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记录孔子与弟子曾参问答之言,阐明为孝之道。 孝为百善之先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孝道,曾有五位皇帝(晋元帝、晋孝武帝、梁武帝、唐玄宗和清顺治帝)为之作注。唐玄宗李隆基曾亲为《孝经》做序、注,并以 御注孝经 颁行天下。 此《宋刻孝经》,唐玄宗注,十八章。原本为清内府所藏,钤有乾隆帝藏书印。后为民国藏书家周叔弢所藏,视为至宝,后影印行于天下。此次影印,即以周叔弢影印本为底本。
这本《了凡四则》,是明朝进士袁了凡根据他的亲身体会,用具体的事例,对比的方法,从理论上、心态上、学习上、行动上教育儿子如何安身立命、积德行善、待人处事的一部名著。它分四个部份,也就是四训。,安身立命之学。讲述他年轻时有人为他算命,说他命中无子,寿命也只有五十三岁。他信以为真,从此,心灰意冷,茫茫终日,不思进取,以此为了结一生。后经云谷禅师指点,经过实践,使他认识到命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于是,他努力学习,改正缺点,积极行善,诚作好事,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不仅得三个儿子,官也做到尚宝司少卿。第二,改过之法。他是怎么改正缺点,积德行善的呢?方法有三:(一)要发耻心。(二)要发畏心。(三)要发勇心。第三,积善之方。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如何积德行善,多作好事。第四,谦德之效。人以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