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针对强迫症的心理治疗译著,是原著者 法布里奇奥 迪唐纳总结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和实证研究的力作。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4章)科学地阐述了强迫症的特征和形成机制,以及正念认知疗法的定义和治疗效用;第二部分(5~15章)为11节课,带领读者在强迫症的正念认知疗法课程中进行疗愈,每章为1课。本书博古通今、旁征博引,名言警句发人深省,课程部分案例丰富并配有音频,启迪人心。本书主译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宛平南路600号)康复科主任 范青博士,译者团队都是强迫症治疗领域的资深从业人士。本书可供心理健康领域从业人员学习及应用,同时也是饱受强迫症困扰的患者和其亲友的自助手册。
本书基于作者近20年的强迫症干预经验,系统介绍了体悟疗法的宗源、沿革与进展,并有基于个案的类型总结和实操模板。面对专业读者,本书有对强迫症研究的文献梳理、多种干预方法的介绍,以及对体悟疗法理论与实操经验的全面介绍,对临床治疗和咨询实践有指导功能;面对普通读者,本书是理解他人和自身行为,追踪心灵线索的一把钥匙。 本书分三部分,部分是对强迫症的理解和描绘,第二部分是体悟疗法的理论和设计,第三部分是实际操作。建议您按顺序阅读,以便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体悟疗法。关于其中的正念练习,如果您打算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首先应自己进行练习,因为我们不能让来访者去做我们自己都没有体验过的事情。同时建议您参加一些正规的正念和禅修练习,比如有合格导师带领的封闭式、禁语的密集训练,以获得亲身的体悟。本书中强迫
本书将整个心理动力学过程抽丝剥茧,从初始评估到终止,一步一步地将这一疗法的真实过程呈现出来。书中创造性地区分了以揭露和支持为目的的技术,使师能够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优策略。这不仅大大提升了效果,更能帮助师理解和掌握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核心技术。本书的作者都是经验丰富的心理培训师,她们从实践中撷取了丰富的真实案例,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让与临床工作息息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变得明白易懂,不禁让人感叹 原来这就是心理动力学疗法的奥秘! 本书不但对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社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重读之书,还能为已经在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士提供思考心理动力学的全新视角。
他担心自己生病,担心自己会死,不敢与人接触,甚至没法出门。 但如今的他,不仅料理好了自己,还帮助了 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摆平焦虑。 在本书中,作者将分享市面上的各种疗法为什么无法见效,中间到底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以及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让生活重回正轨的。他独创了 “焦虑再平衡”理念,并且提供了一系列简单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焦虑和抑郁,轻轻松松地做到与焦虑和抑郁和解。
《Z先生和他的访客们:雷明私人心理咨询手记》取材于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讲述了心理咨询师Z先生和形形色色的咨询者之间的对话,以及发生在每个咨询者身上的心灵故事,这些故事或心酸或有趣或温暖,涉及职场,两性,亲情,爱情,婚姻家庭等等。 以非教条的方式讲述了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角色的都市人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戴米安是个高度紧张的年轻人,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又时常无法面对每天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学习、功课、爱情、与朋友及家人的关系。他不断质疑自己,也迫切地希望了解自己,想要学会热情又平和地面对人生,获得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于是,他找到了精神科医生豪尔赫,希望通过医生的帮助来解决自己进退维谷的问题。每天,豪尔赫医生都告诉戴米安一个故事。从古代到现代,从宫廷到民间,这些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哲理的故事解答了这位年轻人的各种疑惑,减轻了他的焦躁和恐惧,帮助他逐渐树立起自信,找到了快乐。 这是一本温柔又细腻的书,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传授了各种克服自身障碍、保持淡然心境进而找到幸福的方法。这些故事不仅帮助了戴米安,也能让我们更透彻地了解自己,了解我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更好地处
本书是中国较早踏入心理咨询领域并一直坚守这份工作的一些同行的咨询手记。说他们坚守,是因为许多抱着靠心理咨询致富、靠心理咨询出名的想法的人,发现并不那么容易,便早早收兵。同时想通过心理咨询使当事人去除烦恼、解除症状也并非易事,没有多年的坚持,不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去不断探索与实践,也多难留在此领域。透过这些咨询手记,大家可以品味这些心理咨询师如何和来访者一起慢慢地探索内心世界,理解自己并尝试做出改变。
本书由**进食障碍治疗专家詹姆斯·洛克和丹尼尔·勒格兰奇撰写,是一本帮助父母了解进食障碍、理解孩子的感受并参与治疗的书。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帮助父母早期识别进食障碍,详细分析识别过程中常遇到的疑难及困惑,以便父母在第一时间明确诊断,干预异常的进食行为。第二部分帮助父母理解疾病以及患病的孩子,除了介绍进食障碍相关医学知识外,重点分析了如何理解孩子歪曲的认知,并介绍了应对方法。第三部分教父母如何应用基于家庭的治疗(family based treatment,FBT)的理念来帮助孩子,并指出无论孩子正在接受何种治疗,父母都应保持充分的知情及选择和反对治疗的重要权利。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进食障碍年长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父母。除此以外,本书对其他进食障碍患者照料者,以及对从事进食障碍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精神科医
本书的作者巴史克受过严谨的医学训练,古典精神分析的熏陶,自体心理学的沉浸以及对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解,令他足以拨开理论的迷雾,专注于实务,用美式思维特有的简洁、具体和浅白,对心理治疗过程进行解剖,让读者明明白白地了解,治疗师的每一句话背后蕴藏着什么,目的为何,也让读者清清楚楚地看到,个案是如何在治疗师的关注、理解和有目的地推动下获得改变的。
《抑郁》有数据表明,我国有2600万抑郁症患者,在自杀的人群中,有80%的人患有抑郁症或是处于抑郁情绪状态中。本书作者为资深心理咨询专家,书中所选案例是作者对近十年来治疗感悟的梳理、提炼。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该书结合实例,通俗易懂,可以唤起读者对抑郁的重视,帮助读者正确面对抑郁情绪。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本书详细记录了作者在个案咨询中所使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分析思路,具有借鉴意义。 《焦虑》在这本书中,我讲述了七个故事,均以我的咨询实践为原型。为尊重来访者,也为遵守职业规范,在征询当事人同意使用其事件后,将其姓名、年龄、职业、背景等均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但依然忠实于客观。如有相同姓名或事件,仅为巧合,谨以致歉。 故事中有三个是送给咨询师朋友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然而,个案
当自己或身边亲人受困于酒精成瘾,该如何找到重获清醒的方法?又该如何找回生活乐趣?《如何帮助酒精成瘾者:酒精相关障碍者陪护指南》展示了一条全新、可行的道路。
这是一本心理咨询与治疗指导用书,融“心理学”与“语言艺术”于一体,为你解答心理治疗师在访谈中说什么、为何说、如何说的问题,内容覆盖从预约来访者到治疗终止的心理治疗全过程。 本书巧妙地将心理学知识融入治疗实例,根据心理治疗师的咨询实例模拟各种情形的对话场景。书中独特的对话设计、正反例证分析,可以使心理治疗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技巧,并在工作实践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