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又称《诗》,是我国现存部诗歌总集,所録多为先秦民歌,相传原有三千余篇,后经孔子删订,成为今天所见的三百零五篇。这些诗歌,根据音乐风格和采诗地域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分十五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墉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和《豳风》,“雅”分《小雅》和《大雅》,“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根据所载内容不同,它们又可分为婚恋诗、战争诗、徭役诗、农事诗、宴飨诗、祭祀诗、怨刺诗等。 《论语·季氏篇》称“不学《诗》,无以言”,《阳货篇》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羣,可以怨”,可见,在孔子时代,《诗》已经很受重视。到了汉代,它被列为官
《桐旧集》是迄今所存的收录桐籍诗人*多、桐籍诗人诗作*丰的一部总集,选录一千二百多位桐籍诗人的七千七百余首诗,上起明建文帝时,下迄清道光二十年(1840),凡四十二卷。集中所选诗人不仅有官员、诸生、隐士,还有闺阁女子、和尚、道士。诗人名下均附有小传,或详细或简略,然皆有所本,从而保留了大量明清桐城诗人的生平介绍。有些诗后还记有诗作本事、经行评点和诗人未选入诗集的其他作品的摘句。《桐旧集》以诗人姓氏分卷,以诗人生年先后为序,姓氏排名以一姓中*前者为准,生于前者为先,如甲姓*前一人生于洪武,乙姓*早一人生于永乐,则甲姓列于乙姓之前。 整理者对今存民国十六年景印原刻本《桐旧集》(以方守敦所藏为底本,参校光氏自藏残本)进行校勘和标点,同时参校其他桐城诗歌选集,如《龙眠风雅》《悔生诗集》《朴巢诗
《论语·大学·中庸》 《论语》又是浅生动的。亲切的交谈口吻,具体的对话环境,还时有人物音容笑貌的记叙,这使得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绘声绘影地跃现于文字中。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与他的形象直接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仅能读到孔子的理论,也读到了孔子的个性和孔子的人格。孔子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昂的用世热情,执着的理想追求,组合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留给后人的是生命的无限活力,是人生的厚重意义,是效力于社会的价值追求。性格鲜明的孔子形象,使孔子理论产生出直观的效果。可以这么说,阅读《论语》,是思想的启悟,但也会获得文学的享受;阅读《论语》需要思索,但也会受到情志的感动和激励。《论语大学中庸》由陈晓芬和徐儒宗译注。 《周易》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由“经”、“传”两部分组成。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元代古籍集成?经部?诗类》的第五册。《元代古籍集成 经部 诗类》收录现存元代诗经类文献。在文献整理中,选择一个好的底本,旁搜现寻各种版本进行校勘、标点,同时撰写成各个著述的内容提要,对该著述作者、著作内容、特点及在《诗经》研究史上的地位,做全面的介绍。本套丛书是收录现存元代经部文献的大型丛书,有助于推进元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等不同专门史的研究。
本书内容简介:《毛诗正义》现存版本,以日本藏宋刊单疏本为*,其余诸本均从单疏本衍生。盖诸经义疏经北宋朝廷校订,即有所谓单疏刻本,成为后来所有注疏刻本的祖本。然诸经单疏北宋刊本,至今无一部流传,而《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公羊》、《尔雅》六经有南宋覆刻本传世;《仪礼》单疏南宋刊原本已经散夫,仅存清代覆刻本。在此七经中,《尚书》、《仪礼》、《礼记》、《公羊》、《尔雅》五经,有《四部丛刊续编、三编》、《古逸丛书续编》等影印本,《周易》有上世纪三十年代傅增湘影印本及台湾重印本;唯独《毛诗》,自一九三六年日本东方文化学院影印之后,多年未得重印,以致国内学者很少利用。 南宋刊单疏本穴毛诗正义锣国内已经不传,我们征得原书收藏者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的同意,据影
《中国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书经》、《诗经》、《春秋·左传》。理雅各于19世纪60年代开始将儒家重要的9种经典翻译成英文,合称为《中国经典》。他的译本在很长时间里在西方是权威性的标准译本。
为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启迪他们的人生智慧,我们编选了这部书,取名《新编千家诗》。我们保存原来流行本《千家诗》的优点,而又力求有一种新的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我们注意选取那些寓意深刻、情调健康、意境开阔、形象鲜明、脍炙人口的作品。选诗的范围仍以唐宋两代的近体诗为主,但又不限于此。从时代上讲,增加了汉魏六朝以及元明清直到近代的作品;从体裁上讲,增加了五七言古诗。所选诗歌共152首,为了便于儿童由浅入深地诵习,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这种顺序编排,同一体裁下则按诗人时代先后排列。注释力求简明,包括作者简介、题解、字词典故的解释,以及必要的串讲和点评。另个配上图画,以提高读者的兴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万
《诗经》收录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以抒情诗为主,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展示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心灵世界。
这次整理,《杲堂诗抄》《杲堂文钞》《杲堂文续抄》《西汉节义传论》均以“四明丛书”本为底本,参照已刻诸种传世本及书中所引某些原材料;増入杲堂内集诗抄(定名为《杲堂诗内抄》)及《杲堂外集》两种,此两种以李氏衣德楼本为底本,参校《续甬上耆旧诗》;《杲堂诗辑补》收录《鄮东竹枝词》七十余首;《附录》收录了《文续抄》卷首、《西汉节义传论》卷首和冯贞羣《杲堂着述考》。
杜甫,字子美,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河南巩县人。青年时期,曾先后漫游江南和齐赵地区,目睹了山河的壮丽。从天宝5年(746年)始,在长安居住10年,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深有体会。从至德元载(756年)以后十二、三年时期内,杜甫四处流亡。由于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杜甫与百姓一样,家境凄寒,则漂泊西南,大历5年冬,死于湘江舟上。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杜甫是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把社会现实与个人遭遇融为一体,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统一。在他的诗集中,深刻地反映了他的一生经历,以诗的艺术形式去描述历史,记载社会重大事件。大量的政治诗,或陈政见,或关心百姓疾苦,或寓言讽兴。一些歌咏自然之诗,也是情景交融,把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和人事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