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名家图说红楼人物系列:名家图说妙玉(图文版)》是名家图说红楼人物系列之一,通过深入研究《红楼梦》中妙玉的有关内容,观点新颖,语言通俗,不仅适合红学研究者参考阅读,也适合普通红学爱好者阅读。
《神女》处理的是中国历史和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母题——神女,从上古的龙(阴性)、女巫、女娲,到《楚辞》中的神女、湘妃,再到中古的洛神、汉女及各种传说中的江河神女,研究其形象的衍变互换、与现实世界和民间信仰的错综关联,在文学中的不断呈现,及作者的想象和阐释。全书主要围绕在唐代诗歌(尤其是李贺)和传奇中蔚为大观的各种江河神女进行描绘和阐释,其瑰丽诡异的意象令人向往。
《来自“别一世界”的启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与乌托邦心态》关注的是近现代文化、文学中的乌托邦以及作为其产生基础的乌托邦心态问题,作者将形形色色的乌托邦文本纳入到其所产生的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来解读,对乌托邦的源流、特性、精神特质、表现形态、演变过程以及乌托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乌托邦的兴盛反映出的是传统瓦解之后中国人的精神上的饥渴,人们急切地想寻找到一种既可强国又可使人安身立命的新信仰,而最为敏锐地感觉到这种时代的要求并力图满足这种需要的就是乌托邦文学,它起到了填补时代信仰真空的作用。
《金庸笔下的兵法奇谋》分上、下两编。分别由《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计谋论点出发,涉及《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大部分重要谋略和《三十六计》的计谋。以“释题”解释篇名,用“论略”引入金庸武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指出暗合兵法之处。以“作者按”的形式,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相关处加以贯通。并附“注释”标明出处。“论略”部分,以详尽的作品事例论证兵法谋略,原文引用和作者论述相结合,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是《金庸笔下的兵法奇谋》的重要看点。 《金庸笔下的兵法奇谋》收录《孙子兵法》,十三篇和《三十六计》的原文原典,读者因此获得超值收藏机会。
本书是外将后经典叙事理论与事理论与传统和现代叙事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探讨的专著。既弥补了学界对叙事理论新发展的忽略,又引入了历史发展的视角。本书上篇探讨传统英美小说叙事理论,中篇关注现代英美小说叙事理论,下篇则聚焦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北美后经典小说叙事理论。本书探讨的不少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略,书中不少观点在外均属于首次提出。上篇和中篇所采用的把小说家叙事观点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同以往的研究相比有所创新,对英美不同小说叙事传统的对比研究也构成了一种新的途径。下篇清理了后经典叙事理论中相关概念、术语的混乱,纠正了种种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