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为《春秋》三传之一,专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为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旧题作者为战国公羊高,高为齐人(今山东),相传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专治《春秋》。东汉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为《春秋公羊传》制定义例,使成为有条理的今文经学著作。唐代徐彦(一说为北魏人)作疏,保存了唐以前的一些旧说。注疏原各自单行,后人将之合为《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成为《十三经注疏》的一种。本书长期来并无整理排印本。近年来始有之,但尚有不尽如人意处。有鉴于此,刁小龙先生对其重新做了标点整理。本次整理弃用阮元刻本而直接使用元刻递修宋十行本,参校本达十二种之多。此外还广泛采用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蒲镗《十三经注疏正误》等前人成果,以及北大整理本的校勘成果,为目前*完备之整理排印本。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宋 佚著研究》系统梳析唐宋《春秋》著述情况,主要探讨中晚唐李瑾、陈岳,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瑷、石介,庆历学者李尧俞、孙觉,伊洛学派程颐、刘绚、杨时,程门后学胡安国、王葆、程迥,以及浙东学人项安世、薛季宣、吕祖谦诸家之《春秋》佚著佚说。研究皆从问题人手,通过辑佚考辨,获得大量新材料,并据此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和综合考论。或可为观察唐宋《春秋》学提供一个新视角,有助于尽量全面认识唐宋《春秋》学发展演变的历史实相。
《春秋左传诂(上下)》(作者(清)洪亮吉)是 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协作研究的结晶,集 中代表了二十世纪唐代诗人群体研究的成就。清 代的经学著作,数量极多,卫生体裁各异,研究方面 也不同。其中用疏体写作的书,一般是吸收、总结了 前人多方面研究的成果,又是现在文史哲研究者较普 遍地需要参考的书,因此我们在十三经清人注疏这个 名称下,选择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陆续整理出版 。所选的并非全是疏体,这是因为有的书未曾有人作 疏,或虽然有人作疏,但不够完善,因此选用其它注 本来代替或补充。 《春秋左传诂(上下)》适合历史研究者阅读。
《十三经清人注疏:春秋左传诂(套装上下册)》是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协作研究的结晶,集中代表了二十世纪唐代诗人群体研究的成就。清代的经学著作,数量极多,卫生体裁各异,研究方面也不同。其中用疏体写作的书,一般是吸收、总结了前人多方面研究的成果,又是现在文史哲研究者较普遍地需要参考的书,因此我们在十三经清人注疏这个名称下,选择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陆续整理出版。
本校释以华沅吕氏春秋校正本为底本。广搜元、明及日本诸刻本十余种。(群附录吕氏春秋校释所据旧刻本)以及唐、宋以来烦书引文为校核者不录。 本书引用前人校说一百二十余家(群附录吕氏春秋校释引用诸家校说列目),皆条录而于吕氏原文之下。凡数说并通者,皆臄列以供参考。其说相同者,则取其完善之一说,余则仅言某人校说相同,不是引其交。但其说虽同而论证不同者,仍二家并录。其说县见为穿鉴附会者不录。
《春秋公羊传》为《春秋》三传之一,专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为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旧题作者为战国公羊高,高为齐人(今山东),相传是孔子弟子子夏的学生,专治《春秋》。东汉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为《春秋公羊传》制定义例,使成为有条理的今文经学著作。唐代徐彦(一说为北魏人)作疏,保存了唐以前的一些旧说。注疏原各自单行,后人将之合为《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十八卷,成为《十三经注疏》的一种。本书长期来并无整理排印本。近年来始有之,但尚有不尽如人意处。有鉴于此,刁小龙先生对其重新做了标点整理。本次整理弃用阮元刻本而直接使用元刻递修宋十行本,参校本达十二种之多。此外还广泛采用了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蒲镗《十三经注疏正误》等前人成果,以及北大整理本的校勘成果,为目前最完备之整理排印本。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纂的一部大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是研究先秦思想史重要的参考资料。许维遹先生曾任西南联大教授,学养深厚。他的这部《集释》,汇集了民国初年以前历代学者研治《吕氏春秋》的成果,资料丰富,体例严谨,繁简适中,在当时即获得学界的好评。现在我们用新式标点把它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春秋战国,在中国历目前是不同寻常的时期,是社会发生激剧变化的时期。在这个长达数百年的历史转型过程中,不仅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罕有的繁荣景象,一批文化元典相继涌现,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和精华。其中《左传》堪称那个时期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