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指出, 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 礼 。中华礼学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然而由于去古日远,且礼经特别是仪礼部分 文古义奥,传习者少,注释者亦代不数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致三礼之学日渐式微,一度被学界称为 绝学 。礼学各种典籍逐渐散乱,且礼学文献由于散见于各种不同古籍,一直没有作过全面的辑录汇编,许多古籍处于濒危状态。正是有见于此,我国著名礼学专家沈文倬先生于2000年前后即提出 编纂整理礼学典籍,为中华礼乐传薪火,为中华后人留记忆 的礼学文献编纂倡议。沈先生的倡议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响应,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将其提为重点研究方向,先后历经近十年论证研究,于2010年底,浙江大学古籍所集全所之力完成了基础性的调研工作,编纂完成《中华礼书总目》,完成了对我国现存礼学文献的摸底调查,正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指出, 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 礼 。中华礼学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然而由于去古日远,且礼经特别是仪礼部分 文古义奥,传习者少,注释者亦代不数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致三礼之学日渐式微,一度被学界称为 绝学 。礼学各种典籍逐渐散乱,且礼学文献由于散见于各种不同古籍,一直没有作过全面的辑录汇编,许多古籍处于濒危状态。正是有见于此,我国著名礼学专家沈文倬先生于2000年前后即提出 编纂整理礼学典籍,为中华礼乐传薪火,为中华后人留记忆 的礼学文献编纂倡议。沈先生的倡议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响应,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将其提为重点研究方向,先后历经近十年论证研究,于2010年底,浙江大学古籍所集全所之力完成了基础性的调研工作,编纂完成《中华礼书总目》,完成了对我国现存礼学文献的摸底调查,正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指出, 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 礼 。中华礼学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然而由于去古日远,且礼经特别是仪礼部分 文古义奥,传习者少,注释者亦代不数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致三礼之学日渐式微,一度被学界称为 绝学 。礼学各种典籍逐渐散乱,且礼学文献由于散见于各种不同古籍,一直没有作过全面的辑录汇编,许多古籍处于濒危状态。正是有见于此,我国著名礼学专家沈文倬先生于2000年前后即提出 编纂整理礼学典籍,为中华礼乐传薪火,为中华后人留记忆 的礼学文献编纂倡议。沈先生的倡议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响应,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将其提为重点研究方向,先后历经近十年论证研究,于2010年底,浙江大学古籍所集全所之力完成了基础性的调研工作,编纂完成《中华礼书总目》,完成了对我国现存礼学文献的摸底调查,正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指出, 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 礼 。中华礼学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然而由于去古日远,且礼经特别是仪礼部分 文古义奥,传习者少,注释者亦代不数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致三礼之学日渐式微,一度被学界称为 绝学 。礼学各种典籍逐渐散乱,且礼学文献由于散见于各种不同古籍,一直没有作过全面的辑录汇编,许多古籍处于濒危状态。正是有见于此,我国著名礼学专家沈文倬先生于2000年前后即提出 编纂整理礼学典籍,为中华礼乐传薪火,为中华后人留记忆 的礼学文献编纂倡议。沈先生的倡议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响应,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将其提为重点研究方向,先后历经近十年论证研究,于2010年底,浙江大学古籍所集全所之力完成了基础性的调研工作,编纂完成《中华礼书总目》,完成了对我国现存礼学文献的摸底调查,正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指出, 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 礼 。中华礼学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然而由于去古日远,且礼经特别是仪礼部分 文古义奥,传习者少,注释者亦代不数人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致三礼之学日渐式微,一度被学界称为 绝学 。礼学各种典籍逐渐散乱,且礼学文献由于散见于各种不同古籍,一直没有作过全面的辑录汇编,许多古籍处于濒危状态。正是有见于此,我国著名礼学专家沈文倬先生于2000年前后即提出 编纂整理礼学典籍,为中华礼乐传薪火,为中华后人留记忆 的礼学文献编纂倡议。沈先生的倡议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响应,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将其提为重点研究方向,先后历经近十年论证研究,于2010年底,浙江大学古籍所集全所之力完成了基础性的调研工作,编纂完成《中华礼书总目》,完成了对我国现存礼学文献的摸底调查,正
颜春峰、汪少华《〈周礼正义〉点校考订》,是针对孙诒让《周礼正义》点校本的考辨之作。孙诒让《周礼正义》旁征博引,对《周礼》作了总结性的研究。《周礼正义》重要的版本,是1905年孙氏家藏铅铸版初印本(乙巳本)和1931年的湖北篴湖精舍递刻本(楚本)。汪少华、颜春峰比勘乙巳本和楚本,并参考收藏于的孙诒让手校本,对中华书局“清人十三经注疏”点校本作了全面梳理,为进一步完善《周礼正义》的点校提供了确切依据。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周礼》是一部讲述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仪礼》内容来源古老,涉及面广,保留了丰富的我国上古社会史料;《礼记》为孔子弟子及后学者所记,内容讲述哲理及礼仪法度及孔子的礼学思想。本文临末想说的是:礼教杀人的时代早已过去。复古不但迂腐可笑,而且可恶。然而《三礼》自有其精华。《三礼》对于研究礼仪之邦的历史颇为重要,而其精华对于根治社会的创伤亦足资借鉴。希望《三礼》的这个点校本对社会、对读者有益。句读如有可取,那是沈师以及其他前辈大师教诲、启迪的结果。
《尚书后案(上下)》由王鸣盛所著,《尚书后案(上下)》共三十卷,附《尚书後辨》。《後案》解说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及《太誓》,《後辨》则辨析为古文《尚书》中晚出的二十五篇。该书专力辑绿、开发已失傅的郑玄一家之学,郑注残阙者補以马融、王肃、为孔安国和孔颖达之说,最後加以案语,可视为汉唐问《尚书》研究的集注和疏解。
《春秋公羊礼疏》为凌曙对何休《春秋公羊传注》中所涉及的礼仪所作的疏,有质疑者,凌曙引先儒先贤之说(《淮南子》、《白虎通义》、《五经异义》、《坊记》、《士丧礼》)以正之,对郊禘、六宗、明堂、祥禫之制度详细证之。《春秋传礼徵》10卷为朱大韶对《春秋》中所胪列故事、文物礼仪典章制度等的考证分析,举凡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事迹、之名物、之礼仪、之用心皆为发覆以明晰之。侯康的《谷梁礼证》,考涉《谷梁传》之涉于礼者,以为义理莫精于《谷梁》,故据《谷梁》以证三礼,分为两卷,世称精备。陈奂的《公羊逸礼考徵》一卷,为对《公羊传》所涉及礼仪的解诂,依据《周礼》和先儒的见解对春秋时期的风俗、礼制做了解读,有助于理解春秋时礼制。《春秋公羊礼疏(外五种)》为清代经学家依据《春秋》三传对“三礼”所作的礼学考
《大戴礼记斠补(外四种)(繁体竖排版)》收入孙诒让《尚书骈枝》、《周书斠补》、《大戴礼记斠补》、《九旗古谊述》、《周礼政要》等著述五种。前三种为校释《尚书》、《周书》和《大戴礼记》中文字的结集,《九旗古谊述》为考释旗识古义的专著,《周礼政要》是依照变法行新政的需要甄录《周礼》并据此阐述孙诒让改革主张的政论著作。此五种书校证精当、考释周详、切中时弊,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新华书店自营店】 中华礼藏(礼乐卷第2册乐典之属)(精),9787308115926 作者 校注:束景南//蔡堂根 原价 ¥300.00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出版时间 2016-09-01
黄以周(1828-1899)乃晚清经学大师, 自幼承训家学, 与其兄儆孟、儆仲共读,互相砥砺切磋。任南菁书院讲席十五年,江南不少学者、名人均出其门下。尤长于"三礼", 博大精深,博采汉唐至清有关"三礼"之经注、杂记,对于古代礼制、学校、封国、田赋、乐律、刑法、名物乃至占卜等,详加考核,作出说解,体大精思,为晚清《礼》经研究之冠冕。 此书收录黄以周全部著作,包括《礼书通故》100卷,《子思子辑解》7卷、《军礼司马法》2卷、《经训比义》3卷及《儆季杂著》等。 《黄以周全集》中既包括《礼书通故》、《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这样的礼学和史学巨作,也有《黄帝内经集注》及《军礼司马法》这样的医学和经济学杂著,展现了黄氏在诸多领域的造诣与贡献,有利于世人认识、了解和研究黄以周。此次《黄以周全集》系国内首次整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