专业守则以及辅导的终级目标等多个课题。 作者重点论述了辅导者自身的素质以及与受辅导者之间的关系,并再三强调辅导过程其实就是辅导员与受辅导者之间的一种真诚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强调辅导员本身修善的重要性,强调辅导 目标就是协助受辅导者达到自我实现。书中融合了作者多年的心理辅导经验,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性的探讨,对我国心理辅导工作者 加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书既可供大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作为教科书,也可作为在职辅导专业人员、心理学爱好者的案头参考书和通识读物。
我们活在无意识中,也因此可能苦恼无边 觉察你的大脑故事,做个快乐的人 如何才能离苦得乐,不再抑郁焦虑?如何才能理解生命的运作机制?如何才能构建面对挑战时的心理灵活性?生命是一场觉醒的旅途。每个人都可以终结精神内耗,活出充盈着轻松、喜悦的全新生活。 而事实上,很多人都活在无意识的生命状态中,自我伤害而不自知。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持续地自我贬低;我们可能会在遭遇心理痛苦时反复思考、分析、抉择,认为做出选择就能走出困境;又或者,我们会为了改善自己的状态,而努力要求他人、环境做出改变……其实,这些行为对走出我们的心理困境毫无意义。不仅没有意义,在盲目的行动中,我们与自我、他人及世界的冲突只会愈演愈烈,而生命也仿佛失去了控制,变得越来越身不由己。 内在觉醒,就是要清晰发现并理解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