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礼记》为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一部以儒家礼论为主的论文汇编,内容涵盖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等,阐释礼经意涵,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 孝道,是 中国固有文化的精华 ,以 尊老,敬老、养老、送老 为基本内涵;而《孝经》一书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涉及孝道,说到了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其核心是以 孝 劝 忠 。一些内容在今天,仍是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孝经》指出 孝 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 孝 置于 天之经,地之义 的高度,是古代以 忠孝 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孝经译注》通过周详浅近的解说和清新雅致的译文,准确传达出原著的精神。
在《孝经》学史上,zui重要的注本当属流行于汉末至中唐的郑玄《孝经注》。可惜宋代以后,《孝经注》亡佚。有清一代,学人搜集郑玄《孝经注》不遗余力,极具代表性的是严可均辑本。皮锡瑞以之为据,作《孝经郑注疏》,成为清代《孝经》学典型的注本,也是今天理解《孝经》zui重要的注本。而百年来敦煌遗书出土,发现了许多郑玄《孝经注》残片。 《孝经正义》的意义有三:一是在经文上,还原唐明皇《孝经御注》改经之前的经文;二是根据新出土敦煌文献,结合严可均、皮锡瑞所集郑玄《孝经注》内容,提供一个更为完整的《孝经》郑注本;三是对郑注《孝经》进行全面系统的疏解,即以清人解经的方式,详尽疏释《孝经》经文、郑注。
《孝经》,记录孔子与弟子曾参问答之言,阐明为孝之道。 孝为百善之先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孝道,曾有五位皇帝(晋元帝、晋孝武帝、梁武帝、唐玄宗和清顺治帝)为之作注。唐玄宗李隆基曾亲为《孝经》做序、注,并以 御注孝经 颁行天下。 此《宋刻孝经》,唐玄宗注,十八章。原本为清内府所藏,钤有乾隆帝藏书印。后为民国藏书家周叔弢所藏,视为至宝,后影印行于天下。此次影印,即以周叔弢影印本为底本。
《庭训格言几暇格物编》真实地反映了康熙为人处事之道,及在家庭生活方面的思想。康熙把自己视为常人中的一员,并不像某些君主,以为自己是真龙天子,视自己为超人。因此,他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更是平易近人的父亲。故而他日常训诫自己儿子的话语,毫无虚饰,好像一般人家常谈话,很人情人理。
《孝经》指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孝"置于"天之经,地之义"的高度,是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集中体现。《孝经译注》通过周详浅近的解说和清新雅致的译文,准确传达出原著的精神。
暂无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南宋以来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并首次将孝亲和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延仲。在此基础上,以忠为主题的《忠经》应运而生,忠、孝思想开始成为儒家学说的要内涵和范畴,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极广,影响甚巨。本书对集中反映、宣传、倡导忠、孝观念的两部经典加以整理、注解、白话翻译,供广大读者鉴赏。 《忠经》,全书共分18章,是一部完全仿照《孝经》体例而作的儒家经典。《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中国社会流传极广,影响至深。《忠经》、《孝经》分别对忠、孝的含义、标准、目的作了全方位的阐释,并分章对封建社会各主要阶层应履行的忠道和孝道一一进行了阐述。两书极力渲染忠、孝的重要性,极力描
《颜氏家训》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包括修身、养性、治家、为学、处世等诸多方面。全书以家训形式,不仅有对后辈们的谆谆教导,还包括了颜之推自己对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一系列问题的独到见解,其问的许多见解,在今天看来,仍有其积极意义。本书从《颜氏家训》中精选出十六篇,进行了译注,并作了简短的评述,以便读者阅读。 网尽经典处世谋略故事,鉴赏精英处世谋略精髓。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人治社会,十分重视为人处世的策略和技巧并且留下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古语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人处世之道,从本质上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在竞争中扬长避短,避免或减少冲突与对抗,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宽容。关于这方面,前人早已身体力行做出了大量典范,这些经典的处世
《庭训格言几暇格物编》真实地反映了康熙为人处事之道,及在家庭生活方面的思想。康熙把自己视为常人中的一员,并不像某些专制君主,以为自己是真龙天子,视自己为超人。因此,他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更是平易近人的父亲。故而他日常训诫自己儿子的话语,毫无虚饰,好像一般人家常谈话,很人情人理。
《庭训格言》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撰,其子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稹(1678-1735)笔述。玄烨八岁即皇帝位,年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1661-1722),死后,四子胤稹继位,年号雍正。此书乃雍正八年(1730)胤稹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而成,共二百四十六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因为他是给他的儿子们讲的,所以很具体、生动而真实,没有什么虚饰。
本书在编辑、注释、注音时坚持以“四库全书”为主,遍搜各种版本,尽量多地参照*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每个字的注释注音都有出处,所选的必是全本,这样有助于读者认识经典全貌。
《菜根谭》原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体作品,在中华文化圈内广泛流传。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处事等方面提出的准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到了现代,又被日本商界人士奉为心理学教材。本书融汇了儒家自强不息、佛家宽忍宏大和道家超脱玄妙的思想,从儒、释、道三个角度出发,对《菜根谭》加以阐释,力图发掘出其所蕴涵的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把这种智慧奉献给广大读者。 网尽经典处世谋略故事,鉴赏精英处世谋略精髓。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人治社会,十分重视为人处世的策略和技巧并且留下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古语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人处世之道,从本质上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在竞争中扬长避短,避免或减少冲突与对抗,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宽容。关于这方面,前人早已身体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有《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末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122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