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以阐述《春秋》的义理为主,兼研讨《春秋》的文理和史实,是 春秋三传 中较早得到承认的一部经传。本书经传以《十三经注疏》本为底本,每章冠以题解,注释精当,译文通顺易懂。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此外,在历史上还有《左氏春秋》、《春秋内传》等名称。此书是我国史学史上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它按年编排记载了春秋时期以鲁国为主的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许多历史事件。 《左传》本是儒家十三经之一,也是儒家元典《春秋》的“三传”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历经战国到秦汉,传授《春秋》学的主要有五家。这五家是:《左氏传》(简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邹氏传》和《夹氏传》。其中“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因而均已失传。《左氏传》和《公羊传》、《穀梁传》三家都很兴盛,成为当时显学,被合称为“《春秋》三传”。在《春秋》三传中,《公羊传》和《穀梁传》属今文学派,《左传》属古文学派。 本书是从《左传》中
《春秋谷梁传译注》是春秋三传书中成书晚的一部书。其学说大抵出于鲁儒,注重传扬经义,处处谨守《春秋》笔法,阐明义例。但在记载史料方面,不及《左传》详尽,且间有不明史实而以臆断来自抒己见的地方。
《古文献研究丛书》是国家*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这个项目旨在反映我国当代部分学者研究我国重要古籍所取得的新成就。 我国的古文献浩如烟海,其整理研究工作也源远流长,历代都有贡献。尤其是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古籍,由于在各个时代反复进行整理和研究,所以已积累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由于这些古籍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个时代的学者又各自立足于他们的时代,带着各具特征的学术视野、观点与方法来进行再认识;所以,整理和研究的课题虽然一再重复,但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重复的工作在整体上却具有推陈出新、步步深入的特点。是传统文化和传统学术得到创造性传承的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进程。这样的进程显然在将来也要继续下去。 前些时候,围绕着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曾
本书是为适应当代中学生的阅读需要,特别编写的一部图文并茂的历史文化名著课外读物。 该书由富有研究成果的名家执笔,从《左传》中精选出28篇脍炙人口的故事,使中学生朋友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了解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从中受到启迪。全书对名著原文作了简要、通俗的注释和白话翻译,同时还从现代色度给予了精当的点评。尤其独到的是,每篇后面都结合故事内容提出了一些社会人生问题,引起读者深思,颇具有教育启发意义。 本书融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于一体,结构新颖,内容丰富,是领略古代智慧、提高人文素养的入门书。可供广大中学生及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欣赏。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春秋公羊释例后录》收入《清代春秋学汇刊》,为清代著名经学家刘逢禄(1776-1829)在《春秋》学方面的代表作。其中包括《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十卷,归纳并阐发了汉代何休《春秋公羊经传解诂》之义例,为清代公羊学的经典力作;又《春秋公羊释例后录》六卷,收入刘氏其他七篇《春秋》学重要著作;书末另附民国杨钟羲撰写的《续修四库》相关提要六篇。此次标点整理,以我社《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之清嘉庆本为底本,校以学海堂本、上海书局本。
《左传》是根据《鲁春秋》编成的,所以它的记事,完全以鲁国国君为顺序编排,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开始,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结束,时间跨度两百五十五年。末尾还有一小段跳跃性的记载,写到了鲁悼公四年( 前464)晋国贵族知伯的骄横,并预言了他十年后的灭亡。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因为这部书是对春秋的解释,记载春秋时期诸侯各国间的矛盾和斗争,擅于叙事写人,所以也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这部著作记叙了春秋时期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二百五十多年间各诸候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着重记叙当时诸候列国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内容相当丰富。本书精选了《左传》里的一些经典篇目
《春秋》之所以引发了如此之多的争论,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上具有“元曲”的性质,它即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的产物,又是中华文明继续向前发展的基石。因此,这种“巡视”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春秋》经传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显然,围绕着《春秋》的种种争论,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它始终与文化政策、政治选择紧紧相关联。 从学术的角度来说,由于中国古代先贤们注重持之有据,因此《春秋》的研究往往具有浓郁的文献考证特征。尽管这种文献考证的背后蕴含着思想的睿智,但还是足以令一般读者望而止步。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春秋》的研究史与其他问题的研究史一样,是中华文化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蕴含并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从政治的角度来说,由于中国古代的学术
《吕氏春秋》的编著,据《史记·吕不韦列传》称是因为“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盂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日《吕氏春秋》。”但主要的,还是受天下大一统这个大趋势、大潮流的刺激,综合各家之长,为秦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提供理论依据。书成之后,吕不韦曾将它“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可见吕不韦对该书的自信。 《吕氏春秋》全书共二十六卷,由入览(六十四篇)、六论(三十六篇)、十二纪(六十篇)组成,一百六十篇,二十多万字。从形式上看,纪、览
本书为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 (共13册)其中的一本。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 旨在更好地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经典中选编了很为重要、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重要经典,涵盖传统经学、哲学、历史与文学,组成 新十三经 ,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开设经典诵读等级考试。本册《春秋左传选》,是从《左传》中精选出的27篇。《左传》在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 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很长的。本册精选出的篇幅大都是朗朗上口、蕴含深刻哲理的文章,是广大中小学生诵读经典的范本。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晏婴言行的著作。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晏子春秋》的成书和其他先秦古籍一样,并非成于一人一时,而是有一个编缀、整理和形成定本的过程。
这部《春秋史》,原稿本是顾颉刚师在北平燕京、北京两大学所用的讲义,当时虽由我着笔,然宗旨完全是秉承顾师的(所以书中议论有与本人不合处)。事变之后,我带着这部讲义避到安庆,又由安庆带到上海,虽在十分为难的时候,也不曾离开它。去年夏间,接着顾师从成都来的信,命我替齐鲁大学撰写《春秋史》,我当时回信说:《春秋史讲义》的体裁尚好,当年写的时候也曾用过一番力,如把它就此废弃,未免可惜;不如就讲义修改、另撰考证,这样可兼收普及和专门之效。顾师复信同意这一点,不过他说:这书本是你所写,现在我们分处遥远的两地,无从仔细商讨,就用你一人名义出版罢!我即遵命于去冬开始着手修撰,因人事的牵缠,直到今年六月才得勉强竣事;凡原稿缺略处,已大致补充;错误处,也已大致修正;体例次序等也略有变更。虽不能说
《吕氏春秋》是先秦思相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的主编是秦国著名政治家吕不韦。 《吕氏春秋》旨在总结诸子百家之学,为未来的统一国家设计一套完备的治国方略,所以该书在编排结构上也显现出系统性和完整性。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类,第类之下又各统子目,形式上整齐划一,且各有其中心思想,大抵博而不杂,有条不紊。全书从论人到论天,到治国,到做人,到养生;由哲学而政治,而社会,颇具深意。这些都体现出吕不韦的宏识卓见。 本书以直译为主,个别地方如直译晦涩难通,则斟情采用意译。
《十三经注疏》四百十六卷,系汇编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和汉至宋代经学家对经的注疏而成。 儒家十三经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圣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它们主导和影响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达数千年之久,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教育、伦理等一切学术思想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风尚,无不以之为圭臬。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统治者奉它们为治国安邦的法宝,士大夫以通经致用为自己的终身抱负,平民百姓也以它们为修身行事的彝训。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圣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它们主导和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达数千年之久,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教育、伦理等一切学术思想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风尚,无不以之为衡准。清代阮元的《十三经注疏》刻本称美善,而此次为便于非文献专业
《晏子春秋译注》由卢守助撰,希望让刚拿起这部《晏子春秋》的读者,能约略领会那个诸子盛行的时代,各种思想观念的自由交往、相互磋切而又不致相互戕伤的情况; 孔子 也好, 墨子 也好, 晏子 也好,都能以其本来面目,裸然相见,互为 非议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因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诸子们只会在各自的特定位置上作出真实的不由自主的反应来。这一点,恰恰是向现代读者推出这样一本读物的理由。再要说明的是,本书不是学术意义上的子书译注,而只是一般的简注直译,让读者足以拿来了解、走近那个孕育这部子书的背景和在这部子书中出现过的人物,从而得到阅读本书所能带来的快乐。
《春秋公羊传》以阐述《春秋》的义理为主,兼研讨《春秋》的文理和史实,是"春秋三传"中很早得到承认的一部经传。本书经传以《十三经注疏》本为底本,每章冠以题解,注释精当,译文通顺易懂。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标点。根据现行新的标点符号用法,并结合古籍整理标点的通例,对全书进行统一规范的标点。 二、文字处理。全书采用简体横排。以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简化字总表》、《批异体字整理表》为根据,以《辞海》和《汉语大字典》等权威辞书为标准,对《十三经注疏》中的全部繁体字和异体字进行简化和规范化。同时又根据中国古籍和文字的特点,尤其是《十三经注疏》的具体情况,参照有关的规定和通例,对其中可能导致歧异和引起混淆的文字,进行仔细的甄别和严格的处理。 三、校勘和吸收研究成果。全面吸收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孙诒让《十三经注疏校记》的校勘成果。对阮元《校勘记》中已有明确是非判断者,据之对底本正文进行改正;对其无明确是非判断者,出校记两存。孙诒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