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带来尖锐的痛苦;孤独引发毁灭性的疼痛;丧失使我们的生活破碎不堪;难以摆脱的内疚感毒害了我们的安宁和人际关系;对痛苦的反刍倾向很快会发展为焦虑和沮丧;失败导致极度的失望;自卑则使我们拒绝帮助我们的人。 我们经常性地遭受情绪创伤,如同经常性地遭受身体创伤。失败、内疚、拒绝和丧失就像偶尔擦伤胳膊和拉伤肌肉一样,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当我们自然而然包扎伤口或者冰敷扭伤的脚踝时,对大多数人来说,应对情绪伤害的急救箱却空空如也 它根本就不存在!结果就是,情绪伤害只要还没有严重到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我们就会放任不管,从而使我们感觉糟糕的时间比我们应当感到的延长很多。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些方法,它们就好像精神急救一样用来处理受伤的情绪。在这本亲切友好、可按步骤实施的图
英国精神科医师蒂姆 坎托弗博士拥有近40年心理问题研究与疗愈经验。在他的从业生涯里,因为焦虑问题向他寻求帮助的来访者大多数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他们往往诚实善良、踏实勤奋,对自己要求严格,努力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可是,当他们面对焦虑时却常慌了手脚、不知所措,不知不觉错过了许多本应享受的美好时光... ...通过这本小书,坎托弗博士想告诉饱受焦虑困扰的朋友,情况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令人绝望。 在本书中,坎托弗博士首先帮助大家了解焦虑,为人们做好面对焦虑的心理建树 焦虑是正常的情绪,焦虑也可以被疗愈。前提是使用专业、科学的方法。坎托弗博士为不同类型的焦虑和不同程度的焦虑也准备了应对策略。从养成良好的生活小习惯到化解 有毒 的执念,帮助人们做好走出摆脱焦虑的步。对于苦受焦虑折磨的朋友,坎托弗博士不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催眠有着诸多误解,以为那不过是借助道具做出的花哨表演。实际上,催眠是门严肃的科 学,它是心理学体系的重要构成,并以对潜意识前所未有的深度挖掘,被广泛运用到各大心理学流派中。在催眠 领域,云集着众多天才心理学大师,而其中*耀眼的名字,必然是米尔顿 艾瑞克森。作为现代催眠之父,这本 书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艾瑞克森进行催眠的完整过程,不仅包含众多真实案例,更有他对于催眠及潜意识所总 结出的珍贵经验,是了解催眠和潜意识领域的书目。 本书由艾瑞克森的学生、同事兼朋友罗森撰稿,书中也包含了他对艾瑞克森传奇催眠方式的独到解读。
人物介绍 欧内斯特 拉许 前途似锦的心理医生,是马歇尔 施特莱德的心理辅导生。 西摩 特罗特 心理治疗界元老,晚年因治疗失当遭到道德委员会的起诉。 贾斯廷 阿斯特丽德 因为婚姻关系问题在欧内斯特 拉许医生处长期治疗的来访者。 卡萝 阿斯特丽德 贾斯廷 阿斯特丽德的妻子,后化名卡萝琳 利弗曼向欧内斯特 拉许医生进行咨询。 马歇尔 施特莱德 资深心理医生,欧内斯特 拉许的心理督导导师,两人在治疗观点上存在分歧。 赛斯 潘德 资深精神分析训练师,旧金山精神分析学会创始会员之一,后被学会审查。 谢利 职业赌徒,为挽回婚姻,与马歇尔 施特莱德进行了 召回心理治疗 。 彼得 马康度 一位特别的来访者,精明且充满神秘色彩,身份及行踪令人捉摸不定。
心理游戏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协作来认识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考虑到儿童和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心理游戏是一种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好方式。本书基于心理课中的 心理线 逻辑,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更具 心理味 的游戏,将心理游戏浓缩并提炼为 32 种形式和 40 个主题,并解析了这些心理游戏的基本原理和内涵,以帮助心理教师简化备课流程、减轻备课量,并在了解活动形式和心理游戏背后的原理后,举一反三地建构属于自己的备课模式。 本书可广泛应用于学校心理课、班会、团体辅导、户外拓展训练等类似场景的培训和教学设计,是学校
19世纪印象派画家梵高在37岁时,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梵高去世后,科学家推断他患了双相情感障碍。为纪念这位艺术大师,国际上将梵高的生日 3月30日定为世界双相障碍日,这是继世界自闭症日、世界老年痴呆日之后的第三个国际性精神障碍纪念日。不仅梵高,还有其他很多名人都是双相障碍的受害者,如毕加索、达芬奇、牛顿、海明威、普希金等。 双相情感障碍往往表现为抑郁和狂躁的交替发作。患者时而亢奋,时而情绪异常低落。剧烈的情绪波动,反复折磨着患者的心理。本书通过系统专业的心理测试,帮助读者认识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区别,并提供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从而摆脱双相情感障碍造成的心理困扰。
本书首先回顾了依恋的文献,着重强调早期经验对于成人的心理健康和关系的影响。Wallin将依恋的关键原则与神经科学、创伤研究、关系(取向)的心理治疗以及有关觉察的心理学整合起来,进一步发展出一个通过关系促进转化的治疗模型。他说明了如何对干预进行 量体裁衣 ,以贴合患者的依恋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早期关系未曾提供的内化的安全基地。生动的临床材料帮助读者更好地去理解并治疗一系列被带入治疗中的问题,包括抑郁、焦虑、关系问题以及自杀等。 本书通过展现聚焦于非言语互动的临床应用,描述了针对患者的情绪反应以及身体体验而工作的强有力的技术。 同时本书还探索了治疗师如何利用自己的主观性体验、对活现的觉知以及对身体的关注,来呈现患者无法言说的以及解离的体验。
作为世界知名的阿斯伯格综合征领域的临床心理学家,作者托尼 阿特伍德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从事临床诊断与咨询的工作,经他诊断和治疗的各年龄段的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多达几千人。他还在世界各地为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和家长以及专业人士举办各种讲座和学习班,帮助许多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和他们的家庭。 在《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中,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病因、特征,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的特殊兴趣和认知、情感、运动、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他们与众不同的能力和在社交方面存在的困难。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针对这一群体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以帮助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学习、生活的环境,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全世界阿斯伯格综合征人士及其家属、教师和专业人士的关注
本书收录63则身心疾病的案例,揭露许多重症疾病的家庭动力,同时海灵格在此书中亲自示范系统排列简明辅导法,帮助重症患者及其家属,解决或修复过去对他人的被中断的联结,协助当事人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解答。
音乐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聆听、演奏、歌唱、即兴演奏、音乐和歌词创作、舞蹈及美术的结合,以及音乐投射和音乐联想。目前在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音乐治疗被广泛地应用在医院、学校、诊所、社区、老人院、托儿所、监狱等等。也可以应用于健康人群的精神减压、产妇分娩、生物反馈、疼痛控制。以及自我成长。 本书是对音乐治疗学基本理论的综合性论述,分为十二章,介绍了音乐治疗的定义、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治疗关系、方法技术,并分别介绍了音乐教育、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中的音乐治疗模式,从各个方面完整、全面地展现了现代音乐治疗的实质、特点、意义和作用,对于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一般读者对该领域的了解都是极为有益的。
你是否向往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却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工作,以及如何进入这个行业? 你是否参加过一些入门课程或培训,或刚开始从事咨询,却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你是否已在咨询行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却面临瓶颈,不知如何跨上新台阶? 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有着广泛需求,但有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却有巨大的数量缺口。资深心理咨询师庄晓丹结合丰富的个人执业经验与扎实的临床实践经验,在书中系统梳理与总结了个人经验、行业观察、同行交流等,把复杂漫长的咨询师专业发展过程剥茧抽丝,勾勒出一幅清晰、系统、可达成的咨询师发展路线图。 本书将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分为学习培训、临床积累、执业发展、个人成长四大维度,讨论了丰富的咨询师切身议题,如新手焦虑、咨访关系、咨询伦理、临床耗竭、个人创伤等,覆盖了
本书的作者RichardO Connor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他本人也曾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童年时,还曾亲眼目睹母亲因抑郁而自杀。因此,他对于抑郁症有着超乎常人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在他看来,抑郁症不仅是基因、生物化学因素以及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走出抑郁,更需要摆脱 抑郁的习惯 。在不知不觉中,抑郁的人会渐渐变得 擅长 抑郁,学会了如何隐藏它,如何以它为中心安排一切生活。抑郁的人或许可以成就非凡,却必须在抑郁的泥潭中不断挣扎。这使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康复,无法从心底体验喜悦。但是我们可以打破从前的习惯,学习一系列全新的健康技能。蕞终,我们一定能够将抑郁从生活中抹去!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以简洁、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方法的思想和实践,以及它如何让人在生活中产生高效迅速的改变。全书内容涵盖如下几个部分:?焦点解决实践的历史背景;?哲学基础;?技术与实践;?在儿童和青少年(包括学校工作)、家庭以及成年人中的应用;?如何处理困难情况;?组织应用,包括管理、教练和领导力;?常见问题。 本书可作为咨询师和咨询师培训用书或实践参考书。同时,本书也是助人专业工作者的书,因此本书对于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医生、教师以及组织中的教练和管理者都是读物。
抑郁症患者好似罩中人 外部的世界,现实、透明、清晰可见,却是隔绝的 渡过 不只是自我疗愈 更是实实在在的拯救 从地狱回归人间 再次呼吸 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发病率很高,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中国人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人不能正视抑郁症。自己不承认,外人不理解。张进这本书,从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出发,既有理论知识,又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让其他患者接受教训,少走弯路,对提高社会幸福指数是大有裨益的。 一位抑郁症患者从地狱回归人间的重生感悟 面对抑郁告诉你如何 渡过 ,管理情绪与压力,重塑自我的内心力量 如果你不那么成功,发现自己没有向上的动力,可以读读这本书; 如果你在别人眼里很成功,但内心深处郁郁寡欢,也可以读读这本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渴望一片宁静与治愈之地。《曼陀罗绘画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一书,正是这样一把钥匙,引领我们走进内心深处的花园,通过曼陀罗绘画这一独特方式,发现自我,疗愈心灵。曼陀罗,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图形,以其严谨的结构和神圣的意味,成为心灵疗愈的媒介。本书以建构心理分析病理与治愈模式为目标,以曼陀罗绘画为内容进行展开,致力于探讨曼陀罗绘画如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工具,通过创造性的表达和深层次的自我探索,帮助人们实现心灵的平衡与自我成长。 《曼陀罗绘画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是一部值得每一位关注心理健康、渴望心灵成长的人阅读的书籍。让我们一起,通过曼陀罗绘画,开启一段心灵的治愈之旅吧!
这本书将著名萨提亚大师约翰 贝曼博士在中国十年间进行的家庭治疗培训和教学中有代表性的问答部分整理、记录下来,完整再现了受训者的疑问和贝曼博士对这些问题的深度解答。这些内容凝结了这位八旬大师对萨提亚家庭治疗的解读和人生智慧。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是个人成长类话题,涉及爱、创伤、亲密、孤独、自尊等个人情感和个人体验方面的议题。本部分主要针对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关注萨提亚家庭治疗和想要实现个人成长的大众读者,使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回答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是专业咨询类话题,涉及在家庭治疗中的夫妻关系处理、自我保护、控制等议题。本部分主要针对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学习者和心理咨询师,回答在家庭治疗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们希望这些珍贵的萨提亚学习资源,在中国传承下来,让更多
本书所有章节的主题框架均与真实的创伤有关,这些创伤不仅仅属于一代人,也在很大程度上无意识地影响着下一代人。因此,本书的目的不是 谴责父母 ,不是批评 糟糕的父母教育 ,而是揭示出一些更复杂、更宽容、也更可怕的东西 创伤,以及家庭如何以一种超出他们意识和控制的方式,随着时间推移努力应对创伤。
IFS是一种根植于神经科学、非病理化的、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核心是将人的内在资源和自我关怀应用于治愈情感创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饮食失调等提供了革命性的治疗方案。 本书简明地阐释了IFS疗法的源起、范式和专业术语,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临床应用场景,易于阅读,实用性强,可作为心理治疗师/咨询师的案头工具。本书主要包含: ?IFS治疗的神经科学知识; ?IFS循序渐进的6F技术; ?带有注释的IFS治疗案例; ?基于IFS发展而来的冥想; 简单、易用的体验性练习。
孙医生把多年从事青少年及成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学识和临床经验归纳为十个专题,用平易近人且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那些专业艰深的抑郁症精神病学、心理学知识,特别结合了孙医生个人的康复经历,分享了抑郁者及其陪伴照料者的自助经验。 不论是你正在与抑郁做斗争,还是你身边的人受困于抑郁,抑或是你单纯想要更多了解抑郁症,这本书都能使你获益。
本书从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出发,通俗易懂地解读了抑郁症进程中,大脑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动机、决策和行为,以及如何被它们所影响,并提供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技巧,帮你掌握正确驾驭大脑回路的指南,重新找回快乐和健康! 了解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并不一定会感到悲伤,他们更多的是觉得麻木。(所以抑郁的反面是失去活力。) ☉焦虑和担忧是由不确定性而非确定性所引起的,当所有事情都悬而未决时,杏仁核脑区会变得格外兴奋。(杏仁核活性越高,焦虑水平就越高,所以当你担忧焦虑时,减少选项并且快速做出决定,有助于降低杏仁核的活性并缓解焦虑。) ☉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在内心中堆积负罪感和羞愧的情绪?(因为它们激活的是我们大脑的奖赏中心。) ☉为什么感觉到被他人随意评判或者排斥的话,会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