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仪礼(国学典藏)
    •   ( 1237 条评论 )
    • [汉]郑玄 注 [清]张尔岐 句读 朗文行 校点 方向东 审订 /2016-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仪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与《周礼》、《礼记》合称 三礼 ,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制汇编,记载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本书以清代著名经学家张尔岐的《仪礼郑注句读》为底本校点整理。

    • ¥31.5 ¥45 折扣:7折
    • 仪礼译注(中国古代名著全本译注丛书)
    •   ( 1265 条评论 )
    • 杨天宇 译注 /2016-11-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礼记》共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史的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由于《礼记》内容驳杂,除少数篇外,大部分很少有突出的中心内容,而且缺乏逻辑联系,因此殊为难读。

    • ¥33.6 ¥48 折扣:7折
    • 师顾堂丛书 仪礼正义(影印本,全六册)
    •   ( 164 条评论 )
    • (清)胡培翚 撰 ,(清) 胡肇昕 (清) 杨大堉 补 /2018-04-2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仪礼正义》四十卷,清胡培翚撰,清胡肇昕、杨大堉补,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咸丰二年(1852)刻本影印。《仪礼正义》是著名的清代正经新疏之一,该书汇纂旧解,间加案断,集《仪礼》学之大成,被公认为今人研究《仪礼》的***典籍。其主要作者胡培翚也因此得享美誉, 自国初以来,礼学之业,未有盛於先生者 。《仪礼正义》在胡培翚身后始得付梓,初刻于清咸丰二年,因遭兵乱,未及大量刷印。至同治时,板片又经递修、重印,光绪之《皇清经解续编》亦收入该书,今日各地馆藏多系其同治、光绪印本,咸丰刻本则较为希见。此次影印的底本是咸丰刻本的精印本,品相完好,纸墨俱佳,足供研读之用。除《正义》原书外,新增附录三种,一为胡宣铎撰《仪礼正义正误》,一为王文锦先生撰《仪礼正义校勘记》(据未完稿本整理),一为乔秀岩先生所辑之相关

    • ¥1185 ¥1500 折扣:7.9折
    • 礼记(线装本·全5册)
    •   ( 280 条评论 )
    • 【汉】郑玄 注 /2015-09-01/ 中华书局
    • 《仪礼》、《周礼》、《礼记》并称“三礼”,是记载我国早期礼法、礼义的经典著作,其中,《仪礼》主要记述具体礼法仪式,《周礼》主要记述职官职务,而《礼记》则侧重阐明礼的意义和作用。在“三礼”中,《礼记》由于文风清丽,内容丰富,包含较多具有人生启迪意义的格言警句,因此流通广,受历代学者青睐。早在西汉时期,戴德、戴圣叔侄二人便以习礼闻名于世,所传礼学,分别被称为《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唐代时已亡失大半,现仅存三十九篇。学界习称的《礼记》,为《小戴礼记》,我们熟知的《大学》、《中庸》即出于此。后经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公元一二七—二〇〇年)作注,《礼记》地位更为尊崇。郑注不仅使一些晦涩难解的文字详明易懂,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经文内容,裨益后学,经久不衰。 此线

    • ¥491.1 ¥680 折扣:7.2折
    • 礼记(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   ( 0 条评论 )
    • 无 /2020-01-01/ 中华书局
    • 所谓“礼记”,就是关于“礼经”的“记”,即对“经”的诠释讲解,是礼学家对礼经的解释以及他们所采择的各种意见的辑录。《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就是这类的书。《大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德编纂;《小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之从兄子戴圣编纂。《小戴礼记》,也称为《礼记》,凡四十九篇。本书是对《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全文注译。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出题解,扼要概括通篇内容旨意。其次出正文,正文的分节参考了北大标点本《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及各家译注本的分节,文字也参考各种版本进行了勘校,有调整者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再次出注释,注释兼及章句训诂与名物制度介绍,在引述各家说法时,为求简明,常见的郑玄注、孔颖达疏,简称“郑注”“孔疏”,其他注家或相关著作则引作者与书名,

    • ¥84.39 ¥88.8 折扣:9.5折
    • 礼记集解(全三册)
    •   ( 17 条评论 )
    • (清)孙希旦 撰,沈啸寰王星贤 点校 /1989-02-01/ 中华书局
    • 自汉至情,经学在各门学术中占有统治的地位。经学的蛩展历了袋倜不同的階段,而清代则是很重要的也是後的一个陪段。清代经学家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澄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遘封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羲。

    • ¥81.6 ¥96 折扣:8.5折
    • 大戴礼记解诂(十三经清人注疏)
    •   ( 1829 条评论 )
    • (清)王聘珍 /1983-03-01/ 中华书局
    • 《大戴礼记》相传伪西汉戴德编选,实际约成书于东汉时期,是一部研究上古社会状况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书。原书85篇,现存39篇。自北周以来,该书不断有注本问世,清人王聘珍撰写、王文锦点校的这部《大戴礼记解诂》是其中较好的,特点是注重保留旧本原貌,依《尔雅》、《说文》及两汉经师训诂,无杜撰之言。

    • ¥25.2 ¥35 折扣:7.2折
    • 礼记(理雅各英译本)(精)英汉双语国学经典【正版书籍,支持发票】
    •   ( 0 条评论 )
    • /2016-07-01/ 中州古籍出版社
    • 《礼记》章法严谨,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西汉后,《礼记》地位日升,唐代时被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 ¥34.04 ¥46 折扣:7.4折
    • 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周礼注疏(上下册·四)
    •   ( 7 条评论 )
    •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 整理 /1999-1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十三经注疏》四百十六卷,系汇编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和汉至宋代经学家对经的注疏而成。 儒家十三经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圣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它们主导和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达数千年之久,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教育、伦理等一切学术思想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风尚,无不以之为圭臬。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统治者奉它们为治国安邦的法宝,士大夫以通经致用为自己的终身抱负,平民百姓也以它们为修身行事的彝训。

    • ¥48 ¥60 折扣:8折
    • 新编仪礼图之方位图(宾礼卷)
    •   ( 0 条评论 )
    • 买靳 /2018-09-01/ 中州古籍
    • 《仪礼》是一部记载周代礼仪制度的经书。今作者汲取近三十年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在尊重借鉴前人图谱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仪礼图,以解今人阅读之惑。本书为《新编仪礼图之方位图:宾礼卷》,《仪礼》中专言宾礼者凡三篇,即《士相见礼》、《聘礼》、《觐礼》,详细介绍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之礼,以及士和各级贵族互相拜访、以结友好之礼仪。

    • ¥18.46 ¥26 折扣:7.1折
    • 礼乐制度变迁与春秋文体演变研究
    •   ( 0 条评论 )
    • 韩高年 /2021-04-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 将春秋文体作为有时空特性的独立研究对象,并从礼乐制度及其转型角度对其作了全面深入研究;对春秋文体进行分类研究,深化了先秦文学与文体的研究;辑录出土文献中的春秋文章,并依先秦经、史、子类多为文集的通例,析出其中的春秋之文,拓展了春秋文章的材料范围,展示了春秋文章的创作实绩;通过对春秋文体源流的研究,分析了先秦文学主体由“官守”到“世族”再至“士”的转型及其文学史意义,揭示春秋文学、文体繁荣自觉的事实,确立了其中国文学传统奠基期的地位。

    • ¥92.46 ¥132 折扣:7折
    • 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中华文史新刊
    •   ( 1 条评论 )
    • 韩高年 著 /2006-09-01/ 中华书局
    • 本书从仪式文化角度研究先秦诗歌的形态、产生、演变等问题,综合运用各种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材料涉及先秦诗歌研究文献、出土文献及传统研究视野之外的诗学材料,体现了大文学研究理念,揭示了先秦时期诗的内涵。主要观点有:《尚书·禹贡》是流传于先秦的歌颂大禹治水之功的仪式颂辞;《夏小正》是由敬授民时仪式产生的安排农时的仪式韵文,影响了以《七月》为代表的农事诗的形成;《商颂》的商诗,其五首诗歌即《大濩》在不同时期的颂诗文本;《楚辞·九歌》为屈原所订之楚国颂诗等。

    • ¥39.1 ¥46 折扣:8.5折
    • 仪礼注疏(十三经注疏){全三册}
    •   ( 913 条评论 )
    •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王辉 整理 /2009-03-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十三经是儒学的基本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影响至深至远的重要文献之一。在中国古代堪与十三经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面对这两大文化支柱,无论是诸子还是诗文,其中虽不乏角立特出者,甚或是叛逆者,却往往只能站在历史舞臺的边缘,难以撼动其中心的地位。 《仪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时代有关社会习俗和礼制的资料总汇,对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社会生活极具价值。历代为之作注解者很多。唐代编《五经正义》,将郑玄注和贾公彦疏作为钦定的《仪礼》注释,编成《仪礼注疏》,成为后世权威的《仪礼》读本,与其他唐代钦定儒家经典注疏统称为《十三经注疏》。唐以后多次重刻,但质量良莠不齐,版本多有异同,错讹亦难以避免。有鉴于此,王辉先生潜心数载,将此书重新校勘整理,比较异同,择善而从,并吸收了历代学者研究《仪礼》的成

    • ¥131 ¥160 折扣:8.2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