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投身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训练多年、实务经验丰富的麦克唐纳博士撰写,是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课程的教材之一。本书分为十一章,分别介绍了焦点解决疗法模式、案例研究、伦理议题、历史根源、循证依据,以及在精神卫生服务、重性精神障碍、职场中的应用。此外,还介绍了焦点解决疗法的常见问题和未来方向。本书*的价值是,介绍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基本精神与技术,清楚地说明了如何协助各种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如何在医院范围内工作,包括一些危机干预的案例与原则。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新增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研究成果。
在《嫉羡和感恩》中,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发现的阴茎嫉妒;然而,克莱恩对于嫉羡的概念接近是革命性的。 当今,大部分的精神分析师都非常熟悉克莱因所述的早期客体关系,许多分析师甚至使用她的发现与概念而不明就里。她的许多思想已经被纳入主流精神分析的思维当中,且仍在世界各地流传和发展;其著作的启发性与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喜欢精神分析的读者来说,克莱因的这本著作值得学习与收藏。
在总结以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本书对心理语言学眼动实验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介绍,包括心理学实验的基本逻辑、常见的实验设计、常见自变量的操纵方法,以及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被试的选择与分配、实验材料的编制与评定、研究选题的方法以及报告等。在对上述内容的介绍过程中,本书适当增加了笔者实验室以往实验研究当中的经验,以期读者能够避免相关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英文版,第10版)》是一本供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使用的研究方法经典教材。 作者选择大量*的研究实例,详细说明了心理学研究中经常要用到的各种描述性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研究、行为的隐蔽测量)、实验性方法(包括独立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和复合设计)以及应用性研究(个案研究法和单被试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项目评估),并简单叙述了数据处理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研究报告撰写和心理学学术交流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书适合心理学专业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学习使用,也可供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师以及从事心理学教育和科研的工作者参考,同时还可以供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借鉴。
本书作者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在古典诗词与“红学”研究方面硕果累累。所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一书蜚声海内外,自问世以来印刷已逾百万册,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世界高校列为汉文参考书。本书即是以其为基础改编而成。书中收录了各种版本《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歌谣、谜语、酒令、联额、对句等形式的文字。作者对每篇文字都做了细致的解读,包括说明、注释、评解等。其中既有严谨的文字诠释、真实可信的背景介绍,又有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艺术分析。书中还附录了对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生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其中《(红楼梦)版本简介》一文,吸收了《红楼梦》研究的成果,对我们了解《红楼梦》版本及其流传极有帮助。本书既有较高的学术
《驾驶心理测评量表手册》包含25份信度和效度较好的汽车驾驶员心理测评量表,内容涵盖驾驶行为、驾驶技能、驾驶员认知、情绪、安全态度和交通安全文化等多个方面。手册从理论背景、样本介绍、实施或使用方法、计分与结果解释、信度和效度、注意事项、应用价值和简要评价七个方面对每个量表或问卷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附有完整的量表或问卷测试内容,方便读者使用。
1910年出版的弗洛伊德的《列奥纳多 达 芬奇与他童年的一个记忆》(Leonardo da Vinci and a Memory of His Childhood ),启蒙了后世 心理传记学 的研究范式。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峡两岸几乎同时开始了心理传记学这一领域的探索。采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人物(特别是非凡人物)的生命故事进行研究。郑剑虹、李文玫、丁兴祥主编的《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集刊,代表着中国大陆与台湾人文取向的心理学者*次携手,也是世界范围内心理传记学的首个学术刊物。《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以书代刊,将于每年在海峡两岸以繁体字和简体字两种版本同时出版,其将成为凝聚华人心理学人文取向研究队伍的阵地。
本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经典测量理论知识,并将现代心理测量的新理论、新方法融入教材体系,完整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重要的心理测验量表。既有心理测量技术的介绍,更注重心理测量思想方法的培养。教材中辅以大量图片和表格, 资料链接 专栏介绍了与心理测量相关的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与资料,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本教材内容新颖,体系全面,融文采与学术于一体,可读性强,注重心理测量的应用,既适合作为心理测量学的教材,又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来在高校的法律英语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及律师实践,从理论的层面对涉外法律英语的词汇特征、句法特征展开研究,意在授之以渔;其次,作者结合涉外法律事务中的案例,研究涉外法律文书中常见通用条款的写作,再逐步过渡到涉外法律文书的规范写作研究,意在授之以鱼。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是涉外法律事务人员以及高校法律英语研究者、学习者的有益参考书。
在离开雅典民主繁盛时期近两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希腊悲剧?西蒙 戈德希尔的这本小书一方面将悲剧看作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社会生活和公民话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引入现代文学批评的视角,对希腊悲剧的本质及其涉及的重要问题如语言与城邦、人与城邦、知识与心智、作为戏剧的戏剧等进行了独到的考察。在详细讨论三大悲剧家的剧作的同时,向读者揭示了希腊悲剧中的问题、张力和不确定性。 无论是古典学者,还是希望以一定的批评意识接近希腊悲剧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提供帮助和启发。
学问是对思想的论证。学问不能没有思想,但做学问的要不是思想的能力,而是对某一思想论证的能力;智慧的增长主要不表现为思想论证能力的增长,而表现为对思想直接获取并举一反三地运用能力的进步。 《战略学札记》是北航战略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的新着,由海洋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取名《战略学札记》,并不能理解为作为学科的“战略学”札记,而是作为战略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全书内容丰富,包括心得、史鉴、治学、笔记、人物、人生、文艺、字词等方面,形散神不散,记录了作者的思想历程。看作者其他大部头着作有利于培养做学问的能力,但做学问毕竟是少数人的事;而读这本札记的好处则是可将其中的思想火花直接用于工作和研究。 全书以半百为节,与广大读者分享。 学问使人成熟,使思想久远;智慧使人美丽,使思想
《曹雪芹家世新考(套装上下册)》是冯其庸先生对曹雪芹家世的专题性考论。作者将文物资料与实物对证,并资以实地考察,对曹雪芹的祖籍谱系追踪蹑迹,梳理出完整科学的谱系表。并对每世每房的主要人物作了细密的考论。同时为了说明曹家的兴衰变迁,还对李煦等与曹家有紧密关系的人物作了条分缕析式的梳理,并借助大量的历史资料如奏折、族谱和文物图版等,作了详尽的考证。
《变形记》当之无愧地为世界文学中小说经典文本之一,它既隐喻了具体的时代,又具有恒定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意义,这部作品具有无限的可读性和阐释性。本书尝试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批评方式,从不同角度考察《变形记》,将其置于广阔开放的批评视野,意在提供一种差异性及其造成的潜对话,揭示这部经典小说可能的审美维度和精神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