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共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史的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由于《礼记》内容驳杂,除少数篇外,大部分很少有突出的中心内容,而且缺乏逻辑联系,因此殊为难读。本书作者对之作精心注译和今译,使之判然明畅,为阅读这部典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对研究者亦有参考价值。
《礼记》章法严谨,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西汉后,《礼记》地位日升,唐代时被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礼记》思想内容是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它不但有古代各种礼仪制度的详细记载,更有礼乐制度一般理论的阐述,它涉及了封建社会的全套上层建筑,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教育、伦理道德观念等等,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 《礼记》所记载的礼俗制度和它所阐述的关于礼制的理论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极大影响,有些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本书正文所依据的是清代阮元《十三经注疏》本,个别地方根据前贤研究成果作了改动。译文文意一般依通行的解释,如有扞格之处,则以已意解之,另外原书字数太多,有些礼仪又太专门,读起来令人乏味;有些篇目内容芜杂无序,所以,这里采用了节选的办法,将全书(其中《大学》、《中庸》已单出,不选)重要的部分节选出来,分虽撰以标题,附以译文,大致上已经代表了全书的精要。
本书是作者在凤凰卫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处所作演讲的基础上整理而成,通过梳理中华礼乐文明的发展过程,介绍了中华礼儿文明的核心内容,参照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和当代中国的现实需要,在结合作者自身数十年的礼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力图纠正当代人对传统礼仪的傲慢与偏见,论述了正确继承和创建中华礼仪规范对于唤醒民族文化自觉和重塑民族形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这是一部介绍中华礼乐文明的普及读物,适合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人员以及关心中华礼乐文明传承的广大读者阅读。
本书是“国学基本丛书”中的《礼记》分册,《礼记》为孔子弟子及后学者所记,内容讲述哲理及礼仪法度及孔子首创的礼学思想,本书除收入了《礼记》的全文外,还附有详尽的注释及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全书内容丰富,注释细致全面,较好地反映了原著的思想内涵,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部古代国学经典,能够很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经典古藉的作用。
《周礼述註》是清代有名礼学家、经学家李光坡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主要择取郑玄、贾公彦注疏文字,删繁举要,以追溯训诂之源。又旁采其他历代《周礼》注家,参以己意,以阐释制作之义。如四库馆臣所说:“虽于郑、贾名
本书 将春秋文体作为有时空特性的独立研究对象,并从礼乐制度及其转型角度对其作了全面深入研究;对春秋文体进行分类研究,深化了先秦文学与文体的研究;辑录出土文献中的春秋文章,并依先秦经、史、子类多为文集的通例,析出其中的春秋之文,拓展了春秋文章的材料范围,展示了春秋文章的创作实绩;通过对春秋文体源流的研究,分析了先秦文学主体由“官守”到“世族”再至“士”的转型及其文学史意义,揭示春秋文学、文体繁荣自觉的事实,确立了其中国文学传统奠基期的地位。
《十三经注疏》四百十六卷,系汇编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和汉至宋代经学家对经的注疏而成。 儒家十三经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圣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它们主导和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达数千年之久,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教育、伦理等一切学术思想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风尚,无不以之为圭臬。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统治者奉它们为治国安邦的法宝,士大夫以通经致用为自己的终身抱负,平民百姓也以它们为修身行事的彝训。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圣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它们主导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达数千年之久,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教育、伦理等一切学术思想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风尚,无不以之为衡准。清代阮元的《十三经注疏》刻本称美善,而此次为便于非文献专业
周礼一书,旧题周官,始出于西汉景、武之际。全书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冬官原阙,时人以考工记补之》,分掌治、教、礼、政、刑、事六典,经邦治国,燮理阴阳,堪称文繁事富,体大思精,洽术、学术无所不包。但是,此书在先秦典籍中不见征引,所记制度也每每有与文献抵梧之处,因而,关于它的真伪及其成书年代,成为西汉以来聚讼不决的学术公案,或誉为周公之典,或指为战国遣则,或断为秦汉之制,或贬为新莽伪作,纷纷之论,莫衷一是。然而,论辨的诸家都不否认周礼的学术价值,因为它最迟也是汉代的作口叩,材料之珍贵,自不待言,问题在于从什么角度来使用它而已。
有名学者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中华礼学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然而由于去古日远,且礼经特别是仪礼部分“文古义奥,传习者少,注释者亦代不数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致三礼之学日渐
张立敏著,蒋寅主编的《温良恭俭中国礼(精)/ 国学微读》力图从日常起居、家庭关系到社会交往、 人际关系等方面,介绍古代礼仪的基本知识,以便读 者了解传统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作风,以利于自觉提升 个人品德修养和行为水平, 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传统 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以便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章 简要介绍服饰、仪容等基本礼仪规范。第二章介绍个 人人生涉及的礼仪。第三章介绍婚丧、嫁娶等社会人 际交往的主要内容。第四章专门叙述节令文化。第五 章依次介绍传统五礼。
《仪礼》是一部记载周代礼仪制度的经书。今作者汲取近三十年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在尊重借鉴前人图谱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仪礼图,以解今人阅读之惑。本书为《新编仪礼图之方位图:宾礼卷》,《仪礼》中专言宾礼者凡三篇,即《士相见礼》、《聘礼》、《觐礼》,详细介绍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之礼,以及士和各级贵族互相拜访、以结友好之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