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投身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训练多年、实务经验丰富的麦克唐纳博士撰写,是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课程的教材之一。本书分为十一章,分别介绍了焦点解决疗法模式、案例研究、伦理议题、历史根源、循证依据,以及在精神卫生服务、重性精神障碍、职场中的应用。此外,还介绍了焦点解决疗法的常见问题和未来方向。本书*的价值是,介绍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基本精神与技术,清楚地说明了如何协助各种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如何在医院范围内工作,包括一些危机干预的案例与原则。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新增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研究成果。
在《嫉羡和感恩》中,克莱因引入了新的观念:嫉妒在儿童生命初期即已表现出来,也是死之本能的最初表现;嫉羡与感恩是相冲突的,在偏执-类分裂心理位置运作的嫉羡,是精神病理的强力因素。在精神分析著作中一向都强调嫉妒的重要性,例如弗洛伊德发现的阴茎嫉妒;然而,克莱恩对于嫉羡的概念接近是革命性的。 当今,大部分的精神分析师都非常熟悉克莱因所述的早期客体关系,许多分析师甚至使用她的发现与概念而不明就里。她的许多思想已经被纳入主流精神分析的思维当中,且仍在世界各地流传和发展;其著作的启发性与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于喜欢精神分析的读者来说,克莱因的这本著作值得学习与收藏。
每次的精神分析都面对不同的来访者、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环境等,因此,每次的精神分析都充满挑战。精神分析工作者要把自己的精神分析经验、精神分析技能和对精神分析理论的认识应用在自己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咨询风格。精神分析师,就要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精进,不仅在治疗中向来访者学习,在被督导过程中向督导师学习,还要从经典精神分析著作中学习。以此为目标,作者就以下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通过谈话做梦、精神分析督导、精神分析教学、分析风格要素、比昂心智功能四原则和哈罗德 西尔斯俄狄浦斯情结。对精神分析的重新发现需要分析师思想上的自由、行动上的谦卑,以及不断革新和全新的发现。
本书是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关于失败案例的一次研讨会的结晶,作者阿诺德 戈德伯格是美国自体心理学流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许多著作都集中在自体心理学的演变和发展上,是扩展科胡特思想的主要贡献者。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并不总是成功的,不可避免的,分析或治疗并不能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同时这也是许多临床工作者感到沮丧和烦恼的根源,并感到难以启齿。本书作者直面挑战,试图揭开失败的神秘面纱,并尽力恰当地定位失败,努力通过失败的根源和失败的影响去理解失败,而不让道德评判凌驾于上。客观的阐释和丰富的案例片段,让我们意识到失败的丰富性和对失败进行研究的价值所在。
《心理学研究方法(英文版,第10版)》是一本供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使用的研究方法经典教材。 作者选择大量*的研究实例,详细说明了心理学研究中经常要用到的各种描述性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研究、行为的隐蔽测量)、实验性方法(包括独立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和复合设计)以及应用性研究(个案研究法和单被试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项目评估),并简单叙述了数据处理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研究报告撰写和心理学学术交流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书适合心理学专业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学习使用,也可供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师以及从事心理学教育和科研的工作者参考,同时还可以供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借鉴。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从历史的角度(第8版,英文版)展示了40项经典的心理学研究以及由其所开拓的新领域,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心理学这一学科从诞生到当今快速发展这一神奇的演化过程。 20多年来,《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一直是各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的主流教材,同时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心理学的入门读物。本书先后被翻译成6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第8版做了许多重要而实质性的变化和补充,全面更新了每个研究末尾的近期应用部分。本书论及的40项研究,每年都有超过1 000篇学术论文的引用。阅读本书,你能够感受到这些经典研究在心理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8版,英文版)共分为10个专题,包括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感觉与意识 学习与条件作用 智力、认知与记忆 毕生发展 情绪与动机 人格 心理障碍 心理治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社会心理学经历了理论与方法层面的剧变,社会心理现象背后潜在的认知加工过程成为研究的焦点。很显然,这种 认知革命 让研究者需要借助认知研究方法来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推断。
本报告由1 个综合报告和7 个专题报告组成。综合报告内容包括3 个部分,主要从心理与认知过程、人机交互和教育人工智能方面来总结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所开展的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工作。专题报告内容包括:心理学在人工智能进化中的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运动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基于认知的微表情识别、人脸抑郁表情分析等。
本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经典测量理论知识,并将现代心理测量的新理论、新方法融入教材体系,完整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重要的心理测验量表。既有心理测量技术的介绍,更注重心理测量思想方法的培养。教材中辅以大量图片和表格, 资料链接 专栏介绍了与心理测量相关的一些重要的人物、事件与资料,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本教材内容新颖,体系全面,融文采与学术于一体,可读性强,注重心理测量的应用,既适合作为心理测量学的教材,又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
《勇气品格的测评与教育》基于人格研究中国化的视角,对勇气品格的测评与教育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考察历史先哲和当代公众的勇气观,剖析典型勇者吴宓的人格特征,建构出勇气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高信效度的勇气测量工具,利用此工具探索了勇气的年龄、性别、学历、婚恋特征,其与自立、自信的关系,其对学业成就、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勇气的脑神经机制;并从自我意识、父母教养方式、教师激励和大众传媒四个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勇气品格养成教育策略。
本书共7章,首先提出了矿工安全行为这一实际问题,针对其引出了心理社会安全氛围的概念及在中国情境下的研究意义,并给出了构建心理社会安全氛围影响安全行为机制的研究方案,对心理社会安全氛围及相关概念研究进行了评述,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介绍和讨论;主体部分主要介绍了符合中国煤企情境的心理社会安全氛围量表的编制,探讨了心理社会安全氛围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同时对安全压力和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以及安全变革型领导的调节作用展开了深入研究: 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书可供政府机构,煤炭、矿山企业各层级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煤炭类、心理类、社会学类等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共7章,首先提出了矿工安全行为这一实际问题,针对其引出了心理社会安全氛围的概念及在中国情境下的研究意义,并给出了构建心理社会安全氛围影响安全行为机制的研究方案,对心理社会安全氛围及相关概念研究进行了评述,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介绍和讨论;主体部分主要介绍了符合中国煤企情境的心理社会安全氛围量表的编制,探讨了心理社会安全氛围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同时对安全压力和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以及安全变革型领导的调节作用展开了深入研究: 对整个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书可供政府机构,煤炭、矿山企业各层级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煤炭类、心理类、社会学类等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约翰·肖内西、尤金·泽克迈斯特、珍妮·泽克迈斯特编著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英文版, 0版)》是一本供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使用的研究方法经典教材。 作者选择大量 的研究实例,详细说明了心理学研究中经常要用到的各种描述性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研究、行为的隐蔽测量)、实验性方法(包括独立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和复合设计)以及应用性研究(个案研究法和单被试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项目评估),并简单叙述了数据处理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心理学研究报告撰写和心理学学术交流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书适合心理学专业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学习使用,也可供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师以及从事心理学教育和科研的工作者参考,同时还可以供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人员借鉴。
本书系统介绍了心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逻辑思路,以及各种常用的统计方法。书中对每种技术的适用情况、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做了认真说明,而且将统计思想化繁为简,时时渗透在其中,让原本艰深的学习变得得心应手、自然而然。本书论述精炼,语言活泼,深入浅出,实例丰富,再也不让学生们望“统计”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