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的关系,是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李世武著的《焦虑与艺术治疗研究》在与外前沿研究成果积极对话的基础上,在多学科互动的视角下,探索回应这一问题的新路径,提出了“焦虑与艺术治疗”的理论假设。以此理论假设为前提,本书研究了焦虑的社会属性与仪式属性,然后在巫者与信众的交互关系中,讨论了出神、积极想象、艺术构建、移情等话题。
章故事、知识和权力1 类比5 文本类比8 文本类比与治疗12 作为主流知识和权力单位的主流叙述15 不同故事与文化上可利用的论述21 口说传统与文字传统的区别25 结论29 第二章问题的外化31 相关影响力的问话35 界定要外化的问题40 独特的结果45 人与问题关系的修正51 责任52 文化脉络52 圆形监狱54 后一些想法60 第三章故事治疗法63 逻辑科学模式与叙事模式的区别67 邀请函70 辞退信75 预测信78 转诊回信80 参考信81 特殊场合的信85 简信88 叙事信102 自我故事127 第四章反对性文件147 证书151 宣言161 授予自我证书168 结论172参考文
《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于1993年底初版,1999年再版,广受读者的肯定与回响。再版至今5年多的期间,艺术治疗在国内外均有很大的成长和变化——相关的论文或著作不断被发表;国内应用艺术治疗的机构急速成长;一般社会大众的接受度增加,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具有艺术治疗学/协会的国家组织快速增加,台湾艺术治疗学会也于2004年6月底成立……种种迹象显示艺术治疗在台湾已是被认可的心理治疗专业,而艺术治疗师的培训也刻不容缓。 艺术治疗的理论横跨艺术、心理、教育、医疗等学科,从诸多领域中撷取精华,发挥了加乘效果。艺术治疗尤其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密切,因为两者均以艺术创作为主要的表达形式,强调创造力的重要。其间*的区别在于后者以学习为评监的标准和目标,以教学原理来架构其艺术活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