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像是一块五彩的宝石,我们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会发现惊喜。漫步在《山海经》里,我们犹如走进了伊甸园,满眼是奇花异草,到处是猛兽珍禽。智慧的先民们不止流连其间,更重视它们的实用价值。在《山经》中,作者在细致描绘花草禽兽的基本特征之后,总要指出它们给人带来的利弊。书中特别重视动植物的药用功能,一部《山海经》就如同一部上古的《本草纲目》。同时,《山海经》对各地的矿藏资源也十分留意。色彩斑斓的宝石,光芒夺目的金银,简直是满山遍野,俯拾皆是。从先民的这些记叙中,我们看出他们了解自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在他们对山神祭祀的虔诚态度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颗敬畏自然的心,而这点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今天,我们高扬和谐社会的旗帜,先民们的智慧应该能对我们有所启示吧! 自汉代以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千家诗》是中国古代蒙学书籍中影响z大的几种,自问世以来风行海内经久不衰。当前随着国学热的深入,以传授优良道德规范和文化常识为目的的传统蒙学读物,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次译注我们将这五部经典蒙学名著合为一册,根据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统一体例,进行全文注释翻译,作者在详细注释有关历史典故的基础上,采用与原文类似的韵文体把三篇读物译为白话文,读来琅琅上口。即保留了蒙学读物的优点,又简洁流畅,易于记诵。百家姓注释部分重点突出了姓氏源流,《千家诗》注释部分则重点介绍创作主旨缘由及诗中涉及的典故,按体裁和自然时令分类,易于记诵理解,是同类读物中的优秀之作。
署名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传统诗艺认知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诗学中具有不可移易的经典地位和核心价值。其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每品各用十二个四字句的韵语,通过意象及意象组合,以感性化的意象流动,形成极具感兴功能的诗意境界,让读者在意境的感悟中,体悟诗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和审美特质,并从中领会相应的创作技巧,形成一种以境悟理的风格研究。 明袁枚《续诗品》,仿《二十四诗品》的形式,以诗论诗,补《二十四诗品》所未及的主体修养、审美取尚、创作态度、写作过程、传达手法、流派短长、门户流弊以及去伪存真、扬长避短、学
《洗冤集录》原作者为南宋提刑官宋慈。全书内容自 条令 起,至 验状说 终,共五卷、五十三条,主要包括:宋朝关于检验的条令、验尸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法医现场学、尸体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区别、机械性窒息、机械性损伤、碎尸检验、交通损伤、狱中死亡、火烧死和汤泼死、中毒死、病死、针灸致死、尸体发掘、救死方以及法医妇产科学、法医昆虫学等。可以说,《洗冤集录》涉及了现代法医学的大部分领域,不仅记载了案例和检验方法,而且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相关检验原理和经验,是一部早期的、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由明清时期古琴美学著作中*为著名的两部 《溪山琴况》和《琴声十六法》组合而成。《溪山琴况》将古琴的审美特性划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但并未停留在对古琴音乐审美理论的阐述上,同时也提出了对古琴弹奏技术的要求,可谓 道技并重 。 《琴声十六法》提出了古琴的十六个审美范畴,即: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范畴下详细解说它的内涵与外延。从琴学史角度而言,《琴声十六法》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作为《溪山琴况》的必要补充,是探究《溪山琴况》早期面貌的重要文献资料,对当代学琴者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附录收入《万峰阁指法閟笺》与《左右手二十图说》,从
《西湖梦寻》为明代张岱所著,是一部兼具文学与史学价值的小品集。以西湖及周边七十一处景致为核心,通过对其历代兴废的书写,抒发兴亡之感、故国之思,写得极为精致考究,代表着晚明小品文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奇闻逸事的笔记小说。 西京 指的是汉代都城长安,鉴于此,故有人支持此书署名方式为 汉刘歆撰,晋葛洪集 。《西京杂记》是一部记录长安生活为主的内容丰富庞杂的著作。蕴含了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科技常识、遗闻逸事、风俗制度、历史述评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哲学、政治、历史、文化、语言文学和自然科学诸多领域,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可补《史记》《汉书》之不足,也为考古发现提供了书面印证材料。其作为笔记小说,叙事视角独特、描写曲折生动、语言幽默简洁,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就。鲁迅曾评价其 若论文学,则此在古小说中,固亦意绪秀异,文笔可观者也 。《西京杂记》对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果也多有记载,内容涉及纺织机械、生物物种学、气象学、数学、医学等领域,保存了西汉时期科技发展的诸多珍贵史料,
《长物志》书名 长物 ,出自《世说新语》,取 身外余物 之意。《长物志》是中国古代造园名著之一,书中直接有关园艺的有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五志,而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香茗七志,其内容远远超越了园林的范围,可以说从衣食住行到器用鉴藏,全方位展示晚明文人的精致生活和审美趣味,是古代文人生活美学的典范之作。 文震亨在园林建造及日用品鉴中,追求雅、古、隐,在历史与文化的时间中,描述他眼中的美好之物,将闲情与趣味变成了隽永的文字,在叠山理水、莳花艺草、品书论画、焚香品茗中,将生活审美化、审美生活化,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古代文人雅士 诗意栖居 的处所。
孝与忠,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对古代中国人影响至深至远。《孝经》十八章,成于秦汉之际,南宋时被列为儒家 十三经 之一,全面阐述了孝道思想及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忠经》仿照《孝经》体例写成,对 忠德 进行系统总结。本次出版将其合为一册,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易读的本子。
《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目前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提出的 《易》本是卜筮之书 的易学观,《本义》卷首的九图,至今仍是学者热议的话题。可以说,不读《周易本义》,就无从了解易学在宋明以后直至当代的发展源流与脉络。本书以世界书局影印武英殿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是以比较古老的《老子》文本为底本,注文同时保存了某些老子古意,并代表三国魏晋玄学思想,因此是《老子》一书*重要的注释之一,也是研究王弼思想的重要著作。楼宇烈先生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参校数十种重要版本及相关徵引著述,是目前*,也是*精审的有关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勘注释本。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 孔孟 。后世追封孟子为 亚圣公 ,尊称为 亚圣 。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孟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直接、*可靠的资料。
《刘子》,又名《刘子新论》,一般认为是南北朝时北齐刘昼所著。全书共十卷五十五篇,综论修身治国之要,以儒道互补的思想倾向融合法、名、兵、农等各派学说精神,以探求养性修身、强国富民之旨。全书体系完备,内涵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其崇学、惜时、荐贤等思想,多为后世借鉴引用。《刘子》广泛征引《左传》《论语》《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说苑》《汉书》等文献,对研究六朝以前的文献典籍,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秦观词笺注》三卷,补遗一卷,宋秦观撰,杨世明笺注。秦观(1049-111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受知于苏轼,为 苏门四学士 、 苏门六君子 之一,被认为是北宋词坛上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其词妙在情韵兼胜,情感真挚,山川景物均熔铸笔端,自抒性灵。语言清丽淡雅,自然平易,音律谐美,和婉醇正,是北宋婉约词大家,评者以为其词的成就在苏轼、黄庭坚之上,对后来的周邦彦和李清照有直接影响。《鹊桥仙》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可谓家喻户晓。杨世明先生笺注秦观词,注释详细,文辞雅洁,考其背景,表出典故,训释文义,赏析词境,又从诸家词话、笔记辑录相关评论,足资参考。后附秦观年谱。本书以《彊村丛书》本《淮海居士长短句》三卷为底本,广校众本,又对集外之词作考辨,补遗四首,其
《剪灯新话》四卷,古体小说集,凡二十馀篇,明瞿佑撰,开启了后世 剪灯 小说系列,并被各种小说选本收录,影响甚巨。作为明代第一部遭到朝廷禁毁的小说集,《剪灯新话》在国内流传比较少,但流播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区,对亚洲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文学传播目前一个罕见的个案。《剪灯新话》版本颇为复杂:现存国家图书馆所藏章甫言刊本、日本所藏黄正位刊本为早期刻本;朝鲜所藏《句解》本(底本为瞿佑晚年重校本);董康排印诵芬室刊本。今通行本为周楞伽校注本,主要依据诵芬室本,接近晚年定本,但早期刻本目前尚无整理本。今以章甫言刊本为底本,并将晚年定本异文悉数列出,必要时与唐传奇 源文 比照,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目前能体现创作轨迹的重要文本。
《北山酒经》系统总结了前代有关饮酒、酿酒、制曲的重要理论,详述制曲技术与酿酒的工艺过程及各种酒的酿造技术,既有理论高度又切合实用。书中所记酒曲的制作方法及酿造经验,至今仍在江南米酒生产地区广泛流行,后世研究酒文化及酿造技艺者,大多奉此书为酒之 内典 ,不断从中汲取养分。 书中另收李时珍《本草纲目 谷部四 酒》和袁宏道《觞政》。作为医药学家,李时珍更关注酒的保健、医用功效,除辑录一些著名配方药酒之外,又列举了屠苏酒、地黄酒、枸杞酒等69种药酒配方、酿制、主治等,至今仍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袁宏道的《觞政》,既是诗酒自娱、寄情山水的性灵之说,也是对酒文化内涵做的深度探索。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公孙龙子(外三种)》在内部结构上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各部分自然结合,版式疏朗清新,美观大方。装帧设计采用布纹面精装,明快典雅,适合各阶层富有精神品位之人士捧读收藏。
分六化,每化为一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每化又分若干章,共一百一十章。主要运用道教哲学思想和儒学伦理观念,以类推比附的手法,从事物的变化中,阐述修道成仙的思想,探寻社会治乱的因由,指出实现太平治世的道路。 《化书》本齐物以言 道化 ,本虚无以言 术化 ,本无为以言 德化 ,本道德以言 仁化 ,本税多民饥以言 食化 ,三宝之一为俭,本之以言 俭化 。每化多先例举自然现象如蛇化为龟,雀化为蛤之类,从中分析哲理,以明超生脱死及修身持世之道。此即所谓 君子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 之意。《道化》、《术化》两卷,主要论出生死、入神化之道,为本体观、自然观;《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四卷,主要论修身治世之道,属政治观、伦理观、修养观。 《化书》以 化 为名,以万物变化之道
《明夷待访录》与《破邪论》都是黄宗羲的政论性专着,此次 三全本 收入这两种书合为一本,从它们前后相承的关系中,更清晰、深入地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 《明夷待访录》共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上》《取士下》《建都》《方镇》《田制一》《田制二》《田制三》《兵制一》《兵制二》《兵制三》《财计一》《财计二》《胥吏》《阉宦上》《阉宦下》计二十一篇,涉及政治、法制、教育、经济、军事、人才选拔等各领域,每一篇或数篇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谈古论今,深切要害,并在*后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黄宗羲身处明末清初的社会变化大局中,深感明朝灭亡之痛,欲在君主专制政体下挖掘明亡的根本原因,所以他通过对君、臣、相等地位及相互关系的分析,阐释了他的君道和臣道,重新定义了君与民、臣关
《温疫论》,明代吴有性(字又可)撰于崇祯十五(1642)年,是中医史上*部系统研究急性传染病的医学著作,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全书二卷,上卷主要论述温疫之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变证、宜忌,以及温疫与伤寒的区别。下卷重点叙述温疫的种类、传变、治疗原则,各种兼证、变证的治疗和调理。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创立了 戾气 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明确指出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由此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以 驱x外出 为中心,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这些方剂和治疗思路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中医仍然在使用这种思路和这些方剂。 三全译注者《温疫论》以文渊阁《四库
南宋张敦颐撰《六朝事迹编类》十四卷,分门别类,详细记载了六朝三百余年史事及建康周围山川、城阙、楼台、宅舍、寺观、坟陵等兴废始末。张敦颐广泛吸收了前人典籍八十余种,结合当时所存碑刻考订是非。《六朝事迹编类》上承《建康实录》,下启《景定建康志》,征引自六朝至宋代约二十余家佚诗近百首,保存了六朝史和南京地方史的丰富资料,文献价值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