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教给读者如何运用童年记忆、发现自己的私人逻辑,通过拥抱内在小孩来改变人生种种不如意的行为方式。书中通过14个人遇到的14种不同的人生困境,介绍了具体解决方法。我们太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答案,期待他人能够帮助我们、指引我们,却未曾意识到我们守着满箱的珍宝 童年记忆便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里面蕴藏着无穷的宝藏和未来生活的路线图。我们在成年生活中所遭遇的重重困境,缘起便是我们的童年经历。我们的记忆始终在警醒着我们,让我们尽可能地去规避伤害,抑或是鼓励我们,继续运用某一特定的思维或者行为模式来度过人生。如果无法觉察我们在童年时期所做出的种种决定并把握主动权,我们就无法改变童年时的人生决定。
萨提亚生命能量之书 系列是萨提亚的经典著作,也是家庭关系调适与建立完满人格的典范指南。本书系共包括:《沉思冥想》《心的面貌》《尊重自己》《与人联结》。这四本书所传达的能量,使理智与感性交融,认知与体验并生,使读者在此书系细腻、亲切的引导中,与自己的心灵约会,与家庭的问题和解,追寻人生的幸福与喜悦。《沉思冥想》是她在带领工作期间所使用过的各种冥想,内容实用具体,直指内心,可以用于个人修养,也适用于小组学习。《与人联结》概括了萨提亚几种人际沟通模式的核心思想,教人如何认清真实的内心,并与他人建立有效的联结。《尊重自己》是萨提亚所创作的一首长诗,她用这首诗温暖了千千万万人的内心,帮助人们找回自尊与自信,重做自己。《心的面貌》是萨提亚将自我内心多个面向所探索的过程以一种舞台剧的形式
本书是我国部从科学角度介绍冥想的图书。全书包括三部分:部分阐述了冥想的基础理论,包括冥想的概念、定义、分类、起源及其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医学、生物学的相关基础;展示了国内外对冥想的脑科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第二部分展示了冥想主要流派的理论及其实际操作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冥想在精神障碍、躯体障碍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体系性强,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既有理论又有具体操作,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可作为冥想科学工作者、医学院学生、教师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普通大众了解冥想的科学读物。
本书是萨提亚的经典著作之一,是 萨提亚生命能量之书 系列之一,更是家庭关系调适与建立完满人格的典范指南。《心的面貌》是将自己看成由不同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个体。其中包括我们喜欢的部分,我们不喜欢的部分,我们将之隐藏的部分,以及我们想要展示的部分。随着你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你会发现,这些不同的部分之间会时有冲突。此时,不要在冲突中驻足,再深入挖掘每一部分,找出其中那些好的意图和积极的渴望。每一部分都是在表达你自己,或是邀请你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更加均衡。仔细倾听。早期的信息并不总是很清晰,每一部分所传达的意义都可能成为有价值的问题。本书系共包括:《沉思冥想》《心的面貌》《尊重自己》《与人联结》
本书是国内本关于曼陀罗绘画心理治疗的专著,全书分为基础篇和专业篇。在基础篇中,简单介绍了曼陀罗绘画的历史,它与荣格、佛教的关系后,重点介绍如何绘画曼陀罗及怎样分析曼陀罗作品,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绘画方式及分析思路,作品里面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专业篇适合那些希望借助曼陀罗绘画进行深度自我分析的读者或打算把曼陀罗运用于心理治疗的咨询师们。作品重点介绍了曼陀罗绘画的理论:心理类型理论、荣格学派自性理论、自性化理论及曼陀罗阶段理论。然后,通过一名长期的曼陀罗绘画治疗过程,向读者真实地显示该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情况。
本书是萨提亚的经典著作之一,是 萨提亚生命能量之书 系列之一,更是家庭关系调适与建立完满人格的典范指南。在《与人联结》中,萨提亚强调了个体层面人际交往的必要性。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应该是真诚的,是开放的,是健康的。她始终信仰直接、坦诚的人际关系。我发现,中国人在谈论商业议程以前,会通过各种社会交往方式先与陌生的对方取得联系、增进了解,这也是萨提亚非常认同的。与真实的自我相联结,与自我的深层渴望相联结,并对这一渴望做出回应,是她工作的深层目的。她一直致力于此。虽然身处多重关系和角色中,我们依然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与自我联结、与他人和谐共处,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本书系共包括:《沉思冥想》《心的面貌》《尊重自己》《与人联结》
本书是萨提亚的经典著作之一,是 萨提亚生命能量之书 系列之一,更是家庭关系调适与建立完满人格的典范指南。《尊重自己》中 我就是我 这首诗美妙地表达了对每个生命的独特性的赞美和欣赏,它意指所有关于你的一切,包括你的身体、你的思想、你的感受,你的成功与失败。即使你不了解自己的全部,也要爱自己。接受那些适合自己的,抛弃那些不再适合自己的。我希望你们能经常读读这首诗,逐渐内化它所蕴含的意义。对 我是谁 的认识越深入,我们就越能与自己和他人和谐相处。本书系共包括:《沉思冥想》《心的面貌》《尊重自己》《与人联结》
这是一本生命故事集而不是个案集。他们不是病案上的症状和诊断、病床上的号码、被治疗仪器控制的躯体,而是情感丰富的鲜活的生命。 陪伴他们的家庭治疗师,也不是被学位、专业职称遮掩的看不清面目的“专家”,他们自己的生命故事,和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编织在一起。 病人和他们的家庭需要的,绝不仅仅是药片、针剂、导尿管、氧气袋、监护仪、护理方法,他们也同时需要情感上的支持,需要健康的、可以信赖的关系。
本书介绍了以正念和认知行为疗法、尤其是暴露与反应阻止法为基础的针对强迫症的整合干预策略,它将正念、认知重构、暴露和行为阻止技术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是一本操作性和实用性都极强的书。
本书是萨提亚的经典著作之一,是 萨提亚生命能量之书 系列之一,更是家庭关系调适与建立完满人格的典范指南。冥想时,萨提亚通过教导人们反思自己的内在进程、感受自己的生命能量来让自己获得内在的平静,并聚焦于新的、积极的可能性。《沉思冥想》中这些简短的言语冥想和激励可以帮助读者进行自我觉察,主导自己的内在世界。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准备自己、迎接未来,可以作为晨起的习惯帮助我们清理思绪、迎接工作。书中所见的绝大部分冥想方法,都是萨提亚在培训的开始和结束时会用到的。本书适合反复阅读,从头细细品味,每天早晨从中选出一到两种冥想方法,花几分钟时间去思味其中所传递的正能量信息。本书系共包括:《沉思冥想》《心的面貌》《尊重自己》《与人联结》
睡眠问题形式多样,包括入睡困难、频繁觉醒、过早觉醒等,在人群中普遍存在。长期的睡眠问题不仅会损害躯体健康,伴随的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降低生活质量。 本书是由英国睡眠问题专家、睡眠学校(The Sleep School)创办者盖 ?梅多斯(Guy Meadows)博士撰写的自助图书,旨在帮助饱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改善睡眠状况,回归正常生活。 本书提供基于接纳和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的基本理念开发的 5 周无药物的睡眠改善课程,能帮助失眠者打断睡眠障碍的恶性循环,重建健康的睡眠模式。ACT 是目前国内外心理治疗领域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技巧包括正念、觉察、接纳等。实践证明,ACT 非常适合治疗失眠问题且疗效确切。完整学习 5 周课程并加以练习,能帮助失眠者重拾自然入睡的信心,构建适合自己的
《自杀干预实用技术: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箱。它首先表明专业人员需要审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对自杀的恐惧,接着介绍了风险评估、安全计划和治疗计划等基本领域,然后提供了降低自杀风险、重建生存愿望的丰富技巧。 《自杀干预实用技术: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描述的技术可以应用到各种类型的治疗中,无论专业人员的理论取向是什么,也无论来访者是第1次、第十次还是第100次参与会谈。临床工作者无须按任何特定顺序阅读本书,甚至无须阅读全书。将本书翻到任意一页,都能找到可以立即应用的有用技巧或技术。
本书是配合英国BBC电视台所拍摄的《Tavistock临床中心》系列影片而写的。Tavistock临床中心是一所隶属于英国国家卫生署(NHS)的心理健康机构,治疗病人并培训专业的心理健康工作者。 ● 心智是如何形成的? ● 孩童是如何长大的? ● 我们何时变为成人? ● 人为何坠入爱河? ● 为何有时感觉成为绊脚石? ● 家庭如何影响我们? ● 何谓正常,何谓病态? 这些都是《谈话治疗》所讨论的问题。 来自著名的Tavistock临床中心的优秀治疗师们,在《谈话治疗》中探讨心智的影响力以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取材自Tavistock中心的研究和临床个案,本书呈现了 心灵如何有自己的理性,却不为理性所知 ,它呈现了心智在各个发展阶段如何运作,可使我们对当代生活的许多方面有所领悟。
在《情绪聚焦疗法》中,情绪聚焦治疗原创作者之一莱斯利·S.格林伯格博士在本书回顾了这一疗法的发展脉络,阐释了表达情绪以及创造积极情绪怎样导致治愈。情绪聚焦治疗(EFT)重点强调了帮助来访者接纳、表达和调节情绪,以及赋予情绪意义和转换情绪等方面的策略。并且积极倡导:情绪改变在来访者成长和幸福的永恒或持久的改变中是必要的。
陈顺森编著的《箱庭疗法摆出心世界》从箱庭疗法的渊源、不同理论取向出发,探讨箱庭疗法的作用机制,详细介绍箱庭疗法的治疗过程实务,箱庭疗法的荣格分析心理学基础,结合案例介绍箱庭治疗过程的关注点与理解视角、箱庭疗法的过程特征和治愈象,对箱庭疗法在家庭治疗、团体辅导等方面的延伸进行了介绍,后,结合个案分析生动再现箱庭治疗全程。
多模式治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阿诺德 A.拉扎勒斯博士首创的一种系统的、整体观取向的行为矫正法。本书阐述了多模式治疗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技术,重点分析了多模式的评估程序以及治疗的有效要素,并以性欲障碍和心境恶劣的治疗为例,讨论了多模式治疗的临床应用。行文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附有多种调查表,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介绍的是一种非常详细、系统化且有实证研究支持的心理治疗方法,聚焦于对于健康心理发展至关重要的依恋关系,特别针对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的自身原因对孩子忽视甚至滥用,不能提供安全健康的依恋关系,造成孩子的关系性创伤,因此极度缺乏安全感、对人际关系不信任的孩子,指导治疗师如何通过个体治疗、邀请父母及其他相关社会资源一起参与,帮助那些在这种伤害性关系中成长的孩子重建对关系的信任、重获在关系中的安全感、重建情感联结,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自我,修正早期创伤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人际关系疗法》中,埃伦·弗兰克和杰西卡·C.利文森利用详细的案例和临床说明,给读者展示了该取向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的临床阶段。人际关系疗法IPT是独特的,因为它在临床上较少关注来访者内在或内心的世界,而较多地关注来访者的人际关系世界和社会世界。本书作者还仔细考察了现有支持IPT用于不同群体和显现出来的不同问题的实证资料。 什么是IPT? 人际关系疗法(IPT)是一种针对抑郁症及其他集中于人际关系机能障碍和精神病症状交叉点的聚焦疗法。IPT的理论基础是这样一种观点,即精神病障碍是在人际关系背景中出现的。治疗的所有部分都一次又一次地旨在将个体症状的发展与其社会环境联系到一起。通过IPT,来访者将学会如何解决现存的人际关系挑战,如何预期将来的人际关系关注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如何促进当前症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