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内容简介。。。。。。
四书 ,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儒家理论的源头,前者以人的修养为核心,是儒家 修齐治平 的理论大纲;后者则集中强调与人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生活相关的道德哲学,是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论语》则是教人如何进德修业,以期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孟子》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蓝本,对 四书 进行全本新绎,每章分章旨、注释、语译,并采用新式标点、注音。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流畅,让庄严厚重的经典变得易读易懂,为当下学习 四书 并运用经典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益启迪。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