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婴幼儿早期介入丹佛模式》由美国加州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罗杰斯和“孤独症之声”首席科学家道森博士共同编写,2010年面世,2012年入围时代杂志年度十大医学突破。本书阐释了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arlvstartdenvermodel,ESDM)的特点、发展过程、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环境、适合对象、实施人员、教学过程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详细描述如何发展短期学习目标、制定日常教学目标、跟踪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和框架,使ESDM训练有序、有效、有据地进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模仿和游戏能力的发展、非语言交流和言语沟通能力的发展;如何在小组训练中应用ESDM,为孤独症幼儿以后融入集体生活打下基础。书后所附的ESDM课程评估表和项目描述为客观评估孤独症幼儿的能力提供了科学且富于操作性的标准体系;ESDM教学准确度评定系统为课程质量控制提供
《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2版)》在保留应用行为分析基本原理、预防和解决问题行为的具体实践方法等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过去十年里作者的总结和思考,其中极具开创性的理论与方法是作者独一无二的思想成果。新增内容探讨了行为主义背后的生命观,阐述了应用行为分析在孤独症教育干预中的实践,提出了教育干预应秉持的基本理念,并将应用行为分析与我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是作者十年来临床经验与思考体验的结晶,也是对本书第1版的深化与延伸。 阅读《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2版)》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观察应用行为分析,进而了解它的全貌,并把握教育中的基本原则。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行为主义的殿堂,在陪伴、引导、反思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成为孩子的任教师。
《孩子的世界》是一本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心理百科书,它由三位科学家母亲结合亲身的育儿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而写成。《孩子的世界》自出版以来在美国市场上一直是同类书中的品牌,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孩子的世界》分为6编,共17章。它从怀孕开始系统全面的揭示了一个新生命诞生和发展的历程。第1编 走进孩子的世界 告诉你儿童发展科学家如何研究孩子的发展,指出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孩子的成长;第2编 人之初 阐述了怀孕、胎儿发育、产前护理、分娩、新生儿的特征等知识,并就这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第3~6编分别从生理、认知和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探讨 婴儿期和学步期 、 儿童早期 、 儿童中期 以及 青少年期 孩子的成长过程,揭示了0~18岁儿童大脑、身体、视觉、听觉、语言、思维、情绪、信任、道德、行为等方面的
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中,随手涂鸦是他们的一种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表达形式,心理画测试能使儿童不受拘束地将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情绪需求投射出来,比如渴望、恐惧和愤怒。 本书介绍了一种深受欢迎的儿童家庭心理画测试 被施魔法的家庭 测试。在测试中儿童需要画出任意一个被施魔法后的家庭的成员,并讲述关于这幅画的魔法故事。 通过儿童绘画的空间布局、家庭成员被画出的顺序、家庭成员被施魔法后变成的形象,以及儿童对魔法发生过程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眼中的家,包括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家庭成员、家庭中是否存在冲突关系等。 本测试可以辅助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对儿童的心理状态、家庭关系结构进行评估、建立假设,也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和家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书被誉为 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奠基之作 ,是教育学名著《家庭教育》的姊妹篇。书中全方位聚焦儿童心理教育问题,分阶段探讨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 对于婴幼儿,注重动作、语言和感知力的发育,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长子一鸣出生后的808天,是我国首例关于儿童心理的长期个案研究。 对于三岁以上儿童,从游戏、好奇心、美感、思想、道德等方面,结合丰富实例与细致分析,探寻儿童的感性与智性世界。 陈鹤琴特别重视 环境 的因素,提出: 环境愈复杂,学习的机会愈多;学习的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愈快。
本书的主要阐述6岁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家长了解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养育身心健康的儿童。本书共五章,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把6岁前心理发展重要影响的成长节点,特别是容易被家长误解与忽略的部分做出详细解析,把晦涩的心理学知识用通俗易懂、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式描述出来。其中部分观点比如 恐惧依恋期 家庭教育层级 等,其他同类作品未曾提及。本书适合预备父母及6岁前儿童父母阅读,也适合从事儿童教育相关从业人员以及探究自我心理的读者参考。
高级游戏治疗是针对正在经历情绪、行为和发展性问题的儿童,*并且非常有效的干预手段,本书聚焦于儿童中心游戏疗法使用时需要的更高层知识和技能,结合作者多年从事临床指导和学校咨询督导师的经验总结,解决游戏治疗师在解决儿童问题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1. 需要了解的游戏治疗三大知识体系:心理学理论、游戏理论以及儿童知识发展体系; 2. 对游戏治疗过程中任务的把控; 3. 游戏治疗中各方参与主体的责任。 本书不仅适用于那些正处于游戏疗法技能训练阶段的初学者,而且对有一定实战经验的资深治疗师也有指导意义。可为家长咨询、团体游戏治疗、学校或社区机构及私人训练中的游戏治疗,以及游戏治疗的督导提供参考。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一个群体,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和积极发展受到上至国家下至民众的普遍关注,也是广大农民安定幸福的基础。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是促进其良好适应社会、健康成长的积极心理能力和资源,与其自身内在环境及外部生态环境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不同层次的环境与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有何关系,又如何相互作用?哪些主要生态因子对留守儿童积极心理产生影响?又有哪些具体方法能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的发展和提升?本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广大教育者、管理者以及留守儿童家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通过一项为期约10年的大型追踪研究,系统地分析、探讨了儿童从6个月到10 岁之间的社会性的发展,主要探究了儿童社交退缩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适应结果,以及遗传因素(基因)和环境因素(父母养育方式)在其中的作用。此外,本书还通过一系列的短期研究,考察了儿童社交退缩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包括情绪特征与认知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儿童的社交退缩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预防性干预研究,通过干预儿童的情绪(情绪调节)和认知(注意偏向、解释偏向、归因偏向、自我意象)来改善儿童的适应水平。
暂无内容简介。。。。。。
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成长及心理干预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书既探讨了由于不利处境给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更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关注了处境不利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了受欺负儿童、留守儿童和流浪儿童的人格特征、情绪特点、社会适应性等心理发展状况,探讨了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绘画疗法在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本书提出了压力后成长的概念,编制了儿童压力后成长量表,探讨了影响儿童压力后成长的因素及不同类型处境不利儿童压力后成长的特点。
同伴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孤独症谱系儿童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独特而复杂的挑战,基于此,帕梅拉博士创建了整合性游戏团体(IPG)模式。《孤独症儿童同伴游戏干预指南:以整合性游戏团体模式促进社交和想象力》是一本供家长、老师等相关人员使用的实用指南,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IPG模式的基本原则、实操步骤、工具及技巧,以构建支持谱系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游戏的环境,提升谱系儿童在社交互动、游戏和想象力方面的能力。
本书汇集了依恋研究和神经科学的新知识,为不同专业和理论背景的心理治疗师提供治疗创伤的新方法。 br 创伤与多种精神疾病相关,十分复杂,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临床方法来治疗创伤。作者指出了创伤治疗中的主要问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指出处于痛苦的情感状态中却得不到共鸣而只能独自面对,是依恋创伤的核心。这种创伤是由于心智化失败——缺乏对情感困扰的共情调节造成的,而恢复心智化提供了治愈的机会。也就是说,治疗需要患者在安全依恋的背景下培养心理调节机制,包括在心理治疗关系和其他依恋关系中。 br 该书对儿童期和成年期的常见依恋模式进行了独特的概述,为深入理解依恋创伤奠定了基础。
残疾儿童自身的缺陷和障碍不仅使其具有更高的罹患心理疾病的风险,同时也给他们的照顾者带来了更多的养育困难。本书旨在调查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和残疾儿童家长亲职压力的状况及其双向关系,揭示亲子沟通和家庭功能中的家庭复原力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机制,从家庭环境系统里探寻重要的保护性因素(即有质量的亲子沟通和良好的家庭复原力),以缓冲或转化家长亲职压力对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进而通过心理辅导的干预技术来提高残疾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本书提出的观点和策略可用于残疾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有助于促进残疾儿童家庭关系的积极重建与健康发展。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绘画是孩子 青睐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孩子的画,家长可以一览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孩子的画中,线条、几何图形、人物、物体、自然元素等都传达了孩子的快乐与悲伤、希望与恐惧,甚至揭示了孩子遭受的童年创伤及心理问题。要想读懂其中含义,家长就要学会结合不同情境,综合分析孩子绘画中的所有细节特征——主题、布局、笔画、颜色等,还要特别关注孩子遗漏的、夸大的或不合时宜的元素。 本书引导我们进入儿童画的迷人世界,通过绘画,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智力水平,还可以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孩子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学业问题、社交问题,以及孩子对世界的感受与认识。本书详细介绍了解读儿童画的方法与技巧,还围绕儿童描绘的家庭、生活经历等六大主题,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作者发明的一种解读儿童画的 Davido-CH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