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修文县)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 心学 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世界观与人生观均载于《大学问》一文中。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对儒学的发展贡献尤为卓著。他创立了以 良知 为本体,以 知行合一 为实践工夫,以 致良知 为实践目标,而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 阳明心学 ,其学说影响,不仅及于中国,而且波及日、韩等东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礼》是一部讲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本书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向号称难读的《周礼》加以译注,化艰深为平易,注释翔实,译文畅达。
胡平生、张萌译注的《礼记(上下)(精)》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 《礼记》,通行本是《小戴礼记》,为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自西汉郑玄作注以来,《小戴礼记》的地位逐渐提升,至唐代被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之首。《礼记》以儒家礼论为主,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极多。倪云林为画界天才,开中国文人画之风,与黄公望、王蒙和吴镇并称 元四家 。而倪云林的诗文是其书画研究的重要的文献支撑。倪云林先生所写诗的体例很多,包括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长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倪云林诗心机巧,才思细腻传神韵,笔触灵动赋真情,善于从万象纷纭的自然事物中,捕捉到富有生活情趣的唯美意象。《倪云林先生诗集》共六卷附录一卷,﹝元﹞倪瓒撰,﹝清﹞倪大培增订,原本藏于河北大学图书馆,为清乾隆六年(1741)广春楼刻本,版本稀见,印制精良,内容丰富,是倪云林先生诗文版本、内容以及书画研究的重要的文献资料。今将其整理出版,传本扬学,以飨读者。
《春秋左传》以《春秋》为纲,但记事的范围之广,叙述内容和具体详赡,则远远超出了《春秋》,是我国*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六十卷,以鲁国君主为次序,记述了鲁隐公元年(前 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之间的历史,系统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主要事件,涉及周王朝和晋、鲁、楚、郑等十多个诸侯国,对了解先秦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同时,《左传》语言精炼,文辞优美,善于叙事,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古代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李学勤先生曾言: 整个中国学术的核心都是经学。 对《四书五经》的阅读与理解,是了解我国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本套《四书五经》校注本,凡六种十一册,是陈戍国先生深耕数年之力作,系以阮刻本为底本, 参校众本,广
《诗经》是我国*早的诗歌总集。高亨先生研究先秦文学卓有成就,其治诸子,遵循乾嘉考据遗风,往往胜解精义,发前人所未发;其治《周易》,一改前人 以经解传,以传解经,经传互解 的旧习,首次经传分解,开创了中国现代《周易》 义理派 的研究新方法,为学界所推崇;其治《诗经》,以传统文字训诂学为根基,在校勘训诂上创发新义。砥砺基础,夯实根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诗经》各篇加以说明注释,有许多地方别具识见。 此次《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推出 简体版 ,在保持繁体版的各项笺注释读内容、专名线标点等基础上,寄望于以较易进入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使更多的读者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正统解读,领略其中的优质精髓所在。
《诗经选》一书选录《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诗歌共九十篇,题解明晰,注释精要,译文为富有民歌特色的白话韵文为之,更为学者读者所称赞,至今读者已逾百万,是以现代汉语注释翻译《诗经》的数十种选本中影响的一种。余先生对《诗经》的注释和翻译工作不仅着手早,而且达到了高水平。正如作者在本书初版“前言”中所说,“诗经的解说向来是分歧百出的。注释工作不能完全撇开旧说,一无依傍。我们相信正确的态度是不迷信古人也不抹煞古人。正确的方法是尽可能多参考从汉至今已有的解说,加以审慎的抉择。”所以余先生的《诗经》研究代表作《诗经选》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学界和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校勘学释例》是陈垣在校勘《元典章》基础上,分条陈列旧刻至误的类例,总结概括校勘学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与校勘方法,是校勘学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重要著作。校勘之学起因于文件传写中的错误,文件越古,传写的次数越多,错误的概率也越高。校勘学的任务就是要改正这些传写中出现的错误,恢复文本的本来面目或使它和原本差别最微。 《史讳举例》举八十多例,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方法,以及与必会有关的诸问题。是一部避讳学总结性的著作,是历史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工具书。避讳为我国古代所特有的,避讳学是研究中国历史所必不可少的知识。
胡平生、张萌译注的《礼记(上下)(精)》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 《礼记》,通行本是《小戴礼记》,为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自西汉郑玄作注以来,《小戴礼记》的地位逐渐提升,至唐代被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之首。《礼记》以儒家礼论为主,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叶玉麟所著的关于国学经典释读的著作,十分盛行,其通俗和易读性,称得上是释读国学经典的典范,成为了一般读者学习国学的基本读物。可惜后来竟被忽视,难得重新出版。此次出版的便是叶玉麟先生那时所著的《白话译解墨子》。本书用通俗的白话语言,逐段逐句的将古语《墨子》进行了译说,对相关词句和典故做了通俗的注解和诠释,今天看来,仍然是学习国学经典著作较为适当和适于阅读的读本。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目前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近期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